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创新力从哪儿来?」之 解决问题的能力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
潘老师:上一周啊,我们的真爱之声第六十七集讨论了如何有意识地提高同学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的话题,大家还有印象吗?
李卉如:潘老师,我记得这一集,而且我特别想知道牛奶盒和可乐瓶为什么形状不一样,所以在节目之后马上就跟朋友一起讨论,我们还去网上搜索过。
潘老师:嗯,那看起来你已经知道原因了?
李卉如:是的,我看到了很多种说法,我觉得最有道理的说法是:因为牛奶大多需要放在冷藏柜里保鲜,那里空间有限,所以方形的盒子能最有效地利用空间;而可乐是碳酸饮料,有气压,圆形的罐子能更均匀的承受压力。
潘老师:非常好,我认为卉如特别值得表扬,不仅仅是因为她回答出了我留给大家的小问题,更是因为她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积极地想办法寻找答案。这正是我今天想跟大家一起谈的,在我们初步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之后,创新还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你们认为解决问题都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张怀予:是不是像刚刚卉如那样,能够到网上搜索答案?
李卉如:或者可以问老师,还有爸爸妈妈…哎,不对,那这就不是我自己的能力了。
潘老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这类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当然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之一。要知道,你的问题很可能并不是特殊的问题,和你有相似问题的人可能不在少数,而且已经有现成的答案了,那么通过搜索网站得到答案或者启发,自然事半功倍对我。向父母、老师等你们认为更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去求助也同样是个好办法。不过,你也可能会遇到没有现成的答案这种情况,还有,假如遇到问题总是想着去请教别人,不尝试自己先独立思考,那会怎么样呢?
张怀予:我知道!是不是会被嫌烦?我每次看书碰到不认识的字,就习惯去问我妈妈,有时候妈妈在忙其他事,就会有点不耐烦,后来我发现自己也可以去查字典认识生字。
潘老师:对呀,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同学们都应该先试着自己独立去寻找答案或思考解决办法。因为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你或多或少都能受到一些启发,如果能顺利解决问题,你还将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呢。怀予,你觉得自己查字典跟妈妈直接告诉你,哪个更好呢?
张怀予:我发现,自己查字典认识的字反而记得更牢,有时候妈妈告诉我这是什么字,我下次看到还会想不起。
潘老师:是啊,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别人说十遍,都不如自己做过一遍印象更深。所以说,假如我们习惯了直接求助他人,不仅自己收获的少了,也会离创新越来越远,因为别人给的都是已经想出来的办法、已经存在的答案,更何况,别人的答案也有可能不正确。即使碰到了你们认为不得不去寻求他人帮助的情况,我建议大家也要带着你自己的思考和方案去。
李卉如:潘老师,所以独立思考也能帮助我们学习,对吗?我有个同学数学成绩比我好,每次我有题目答不出,就习惯问她这道题的答案,可是我感觉抄了她的答案,再碰到类似的题,我还是不会做。也许下次我可以试试看先自己做,然后拿自己的思路去跟同学讨论?
潘老师:当然可以,我相信这样可以让你的数学进步更快。说到这里,正好也以数学为例,我想继续谈谈另一个可以帮助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点,就是大家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大家都上数学课,应该知道学了课本上的公式,还要会运用到生活中的场景上,这正是数学应用题的引导作用。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鸡兔同笼的问题?
张怀予:我记得我们数学老师曾经讲过,题目说的是鸡和兔子在一个笼子里,然后共有几个头、几只脚,要数分别有几只兔子、几只鸡。
李卉如:我也知道,因为这道题目很有意思,我还记得老师讲了一个计算方法,就是假设鸡和兔子都抬起两只脚,这样只剩下兔子的脚,就能得出一共几只兔子了。
潘老师:是很有意思,这道题可以有很多种解法,初中的同学们可以用方程式来解这道题,而小学的同学们也可以用很多其他方法,比如卉如说的把脚举起来的办法。那我再给大家出一题,是这次新冠疫情期间网上的一个有趣的题目,你们来想想看,它跟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这道题是说疫情期间出门买口罩,每次都要花费一个口罩,如果买到10个口罩的话,就可以赚9个,如果没买到口罩的话就要赔1个,小明原本有10个口罩,他一共出去了10次,现在拥有了70个口罩,问题是:小明有几次出门是买到了口罩呢?
