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2020年4月19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0/04/e296e57eee00520025d66ef2f1b44b3e.mp3

 

经文:路加福音 6:27-36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路加福音的“平地宝训”,经文是6章的27至36节。相对于马太三章的登山宝训,路加的记载是比较简短的。如果我们将其互相参照着学习,必会得着更多的益处。

尽管福音书将这些教训集中记载在一起,但实际上主耶稣一定是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教导门徒和跟随他的人。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读一遍或试一次就完结了,而是我们一生要反复学习、不断追求的。

前言

神在基督耶稣里拯救了我们,但却并没有安排圣徒马上升入天堂,而是预定我们在世度过余下的人生。因此,基督徒的一生就要一如既往地继续处世行事、与人交往。不过既已重生成为圣洁,基督徒生命的表现肯定就不应该与信主前是一模一样的。那么,我们该有的生活样式是怎样的呢?再者,基督徒因着与世界分别的缘故,在今生也一定会遭受逼迫,成为社会的“边缘和弱势群体”(至少目前中国的现状是这样),我们又该如何回应呢?答案就在平地和登山宝训中。为此,我想提醒弟兄姊妹,在研读并实际应用这些经文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些教训主要是针对信徒个人生命与品格的,用于指导作为个体的基督徒,在生活中当存怎样的心态,又当如何行事为人,不能简单地扩大适用范围。比如作为基督徒作为法官审判案件时,就不能强调被夺的东西不用要回来,那就有违公平公义的原则了;而同时作为教会的长老,他却应该如此要求自己和会众。

第二,不要把这些教训理解成“新约的诫命”,就像旧约以色列人那样。宝训固然描绘出基督徒应有的生命样式,也是其一生成圣当追求的目标。但同时更是圣灵结出的果子,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达致的,更谈不上什么功德了,否则就很容易落入律法主义、道德主义的陷阱。

第三,具体应用时要与智慧,也要平衡地把握圣经全面的教训,以免出现偏颇。比如打一边脸时转过另一边再被打,显然不能简单地按字面遵行,这样不仅有违基本的情理与智慧,而且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再说,主也教导说受逼迫时可以从一城逃到另一城,灵巧像蛇。总之,还是那句话:“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后 3:6)

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现在就来看这段经文要向我们说什么话。

原则

这十节经文的重心显然落在第31和36两节,这是指导基督徒如何待人处事、面对世界的基础性指导原则。其中第31节“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常被称为“金律”,可见其被普遍认可与喜爱的程度。


主耶稣曾总结律法最大的两条诫命为:“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 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 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可 12:29-31)金律恰恰是将“爱人如己”落实到了每个人日常的每一件事上——简单清晰,切实可行。自己喜乐的时候,自然希望别人也同乐,那就如此去与喜乐之人同乐吧;自己困难的时候,自然希望别人施以援手,那就如此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吧;自己做错事的时候,自然希望别人怜悯、宽恕,那就如此去饶恕得罪你的人吧;… 我们常说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世人尚且推崇这样的价值观,更何况蒙了极大恩典的基督徒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一 3:18)爱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尽管处境不同具体的表达会不同,但金律却给我们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可以在不同的处境下作出同样爱的回应。

如果你真的能像希望自己被对待那样去对待别人,哪怕你存这样的心,你几乎就不会加害于人,也就不大可能以恶报恶。除了个别的变态狂以外,人都是尽可能善待自己,没有人愿意被恶待。只可惜现实中许多人却不肯如此待人,反而在别人的苦难中幸灾乐祸。前段时间网上那个粥店嘲讽美国和日本疫情的横幅,实在挑战了人性的底线,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社会道德的败坏与价值观的混乱,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做人应该善良,应该有起码的良知,这是普世认同的道德底线。但主对门徒的要求却远不止于此,乃是要“爱人如己”——这才是圣徒当有的生命样式!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弟兄姊妹开始爱起吧。彼得说,如果你有了这样爱弟兄的心,就容易继续向外生发出爱众人的心。

