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September 20, 2025What's Your Dream? 窮啟動與痛苦錨點:解密Simon Squibb的追夢指南與三大成功鑰匙摘自西蒙·斯奎布(Simon Squibb)的著作《What's Your Dream? Find your passion. Love your work. Build a richer life.》,提供了關於夢想、目標和創業的深刻見解。作者分享了他個人的創業旅程和人生經驗,包括創立成功的公司和經歷財務自由後的空虛感。他強調了**「不求回報地給予」(#GiveWithoutTake)的哲學,並介紹了他創立的平臺。書中駁斥了關於成功與失敗的常見迷思,並探討了目的、風險、毅力以及建立社群對於實現個人抱負的重要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jm5zn10u2oek073490k77pl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1minPlay
September 10, 2025<Exploratory Writing 探索式寫作> Alison Jones 教你如何透過探索式寫作擺脫思緒打結與情緒內耗這本書討了探索性寫作的力量與益處,將其定位為一種有別於傳統「表達」的「探索」思維工具。文章強調了探索性寫作如何作為一種個人發展工具,幫助讀者釐清思緒、解決問題,並提升創造力。透過引用各界人士的讚譽,該文指出寫作能作為一種認知秘密,協助個人處理負面情緒、增強心理韌性,並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進行意義建構。此外,它還提供了實用的技巧和心態調整建議,例如自由書寫、使用隱喻、透過提問進行自我指導,以及運用視覺化工具來深化理解,鼓勵讀者將寫作融入日常生活以提升整體福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jm5zn10u2oek073490k77pl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6minPlay
September 09, 2025Returns: Becoming Indigenou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James Clifford如何重塑我們對原住民身份與文化的想像這本書書是對其早期作品《文化困境》(The Predicament of Culture)和《路徑》(Routes)思想的延續與重塑。**文本探討了原住民族群在後殖民時代的生存、掙扎與復興,強調了「在地性」如何在資本主義全球化和去殖民化浪潮中被重新定義和展現。**書中透過一系列案例,如伊希(Ishi)的故事、阿拉斯加阿盧蒂克人的文化復興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島嶼之海」概念,**深入分析了文化「連結」、「表演」與「轉譯」作為原住民能動性的工具,以抵抗西方線性歷史觀念和同化壓力。**文章也檢視了博物館學、學術研究與原住民社區之間複雜且時常矛盾的關係,特別是在文物歸還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合作與挑戰,最終呈現了原住民如何透過創造性的適應和多重身份認同,構建其獨特的未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jm5zn10u2oek073490k77pl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6minPlay
September 09, 2025Returns: Becoming Indigenou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 Clifford如何重塑我們對原住民身份與文化的想像這本書書是對其早期作品《文化困境》(The Predicament of Culture)和《路徑》(Routes)思想的延續與重塑。**文本探討了原住民族群在後殖民時代的生存、掙扎與復興,強調了「在地性」如何在資本主義全球化和去殖民化浪潮中被重新定義和展現。**書中透過一系列案例,如伊希(Ishi)的故事、阿拉斯加阿盧蒂克人的文化復興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島嶼之海」概念,**深入分析了文化「連結」、「表演」與「轉譯」作為原住民能動性的工具,以抵抗西方線性歷史觀念和同化壓力。**文章也檢視了博物館學、學術研究與原住民社區之間複雜且時常矛盾的關係,特別是在文物歸還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合作與挑戰,最終呈現了原住民如何透過創造性的適應和多重身份認同,構建其獨特的未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jm5zn10u2oek073490k77pl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2minPlay
August 08, 2025Routes: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從「根」到「路徑」:James Clifford 如何翻轉你的文化想像這本名為 Routes: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James Clifford)《路線:二十世紀晚期的旅行與翻譯》的書探討了人類流動性的概念,挑戰了文化主要紮根於特定地點的傳統觀念。作者James Clifford詹姆士主張「居於旅行」,並透過一系列論述和體裁多樣的論文,審視了旅行、接觸、流散和博物館等過程中在塑造文化認同方面的複雜性。這些文章探討了殖民歷史、全球化和權力動態如何影響人們的遷徙和相互作用,並強調了在一個日益互聯但不均一的世界中,多元文化經驗的重要性。本書旨在探索人類差異如何在流動中展現,以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找到意義和希望。 特別是在這個近期因為大國博弈,戰爭造成的「合久又分」的世界現狀,更值得深思。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jm5zn10u2oek073490k77pl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8minPlay
August 06, 2025解密「The Predicament of Culture 文化的困境」:當“純粹文化”成了神話,我們如何理解流動的身份?James Clifford 詹姆士克里佛德在1988出版的這本書,探討了探討了民族誌作為一種文化表述與理解的實踐,並審視了其在二十世紀的演變。作者透過分析田野工作、博物館策展以及文學作品,揭示了西方在描繪非西方文化時所面臨的挑戰與矛盾。文中特別關注了真實性、權力關係和文化認同等議題,認為文化並非靜態的本質,而是一個持續不斷、充滿協商與發明的過程,並且自我認同本身也深受文化建構的影響。文本也強調了主觀性在民族誌實踐中的作用,以及在流動的全球現代性中,文化接觸所產生的雜糅性和不確定性。 我們將在後面兩集分享James Clifford另外兩本關於人類學的探討。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jm5zn10u2oek073490k77pl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9minPlay
July 29, 2025用「致富心態」和「簡單致富」的這兩本書的概念基礎看 「Never Enough 致富的心魔」請AI用兩本書Morgan Housel <致富心態> 和 Jim Collins 的<簡單致富>作為觀點的基礎,來分析和整理 Andrew Wilkinson的 這本書。 人人都想致富,這個命題是真的?還是人人是否都知道什麼是真的富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jm5zn10u2oek073490k77pl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9minPlay
July 24, 2025Chatter 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 書摘討論這本書討論了心裡面的那些聲音:負面思維循環(或稱「內在噪音」)如何影響心理和生理健康,並引用神經科學研究證明了情緒痛苦的物理表現,並且探討心理距離的重要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jm5zn10u2oek073490k77pl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1minPlay
July 22, 2025無路之路The Pathless Path 書摘討論什麼是成功?是名聲地位還是金錢?還是走上一條不斷自我驗證之路? 這是一本作者的反思,也是一本讓我們在靜靜慢跑過這個城市的角落的同時,這本書的內容摘要,提供我們一個自我對話與反思的機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jm5zn10u2oek073490k77pl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7minPlay
July 18, 2025The Art of Uncertainty “不確定的藝術” 書摘討論The Art of Uncertainty這本書探討不確定性,從日常生活中模糊的語言描述到科學和法律領域的精確量化。作者強調將不確定性量化為機率的重要性,同時承認其主觀性,並討論了機率論在理解巧合、運氣和隨機性現象中的應用。此外,文章也觸及了風險溝通的挑戰,例如如何有效地傳達風險數據,以及在決策制定中,特別是公共政策和法律判斷方面,對因果關係和不確定性的處理。最終,作者主張擁抱不確定性,並運用機率思維來應對未來和複雜的世界。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jm5zn10u2oek073490k77pl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1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