李卉如:嗯……
潘老师:哈哈别紧张,我们真爱之声不是数学课,同学们可以回家慢慢算。我要说的是,虽然看起来完全不相关,这个“小明买口罩”的题目实质上跟鸡兔同笼是一个类型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答。所以,大家要真正去钻研和掌握你们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遇到新问题时最大限度地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
张怀予:潘老师,除了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有其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潘老师:有啊,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还要有丰富的联想力,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时候,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局限,才会想出好办法来解决问题。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再增加一部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给每层楼打个大洞,然后安装新电梯。这个方案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就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工程师说:“那可不行,关门一段时间会影响生意呀!”清洁工不经意地说:“我要是你们,我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建筑师和工程师听了这话,拍案叫绝,于是就有了把电梯装在楼外这一近代建筑史上的创新方案。同学们,为什么身为专家的建筑师、工程师却没有一个清洁工想到的主意好呢?
李卉如:潘老师,我想可能是因为清洁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认为打扫灰尘很辛苦,最好能不扫就不扫,才想到了好主意吧?
潘老师:是啊,也可能因为清洁工不了解已经存在的建筑理论和各种方案,才更容易另辟蹊径,打破常规。在创新上,这样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实例还有很多,像“即时贴”的诞生,就源于对一种粘合力很差的液体的创造性利用,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之后去了解一下。
张怀予:潘老师,那么跟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是不是也能达到从不同角度思考的效果?
潘老师:当然啦!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从而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我们在下周四的真爱之声,关于“创新可以运用的工具”这个主题中还会再讲到哦!刚刚我们讨论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一些能力,包括独立思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多从不同角度思考,突破常规寻找解决之道,希望能让大家有所启发。
同学们,这是一个人人都在喊“创新”的时代,但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我希望大家能够坚持锻炼自己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能力。此外,还要敢动手、敢于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不要让创新停留在纸上谈兵。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注定会遇到一些挫折,所以我们要有毅力、有自信,能够接受失败,并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创新力从哪儿来?」之 解决问题的能力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潘江雪。
潘老师:上一周啊,我们的真爱之声第六十七集讨论了如何有意识地提高同学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的话题,大家还有印象吗?
李卉如:潘老师,我记得这一集,而且我特别想知道牛奶盒和可乐瓶为什么形状不一样,所以在节目之后马上就跟朋友一起讨论,我们还去网上搜索过。
潘老师:嗯,那看起来你已经知道原因了?
李卉如:是的,我看到了很多种说法,我觉得最有道理的说法是:因为牛奶大多需要放在冷藏柜里保鲜,那里空间有限,所以方形的盒子能最有效地利用空间;而可乐是碳酸饮料,有气压,圆形的罐子能更均匀的承受压力。
潘老师:非常好,我认为卉如特别值得表扬,不仅仅是因为她回答出了我留给大家的小问题,更是因为她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积极地想办法寻找答案。这正是我今天想跟大家一起谈的,在我们初步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之后,创新还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你们认为解决问题都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张怀予:是不是像刚刚卉如那样,能够到网上搜索答案?
李卉如:或者可以问老师,还有爸爸妈妈…哎,不对,那这就不是我自己的能力了。
潘老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这类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当然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之一。要知道,你的问题很可能并不是特殊的问题,和你有相似问题的人可能不在少数,而且已经有现成的答案了,那么通过搜索网站得到答案或者启发,自然事半功倍对我。向父母、老师等你们认为更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去求助也同样是个好办法。不过,你也可能会遇到没有现成的答案这种情况,还有,假如遇到问题总是想着去请教别人,不尝试自己先独立思考,那会怎么样呢?
张怀予:我知道!是不是会被嫌烦?我每次看书碰到不认识的字,就习惯去问我妈妈,有时候妈妈在忙其他事,就会有点不耐烦,后来我发现自己也可以去查字典认识生字。
潘老师:对呀,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同学们都应该先试着自己独立去寻找答案或思考解决办法。因为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你或多或少都能受到一些启发,如果能顺利解决问题,你还将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呢。怀予,你觉得自己查字典跟妈妈直接告诉你,哪个更好呢?
