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一喝涵盖所有的佛法
“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俄而有无矣”,我们这个脑袋,念头一动,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我经常说,一分钟以后你想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一分钟以后你要做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一分钟以前是无,我现在说的,说出来了,是有。但很快这些就成了过去,很多现象忽现忽没,我们也未必留意。即便留意,它的来去你也做不了主,奈何不了它啊。很多东西就是“俄而有无矣”,我们的念头来去的时候,八识田中的念头来来去去,你管得着吗?如果你能够支配你一分钟以后的念头,乃至于一年以后的念头,拿诺贝尔奖如囊中探物,简单得很。我们的念头不是你指挥得动的。小孩子学校里面要考试,能指挥得动自己的念头吗?指挥得动,个个就可以是一百分。我今天搞科学研究,想一心一意搞下去,科技成果出来的时候,都是很简单的一套程序,从因到果很简单,但这个路径却像迷宫一样。在你没有得出结论以前,还在探索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路在哪里,路找出来后就很简单了。但过程之中,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也未必找得到。
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念头,更不可能随意驾驭自己的因缘,当最后因缘成熟的时候,因果成熟的时候,啊,原来这么简单。之前呢?“俄而有无矣”,我们的念头不会听我们的话,我今天要搞这个研究,于是就顺着这个路走。走不了三两步,妄想来了,其他的念头来干扰了。一会儿另外的念头又来干扰了,就像水池里面的气泡,你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冒出气泡来,冒多少气泡你也不知道。在水池里,你就像下围棋的棋盘一样,划分成格子,你来计算气泡在哪个格子里,释放量有多大。能够像这样控制我们头脑中的内容吗?不可能,谁也没有那个能耐,哪怕你成了菩萨,也未必有这个能耐。
思维的内容是我们的永恒之谜,它的秘密就在“俄而有无矣”。好多哲学家说庄子是偶然论者,是不可知论者。的确是偶然,的确是不可知。我们可以派定谁在这里上课,这个是确定下来的,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关,是大家共业所至,但这确定的也有变数。
包括日本的大地震、大海啸,也是“俄而有无矣”,地震发生前一分钟,谁会知道有地震?据说在十秒钟前监测网发现了地震波的存在,提前十秒钟全国发警报。但十秒钟能干什么?十秒钟能从高楼上跑下去吗?来得及吗?“俄而有无矣”,地震突然就有了,海啸也是突然就来了。
“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有,真的有吗?无,真的无吗?我们看《红楼梦》里面的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给贾宝玉演了些若有若无、似有似无的戏。《红楼梦》的语言真好:“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其实,这些语言就从庄子这里来的。“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我这个念头来了,真的有这个念头吗?真的没有这个念头吗?
宋朝的时候,有一次禅宗和华严宗搞了一次现场无遮大会,是在一个太尉的家里举行的。华严宗的座主善华严对禅宗的大师们说:“你们禅宗自称法力无穷,一喝可以穷尽佛法的法意,并能转凡成圣。喝那么一声,就可以涵盖所有佛法,我华严宗的五教之义能不能概括?”华严五教,就是指小乘佛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大乘圆教五乘佛法,你禅宗“喝”一声能不能够概括?有一位净因继成禅师就说:“这等小事,用不着麻烦这些老和尚,让我来侍候你吧。”华严法师就说:“好,现在看你表演。”
净因继成禅师就“喝”了一声,问华严法师:“听见没有?”“听见了。”“听见了就是有,既然是有,就可以涵盖小乘佛教。”因为小乘佛教讲有,一个“有”,就能透小乘佛教。沉默了一会儿,他又问华严法师:“听见没有?”“没有听见。”“没有听见就是无,是空。既然是无,是空,就能涵盖大乘始教。”华严法师就没有说话了。净因继成禅师又说:“现在无的时候,并不能代表刚才那一声‘喝’是有,刚才那一‘喝’是有,也不能代表没有声音的无,若有若无,似有似无,非有非无,这个就能入大乘终教。”然后就从“喝”的一声有无开始,像演戏一样地演,表现了大乘顿教、大乘圆教,演完了,弄得华严大师目瞪口呆。当时宋徽宗也穿着便装旁听,听完就赞叹说:“禅宗真的不可思议,不过这禅师的辩才无碍,也是了得。”
通过我们刚才说的故事,你说“有”“无”到底是有,还是无?想想历史上种种惊心动魄的事件,当时是有。现在呢?“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啊。这是唐诗里的句子。“有”“无”的确非常妙。
“今我则已有谓矣”,今天我对这个说了那么多,现在“我则有谓矣”,海阔天空地说了那么多,“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对“有”说了那么多,对“无”也说了那么多,我们明确知道“空无”,在空无之中看有,这个“有”是有还是无?当我们知道有的时候,也知道有一个无,在“有”的时候,看到这个“无”到底是有还是无?我们从有的立场来看“有无”,从无的立场来看“有无”,里面的戏怎么演?大家去感觉感觉,很好玩的。
“果有谓乎?”“果无谓乎?”我真的有所说吗?我真的没有说吗?所以佛祖说他自己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还自己给自己的道场打了一个总结:“水月道场,空花佛事。”是幻师说幻法。道场是空花水月,佛事是水月空花。你说佛祖给我们说的是“有”吗?是“无”吗?无尽佛法是有吗?是无吗?一切的烦恼是有吗?是无吗?这就要提升我们的感悟,要在感悟里面提升我们的境界。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一喝涵盖所有的佛法
