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创新力从哪儿来?」之 从发现问题开始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
潘老师:当今社会,从国家到企业,从科研机构到学校,到处都在提“创新”,号召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在真爱之声第六十五期节目中也讲到了什么是创新,各种创新的产品、想法和服务是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富有“创新能力”的呢?是不是智商高的人、成绩好的人“创新能力”就更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想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同学们,你们觉得创新需要拥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张怀予:我觉得创新需要聪明的头脑,就像遇到难题的时候,能想到好办法来解决问题的人。
李卉如:我想,创新是不是要有个性,要跟别人的想法不一样?
潘老师:嗯,会想办法解决困难、还有标新立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创新能力”的表现。有人总结了创新最需要的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这一期,我们先讨论第一点,“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很重要,有时候甚至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要知道创新不能是盲目的,而要先发掘出哪里是最需要创新的,所以我们把这个能力放在首位。假如我们不能首先发现问题,发现有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又怎么知道哪里需要创新呢。
张怀予:潘老师,发现问题就是要敢提问、多问问题吗?这个能力要怎么提高呢?
潘老师:你说的也没错,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我们会提问、敢提问,当然,发现问题也不光是提问。我们说的提问,或者说有强烈好奇心,确实能够让大家更善于去发现问题。据说牛顿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在夜晚仰望天空,常常会想星星和月亮为什么挂在天上,不会掉下来?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移动,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正是这些疑问不断激发着他的探索欲望。同学们应该听过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吧?
李卉如:听过,我记得,据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突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砸到他头上,牛顿受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
潘老师:对的,这就是牛顿和苹果的故事。你们还听过什么跟好奇心和创新有关的故事吗?
李卉如:还有瓦特好奇为什么水烧开了会把壶盖顶起来,后来他发明了蒸汽机。
张怀予:我在网上看到过,有一个学生觉得用干净的自来水冲马桶太浪费了,很好奇有没有改进的方法。最后他通过努力设计了一个回收废水再利用的装置,节约了自来水,还赢了学校的创新比赛奖。
潘老师:是呀,许多发明和创新,都源于人们对事物所抱有的好奇心。而好奇心也并不是科学家、发明家们的专利,它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可能我们的好奇心暂时还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大家一定要特别珍视自己的好奇心,因为这可能是你们大胆创新的起点哦。卉如和怀予平时会对什么产生好奇心呢?
张怀予:我对天文和宇宙很感兴趣,我一直好奇地球以外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生命,还好奇“黑洞”到底是什么。
李卉如:我特别喜欢花,我经常好奇为什么有些植物是先开花再长叶子,而有些是先长叶子后开花;为什么大多数花都开在春天,但是也有些花开在秋天和冬天。
潘老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各不相同,所以好奇的东西也都不一样呀!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格外关注,会比别人了解的更多,自然也就更容易产生好奇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份好奇心,勤于思考和观察,坚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发现创新的机会。
张怀予:潘老师,所以我们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创新能力吗?
潘老师:是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广泛的人更容易对事物抱有好奇心。不过除了好奇心,还要能发现问题、找到创新的契机,我们还需要有最基本的知识积累。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讲过的“创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李卉如:我记得,老师讲过“创新”是我们为了发展的需要,利用已经知道的知识和信息,突破常规的去发现新的事物或者新方法。
潘老师:很好!大家看,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创新的人对知识和经验有一些积累,所以掌握基础的知识很重要。就像同学们要写一篇新颖的作文,需要先学会认字、组词和造句,等到大家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再通过练习,懂得了简单的写作技巧,才有可能写出一篇作文,乃至将来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创新也是如此。就像刚才我们讲到的牛顿和苹果,为什么其他看到过苹果落下的人,却没有发现万有引力呢?
张怀予:喔,我知道了,是因为牛顿有知识的积累吧?
潘老师:对呀,不管苹果有没有落到牛顿头上,他一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思考过“引力”的问题。如果没有思考过,一个连“引力”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是不可能在忽然一瞬间想到这个问题的。而之后,牛顿也是经过潜心研究,才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发现可不是在苹果落下之后就马上有的哦。
李卉如:所以要培养创新能力,我们要好好学习基础知识,对吗?
潘老师:是的,这也是我们作为学生的最重要的任务。对了,还有一点也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那就是锻炼自己的“洞察力”。
李卉如:潘老师,“洞察”就是“观察”吗?