张怀予:我发现,自己查字典认识的字反而记得更牢,有时候妈妈告诉我这是什么字,我下次看到还会想不起。
潘老师:是啊,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别人说十遍,都不如自己做过一遍印象更深。所以说,假如我们习惯了直接求助他人,不仅自己收获的少了,也会离创新越来越远,因为别人给的都是已经想出来的办法、已经存在的答案,更何况,别人的答案也有可能不正确。即使碰到了你们认为不得不去寻求他人帮助的情况,我建议大家也要带着你自己的思考和方案去。
李卉如:潘老师,所以独立思考也能帮助我们学习,对吗?我有个同学数学成绩比我好,每次我有题目答不出,就习惯问她这道题的答案,可是我感觉抄了她的答案,再碰到类似的题,我还是不会做。也许下次我可以试试看先自己做,然后拿自己的思路去跟同学讨论?
潘老师:当然可以,我相信这样可以让你的数学进步更快。说到这里,正好也以数学为例,我想继续谈谈另一个可以帮助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点,就是大家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大家都上数学课,应该知道学了课本上的公式,还要会运用到生活中的场景上,这正是数学应用题的引导作用。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鸡兔同笼的问题?
张怀予:我记得我们数学老师曾经讲过,题目说的是鸡和兔子在一个笼子里,然后共有几个头、几只脚,要数分别有几只兔子、几只鸡。
李卉如:我也知道,因为这道题目很有意思,我还记得老师讲了一个计算方法,就是假设鸡和兔子都抬起两只脚,这样只剩下兔子的脚,就能得出一共几只兔子了。
潘老师:是很有意思,这道题可以有很多种解法,初中的同学们可以用方程式来解这道题,而小学的同学们也可以用很多其他方法,比如卉如说的把脚举起来的办法。那我再给大家出一题,是这次新冠疫情期间网上的一个有趣的题目,你们来想想看,它跟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这道题是说疫情期间出门买口罩,每次都要花费一个口罩,如果买到10个口罩的话,就可以赚9个,如果没买到口罩的话就要赔1个,小明原本有10个口罩,他一共出去了10次,现在拥有了70个口罩,问题是:小明有几次出门是买到了口罩呢?
李卉如:嗯……
潘老师:哈哈别紧张,我们真爱之声不是数学课,同学们可以回家慢慢算。我要说的是,虽然看起来完全不相关,这个“小明买口罩”的题目实质上跟鸡兔同笼是一个类型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答。所以,大家要真正去钻研和掌握你们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遇到新问题时最大限度地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
张怀予:潘老师,除了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有其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潘老师:有啊,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还要有丰富的联想力,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时候,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局限,才会想出好办法来解决问题。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再增加一部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给每层楼打个大洞,然后安装新电梯。这个方案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就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工程师说:“那可不行,关门一段时间会影响生意呀!”清洁工不经意地说:“我要是你们,我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建筑师和工程师听了这话,拍案叫绝,于是就有了把电梯装在楼外这一近代建筑史上的创新方案。同学们,为什么身为专家的建筑师、工程师却没有一个清洁工想到的主意好呢?
李卉如:潘老师,我想可能是因为清洁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认为打扫灰尘很辛苦,最好能不扫就不扫,才想到了好主意吧?
潘老师:是啊,也可能因为清洁工不了解已经存在的建筑理论和各种方案,才更容易另辟蹊径,打破常规。在创新上,这样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实例还有很多,像“即时贴”的诞生,就源于对一种粘合力很差的液体的创造性利用,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之后去了解一下。
张怀予:潘老师,那么跟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是不是也能达到从不同角度思考的效果?
潘老师:当然啦!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从而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我们在下周四的真爱之声,关于“创新可以运用的工具”这个主题中还会再讲到哦!刚刚我们讨论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一些能力,包括独立思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多从不同角度思考,突破常规寻找解决之道,希望能让大家有所启发。
同学们,这是一个人人都在喊“创新”的时代,但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我希望大家能够坚持锻炼自己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能力。此外,还要敢动手、敢于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不要让创新停留在纸上谈兵。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注定会遇到一些挫折,所以我们要有毅力、有自信,能够接受失败,并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425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