“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俄而有无矣”,我们这个脑袋,念头一动,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我经常说,一分钟以后你想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一分钟以后你要做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一分钟以前是无,我现在说的,说出来了,是有。但很快这些就成了过去,很多现象忽现忽没,我们也未必留意。即便留意,它的来去你也做不了主,奈何不了它啊。很多东西就是“俄而有无矣”,我们的念头来去的时候,八识田中的念头来来去去,你管得着吗?如果你能够支配你一分钟以后的念头,乃至于一年以后的念头,拿诺贝尔奖如囊中探物,简单得很。我们的念头不是你指挥得动的。小孩子学校里面要考试,能指挥得动自己的念头吗?指挥得动,个个就可以是一百分。我今天搞科学研究,想一心一意搞下去,科技成果出来的时候,都是很简单的一套程序,从因到果很简单,但这个路径却像迷宫一样。在你没有得出结论以前,还在探索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路在哪里,路找出来后就很简单了。但过程之中,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也未必找得到。
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念头,更不可能随意驾驭自己的因缘,当最后因缘成熟的时候,因果成熟的时候,啊,原来这么简单。之前呢?“俄而有无矣”,我们的念头不会听我们的话,我今天要搞这个研究,于是就顺着这个路走。走不了三两步,妄想来了,其他的念头来干扰了。一会儿另外的念头又来干扰了,就像水池里面的气泡,你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冒出气泡来,冒多少气泡你也不知道。在水池里,你就像下围棋的棋盘一样,划分成格子,你来计算气泡在哪个格子里,释放量有多大。能够像这样控制我们头脑中的内容吗?不可能,谁也没有那个能耐,哪怕你成了菩萨,也未必有这个能耐。
思维的内容是我们的永恒之谜,它的秘密就在“俄而有无矣”。好多哲学家说庄子是偶然论者,是不可知论者。的确是偶然,的确是不可知。我们可以派定谁在这里上课,这个是确定下来的,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关,是大家共业所至,但这确定的也有变数。
包括日本的大地震、大海啸,也是“俄而有无矣”,地震发生前一分钟,谁会知道有地震?据说在十秒钟前监测网发现了地震波的存在,提前十秒钟全国发警报。但十秒钟能干什么?十秒钟能从高楼上跑下去吗?来得及吗?“俄而有无矣”,地震突然就有了,海啸也是突然就来了。
“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有,真的有吗?无,真的无吗?我们看《红楼梦》里面的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给贾宝玉演了些若有若无、似有似无的戏。《红楼梦》的语言真好:“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其实,这些语言就从庄子这里来的。“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我这个念头来了,真的有这个念头吗?真的没有这个念头吗?
宋朝的时候,有一次禅宗和华严宗搞了一次现场无遮大会,是在一个太尉的家里举行的。华严宗的座主善华严对禅宗的大师们说:“你们禅宗自称法力无穷,一喝可以穷尽佛法的法意,并能转凡成圣。喝那么一声,就可以涵盖所有佛法,我华严宗的五教之义能不能概括?”华严五教,就是指小乘佛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大乘圆教五乘佛法,你禅宗“喝”一声能不能够概括?有一位净因继成禅师就说:“这等小事,用不着麻烦这些老和尚,让我来侍候你吧。”华严法师就说:“好,现在看你表演。”
净因继成禅师就“喝”了一声,问华严法师:“听见没有?”“听见了。”“听见了就是有,既然是有,就可以涵盖小乘佛教。”因为小乘佛教讲有,一个“有”,就能透小乘佛教。沉默了一会儿,他又问华严法师:“听见没有?”“没有听见。”“没有听见就是无,是空。既然是无,是空,就能涵盖大乘始教。”华严法师就没有说话了。净因继成禅师又说:“现在无的时候,并不能代表刚才那一声‘喝’是有,刚才那一‘喝’是有,也不能代表没有声音的无,若有若无,似有似无,非有非无,这个就能入大乘终教。”然后就从“喝”的一声有无开始,像演戏一样地演,表现了大乘顿教、大乘圆教,演完了,弄得华严大师目瞪口呆。当时宋徽宗也穿着便装旁听,听完就赞叹说:“禅宗真的不可思议,不过这禅师的辩才无碍,也是了得。”
通过我们刚才说的故事,你说“有”“无”到底是有,还是无?想想历史上种种惊心动魄的事件,当时是有。现在呢?“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啊。这是唐诗里的句子。“有”“无”的确非常妙。
“今我则已有谓矣”,今天我对这个说了那么多,现在“我则有谓矣”,海阔天空地说了那么多,“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对“有”说了那么多,对“无”也说了那么多,我们明确知道“空无”,在空无之中看有,这个“有”是有还是无?当我们知道有的时候,也知道有一个无,在“有”的时候,看到这个“无”到底是有还是无?我们从有的立场来看“有无”,从无的立场来看“有无”,里面的戏怎么演?大家去感觉感觉,很好玩的。
“果有谓乎?”“果无谓乎?”我真的有所说吗?我真的没有说吗?所以佛祖说他自己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还自己给自己的道场打了一个总结:“水月道场,空花佛事。”是幻师说幻法。道场是空花水月,佛事是水月空花。你说佛祖给我们说的是“有”吗?是“无”吗?无尽佛法是有吗?是无吗?一切的烦恼是有吗?是无吗?这就要提升我们的感悟,要在感悟里面提升我们的境界。
97 Listeners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