潘老师:洞察要比观察更进一步。简单地说,洞察就是观察加上分析,拥有洞察力的人不仅仅观察表面现象,还要通过分析去发现表象背后的本质。洞察能让我们找到隐藏的原因或要点,挖掘出潜在的东西,从而避免因为习以为常,忽略掉可能存在的问题。还是牛顿的例子,苹果熟了从树上掉落,或者石头从高处掉下,这些难道不都是随处可见的么?可大部分人从没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
同学们,你们日常看到的、习惯的事物中,有些可能就是具有洞察力的人已经进行了创新的结果,当然一定还有其他潜在的、大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有待今后你们中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去创新。我再来举个例子,大家平时都喝可乐、雪碧,也喝牛奶吧
张怀予:是的。
李卉如:喝过。
潘老师:那么你们有注意到这点吗?为什么大多数饮料罐都是圆筒的,而牛奶就大多被装在方盒子里呢?
张怀予:真的哦!我平时真的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李卉如:潘老师,那是为什么呀?
潘老师:哈哈,所以说,大部分同学应该都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却没有进一步去分析商家们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我先卖个关子,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了解一下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这其实就是我说的,锻炼洞察力有助于大家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一些常见的现象,导致忽视重要的细节,错过创新改进的机会。
李卉如:可是潘老师,我们怎么锻炼这个洞察力呢?
潘老师:我能给大家的建议有两点,一个就是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凡事都去追根究底,这样就能锻炼我们基本的分析能力;另一个就是要坚持,可不能今天听了节目以后,大家就积极地去实践了,可等到第二、第三天或者一周以后,就又完全抛在脑后不记得了。
张怀予:嗯,我知道了。
李卉如:谢谢潘老师。
潘老师: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家要保护自己对知识、对一切事物所抱有的好奇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挖掘,这也能帮助大家更主动、更有效的学习和积累知识。同时,别忘了锻炼自己的洞察力,做到这些就可以提高同学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打造自己的“创新力”。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创新需要的能力里“发现问题的能力”,下次我们再来谈谈解决问题,同学们也别忘了那个牛奶和可乐容器的小问题哦!一定要先自己使劲想想,再去搜索答案呀。
「创新力从哪儿来?」之 从发现问题开始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
潘老师:当今社会,从国家到企业,从科研机构到学校,到处都在提“创新”,号召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在真爱之声第六十五期节目中也讲到了什么是创新,各种创新的产品、想法和服务是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富有“创新能力”的呢?是不是智商高的人、成绩好的人“创新能力”就更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想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同学们,你们觉得创新需要拥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张怀予:我觉得创新需要聪明的头脑,就像遇到难题的时候,能想到好办法来解决问题的人。
李卉如:我想,创新是不是要有个性,要跟别人的想法不一样?
潘老师:嗯,会想办法解决困难、还有标新立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创新能力”的表现。有人总结了创新最需要的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这一期,我们先讨论第一点,“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很重要,有时候甚至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要知道创新不能是盲目的,而要先发掘出哪里是最需要创新的,所以我们把这个能力放在首位。假如我们不能首先发现问题,发现有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又怎么知道哪里需要创新呢。
张怀予:潘老师,发现问题就是要敢提问、多问问题吗?这个能力要怎么提高呢?
潘老师:你说的也没错,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我们会提问、敢提问,当然,发现问题也不光是提问。我们说的提问,或者说有强烈好奇心,确实能够让大家更善于去发现问题。据说牛顿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在夜晚仰望天空,常常会想星星和月亮为什么挂在天上,不会掉下来?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移动,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正是这些疑问不断激发着他的探索欲望。同学们应该听过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吧?
李卉如:听过,我记得,据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突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砸到他头上,牛顿受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
潘老师:对的,这就是牛顿和苹果的故事。你们还听过什么跟好奇心和创新有关的故事吗?
李卉如:还有瓦特好奇为什么水烧开了会把壶盖顶起来,后来他发明了蒸汽机。
张怀予:我在网上看到过,有一个学生觉得用干净的自来水冲马桶太浪费了,很好奇有没有改进的方法。最后他通过努力设计了一个回收废水再利用的装置,节约了自来水,还赢了学校的创新比赛奖。
潘老师:是呀,许多发明和创新,都源于人们对事物所抱有的好奇心。而好奇心也并不是科学家、发明家们的专利,它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可能我们的好奇心暂时还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大家一定要特别珍视自己的好奇心,因为这可能是你们大胆创新的起点哦。卉如和怀予平时会对什么产生好奇心呢?
