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的書

陪你讀的書ep21:周末書單-郭強生《作伴》


Listen Later

第一次讀《作伴》,是在我就讀高中的時候。當時我手邊的版本是民國七十七年三三書坊出的二版,封面上有一行副標題:「從附中到台大的故事」。儘管社會情境變遷,《作伴》的魅力卻是絲毫不減。經過三十年,書中各篇的主角若真有其人,必須在現今的現實生活中面臨初老。只是,他們未曾老去,在小說中永保年輕,成為某種青春標本。每隔幾年重讀此書,並且對照教職工作出現的年輕身影,總是有些感慨。不同世代的青年,遭遇的迷惘與困頓似乎都是一樣的。於是每一個世代的年輕讀者可以在《作伴》裡瞥見自己的心情,從別人的故事裡察覺青春的難題。

某一個春天的夜晚,一群作家聚餐的場合,聽見郭強生雲淡風輕地說,好不容易來到這個年紀,一點都不想重新經歷青春的掙扎痛苦。我知道,有時候成長是會要人命的。所謂成長,不外是去碰撞、去經歷、去忍受種種不可忍受。所謂成長,大概相當接近劫後餘生的概念。過得去的與過不去的,從來也就只有自己知道。

當一個青春倖存者追想從前,或許因為已經遭遇過了,再回首的心情也就多了幾分從容。

是否願意重返青春,每個人心中的答案不見得相同,那些以青春為主軸的影視題材卻是歷久不衰。當年在《還珠格格》扮演青春兒女的林心如、趙薇、蘇有朋,現在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了。演而優則導,趙薇第一次執導的《致青春》,處理的題材是青春,蘇有朋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左耳》講的也是青春。林心如擔任製作人的電視劇《十六個夏天》,極力渲染的還是年輕時光。青春電影的台詞甚至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青春是用來懷念的。」「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我們之所以被青春的故事深深吸引,或許正是因為那是最曖昧的,也是最激烈的。

自己想說但又說不明白,小說或是影視作品正好幫我們說出來了。

我深深相信,第一次把心打開或是第一次把身體打開,同樣需要莫大的勇氣。與《作伴》裡的故事相對照,不禁思索:現在的青春男孩女孩比三十年前更加開放、更加前衛、更加無所畏懼了嗎?在教育現場觀察了近二十年,我認為並沒有。那些靈魂與慾望的難題,從來不是世代差異造成的,而是個別又個別的身心質地所建構的。大膽激進與內向害羞,大抵源自於個體屬性(當然社會風氣與教育狀態也有一定的影響),打開自己的時機與方式,每一個人畢竟都是千差萬別的。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陪你讀的書By NER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More shows like 陪你讀的書

View all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7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