我们都熟悉孔夫子的那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将其与这里的金律比较,你就立刻能感受出前者的被动与消极,以及后者的主动与积极。孔夫子教导的上限只是被动地不加害于人,而主耶稣教导的上限却是主动地爱人,甚至包括你的仇敌。只要你稍微思想一下保罗有关爱的真谛(林前 13:4-8)那段经文,你就很容易得出结论:爱一定是主动的、积极的。爱应该是为着他人的益处,不求回报,不计代价的。若非如此,就不能算是真爱,本质上就是交易。一旦把自己的私利摆进去,你就很难按照金律的要求去行了。圣经不仅要求我们不以恶报恶,更是要求我们超越到以善胜恶的高度。要想超越与得胜,就必须积极与主动。这样的美好的生命,听起来似乎很不现实,但主为什么这样要求门徒呢?有现实的可能性吗?

答案在第36节:“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我们所侍奉的神、我们在天上的父就是这样!“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 5:45)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如此无差别、无保留地爱所有的人呢?更何况这些人还是罪人,自愿加入撒旦的阵营与神为敌,是按着公义当被毁灭的呢?

千万不要忘了,我们从前都在他们中间,正是那忘恩的和作恶的!即便已经蒙恩得救,忘恩与犯罪的事在今生依旧免不了。但神从未嫌弃我们,也没有因此不肯施恩于我们。我们既蒙了如此大的恩典,又明白这眼不能见的一切,就更“该效法 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 神。”(弗 5:1-2)圣洁的生命,理当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美好的见证,理当成为基督徒生活的常态。

路加在此用的是“慈悲”,而马太对应的经文则用了“完全”。从属灵的意义上说,没有多少差别。但慈悲一词,更强调某种性情。我们所敬拜、所信奉的神是有位格的神,神的性情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与人交往启示出来的。我们的性情,也应该流露于人际关系之中。在目前全世界的人都遭受苦难的情形下,慈悲为怀、悲天悯人应该是基督徒基本的情怀。对于那些弱势和边缘群体,这样的情怀就更为重要——而这正是路加特别关注的。随着瘟疫的蔓延和时间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我们中的许多人)被迫落入弱势和边缘群体的行列,教会和弟兄姊妹应该为很可能来临的慈惠、怜悯等服侍做必要的准备。

例证

本段经文其余的部分主要是以上两个原则的例证。第一个是关于爱仇敌,这是最典型,也是最难的应用。按着我们自然的本性,爱那可爱之人尚且不容易,何况是爱仇敌呢?不盼着他遭殃已经很有境界了,还要主动爱他,门都没有!但你看主耶稣是怎么对犹大的呢?主一开始就知道犹大要卖他,但主不仅拣选他进入使徒的团契,而且信任他作司库,最后还蘸饼给他。再看主是如何对待那些钉他在十字架上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呢?他在十字架上为他们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 23:34)我们也遭受逼迫,你恨那些逼迫你的人吗?老实说,我自己有时候还勉强,但常常爱不起来,求主怜悯!

当然,爱仇敌并不意味着就要认同他的罪,更不可以在他的罪上有份,因为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比如你寄口罩给不信的人,带了福音单张,他因此举报你。下次他需要,你还是要寄给他。不要因为他伤害了你就忌恨在心,漠视他的需要,这才是爱。福音单张可以继续给他,因为那才是最大的爱。也许这一回,他就读了、信主了,谁敢说没这个可能呢?