张怀予:我对天文和宇宙很感兴趣,我一直好奇地球以外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生命,还好奇“黑洞”到底是什么。
李卉如:我特别喜欢花,我经常好奇为什么有些植物是先开花再长叶子,而有些是先长叶子后开花;为什么大多数花都开在春天,但是也有些花开在秋天和冬天。
潘老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各不相同,所以好奇的东西也都不一样呀!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格外关注,会比别人了解的更多,自然也就更容易产生好奇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份好奇心,勤于思考和观察,坚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发现创新的机会。
张怀予:潘老师,所以我们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创新能力吗?
潘老师:是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广泛的人更容易对事物抱有好奇心。不过除了好奇心,还要能发现问题、找到创新的契机,我们还需要有最基本的知识积累。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讲过的“创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李卉如:我记得,老师讲过“创新”是我们为了发展的需要,利用已经知道的知识和信息,突破常规的去发现新的事物或者新方法。
潘老师:很好!大家看,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创新的人对知识和经验有一些积累,所以掌握基础的知识很重要。就像同学们要写一篇新颖的作文,需要先学会认字、组词和造句,等到大家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再通过练习,懂得了简单的写作技巧,才有可能写出一篇作文,乃至将来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创新也是如此。就像刚才我们讲到的牛顿和苹果,为什么其他看到过苹果落下的人,却没有发现万有引力呢?
张怀予:喔,我知道了,是因为牛顿有知识的积累吧?
潘老师:对呀,不管苹果有没有落到牛顿头上,他一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思考过“引力”的问题。如果没有思考过,一个连“引力”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是不可能在忽然一瞬间想到这个问题的。而之后,牛顿也是经过潜心研究,才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发现可不是在苹果落下之后就马上有的哦。
李卉如:所以要培养创新能力,我们要好好学习基础知识,对吗?
潘老师:是的,这也是我们作为学生的最重要的任务。对了,还有一点也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那就是锻炼自己的“洞察力”。
李卉如:潘老师,“洞察”就是“观察”吗?
潘老师:洞察要比观察更进一步。简单地说,洞察就是观察加上分析,拥有洞察力的人不仅仅观察表面现象,还要通过分析去发现表象背后的本质。洞察能让我们找到隐藏的原因或要点,挖掘出潜在的东西,从而避免因为习以为常,忽略掉可能存在的问题。还是牛顿的例子,苹果熟了从树上掉落,或者石头从高处掉下,这些难道不都是随处可见的么?可大部分人从没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
同学们,你们日常看到的、习惯的事物中,有些可能就是具有洞察力的人已经进行了创新的结果,当然一定还有其他潜在的、大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有待今后你们中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去创新。我再来举个例子,大家平时都喝可乐、雪碧,也喝牛奶吧
张怀予:是的。
李卉如:喝过。
潘老师:那么你们有注意到这点吗?为什么大多数饮料罐都是圆筒的,而牛奶就大多被装在方盒子里呢?
张怀予:真的哦!我平时真的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李卉如:潘老师,那是为什么呀?
潘老师:哈哈,所以说,大部分同学应该都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却没有进一步去分析商家们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我先卖个关子,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了解一下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这其实就是我说的,锻炼洞察力有助于大家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一些常见的现象,导致忽视重要的细节,错过创新改进的机会。
李卉如:可是潘老师,我们怎么锻炼这个洞察力呢?
潘老师:我能给大家的建议有两点,一个就是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凡事都去追根究底,这样就能锻炼我们基本的分析能力;另一个就是要坚持,可不能今天听了节目以后,大家就积极地去实践了,可等到第二、第三天或者一周以后,就又完全抛在脑后不记得了。
张怀予:嗯,我知道了。
李卉如:谢谢潘老师。
潘老师: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家要保护自己对知识、对一切事物所抱有的好奇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挖掘,这也能帮助大家更主动、更有效的学习和积累知识。同时,别忘了锻炼自己的洞察力,做到这些就可以提高同学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打造自己的“创新力”。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创新需要的能力里“发现问题的能力”,下次我们再来谈谈解决问题,同学们也别忘了那个牛奶和可乐容器的小问题哦!一定要先自己使劲想想,再去搜索答案呀。
425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