第二个是关于打这边脸和那边脸的。这个例子有些难度,因为实在让人想不通,现实中也几乎没有人会这么做。因此,这个例子的关键要落在何处呢?如果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而你竟然愿意把那边的脸也转给他打,就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准备好接受再次的伤害与羞辱,即使是来自同一个人、短时间之内的,即使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即使是有能力打回去的。这是典型的以善胜恶,需要极大的爱心、克制与忍耐。我们受逼迫确实有些日子了,前面也许还要持续许多的日子,我们愿意不断经历为主的名“被打”吗?保罗教导我们“行善不可丧志”(加 6:9),又教导我们“爱是永不止息”或“永不失败”(林前 13:8),只要我们常在主的爱里,我们就一定能得胜有余!

第三个是关于回报的。就是罪人也懂得回报,爱那爱他们的人,善待那善待他们的人。如果基督徒也不过如此,就和世人没什么区别了,如何能让人看出是分别为圣的呢?这样的爱在本质上是交易,不是无条件、无代价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确不错,但一个“报”字,却不经意地泄露了其实质。我们爱人,不是因为他曾经对我好,而是因为他困难;我们爱人,不是为追求虚荣或为将来投资,而是为遵行神的诫命,见证信仰的美好;我们爱人,不是居高临下的可伶,而是为效法天父的慈悲。带着自私与功利的目的,不论做了什么,那爱都已经变味了。

第四个是关于出借与收回的,这是生活中免不了要面对的事。如果弟兄姊妹、亲戚、朋友、同事生活有困难,你应该帮助他。如果他实在无力,还不上,就不要收回了。因为如果当你挣扎在那样苦境的时候,肯定也希望债主能宽限你。当然,这同样不能简单地推广至商业领域,在商言商,与经营、投资有关的事,需要应用不同的指导原则。也不适用于那些企图填满因贪心或无智慧而挖了“大坑”的情况,这里面首先是悔改和承担责任的问题,也需要量力而行。

后语

每每涉及这类实际生活的主题,有一个问题总绕不过去:这样的生命确实美好,也真心盼望自己能拥有,但实在做不到啊!怎么办?这大概是每一个基督徒都程度不同地正挣扎于其中的问题,我自己也不例外。在我们存活于世整个成圣的期间,这个问题恐怕都将一直伴随着我们。整本“天路历程”,就是这个边挣扎边前进的过程的拟人化描写,所以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而全书的终局,就结束在渡过生命河——因为只有到了天家,一切才能完全。

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现成的“套路”可循,是与个人、教会、时代都密切相关的。在结束今天的证道前,我想就此分享三点,与弟兄姊妹共勉。

首先,生命的改变、成长与成熟,是圣灵结出的果子,决非人力可为。不要以为只有悔改重生是圣灵的工作,成圣同样也是。使徒保罗说的明白:“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 5:16-18,22-25)顺着圣灵而行,治死肉体,舍此没有其他的捷径。

其次,这是持续一生的追求,不能懈怠。基督徒的一生是跑路、争战和持守的一生,没有轻松,也不能停息。这一路可能跌跌撞撞、时快时慢,但大方向总是向前的,正如“天路历程”的主角“基督徒”那样。加尔文主义五要点之一就是“救恩永不失落”,让我很得安慰。既然如此,坦然面对自己的进退就是:进,不得意忘形;退,不灰心丧胆。圣灵既已内住,他的恩典就一定够我们用。

因此,我们就不当失了信心与盼望,这是基督徒一生至为重要的。成圣不可能一帆风顺,蜿蜒曲折在所难免,但只要有信心,就能得胜,因为“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一 5:4)只要不绝望,就能向着标杆直跑,因为“盼望不至于羞耻”(罗 5:5)。你被恶习所捆绑吗?你的软弱难以胜过吗?你感觉生命停滞不前吗?“不要怕,只要信!”(路 8:50)任何时候都要抓住主的应许:“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 10:22)不必纠缠于一时的结果,要紧的“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 3:13-14)!

最后,我们以使徒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证道。保罗所说的,与主耶稣在这里所教导的,实在有异曲同工、彼此呼应之妙:“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侍主。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的款待。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 12:10-21)

阿们!

求主保守、看顾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

The post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2020年4月19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8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