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别把心弦绷太紧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大家知道《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实际上就是对“一与言为二”很巧妙的一种说法。一,是体;二,是相。语言表达的和本体的东西是分了家的,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照片,照片是表现你的一个东西,不等于你这个人本身,但这个照片肯定是你,你肯定不是那张照片。这个是有差别的。“一与言为二”,言永远都是表象的,不是实体的。那么“二与一为三”,既有一个本体的,又有一个表象的,还有一个知道本体和表象有差别的,这就是“三”嘛。然后就三生万物了,就是在这么一种体相用之间,衍生出了人类精神中的一切一切。
所以“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什么叫巧历?做皇历的都要计算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与月亮的关系。地球围着太阳转一周是一年,还得分是回归年或是恒星年。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月亮围着地球转一周是一个月;然后春夏秋冬,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从第一个冬至点到第二个冬至点是一年,但这个冬至点与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不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恒星年和我们的回归年不完全吻合。不完全吻合就有误差,这个误差就叫“闰”。这不是阴历的那个闰,阴历的“闰”,月亮转一周是29天多,一年不到360天,而太阳历则有365天多点,所以必须加“闰”,所以有闰月,有的年份13个阴历月。
中国不仅仅用阴历,也使用太阳历,而且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是太阳历,初一、十五是太阴历,这样配合使用很方便。现在日本大地震,就使地球的运行加快了零点零几毫秒,以后的误差还要增加。增加了天文学家又来调,这个就叫“巧历”。搞历书的都是高等数学家,又是天文学家,他们都不能把这个“二与一为三”以后的事算出来,那不是人能算的。人能算的东西都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我经常说,现在这个点上,背后的是过去,面对的是未来,过去的好像是已知的,未来的则全是未知。不论科学怎么发达,不论你多么聪明,不论你知识多么丰富,但是面对未来,你都是未知。日本的核灾难需多少时间才能把它收拾得过来,能够转危为安?现在没有人敢说。日本的核专家、中国的核专家、世界核组织的专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去调动力量,怎么去料理这个事,都算不出来。今年全球的经济走势,谁算得出来?哪个国家还有突发灾难,哪个国家能长治久安,你也说不清楚,都是“自此以往”的事,都是“二与一为三”以后的事,所以“巧历不能得”。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没法,“而况其凡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知道吃大米饭,能管什么用?你还知道天地怎么动吗?你还知道众生共业怎么流淌,明天的日子怎么过吗?天地能听你指挥吗?不能。我们就随缘吧,随缘而过就行了。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既已为一矣”,是说“无”。“谓之一”,是说“有”。在体上,我们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那就是“无”;“谓之一”,就是有,需要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所以,从无到有,以至于三,三生万物,无穷无尽。“而况自有适有乎!”自然科学的对象有多少?无穷无尽。以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可能三万六千行都不止。以前一个县衙门,很简单,一个县太爷,一个县丞,两个师爷,一个武都头,几个衙役就管了。一个县太爷配两个师爷,一个钱粮师爷,搞会计的;一个刑事师爷,管诉讼打官司的。这两个师爷的佣金要从县太爷的俸禄银子里出,发佣金、发红包,都是体制外的雇员。武都头是公安局长、刑警队长,都是一个人兼的,而且还要做维&稳小组的组长,全兼了。一个县的政府公务员就这么简单。现在我们的县委、政府、人大、政协里面,你想得有多少人来做事?宣传部、组织部、公安部、税务、财政、武装部、农林牧副渔、工青妇等,我都说不清有多少“衙门”,而且都是“吃皇粮”的,体制内的。古代社会简简单单,现在“而况自有适有乎”!
南华真人就是高明,“无适焉,因是已”,别管那么多了,别去思考这些事,管他呢,就那么回事嘛。“因是已”,法尔如是,学佛法的人都知道法尔如是,就是这么回事。天垮了,天垮了就这么回事;股市涨了,股市涨了就这么回事;股市崩了,崩了就这么回事;两夫妇吵架了,吵架就是这么回事;他们离婚了,离婚也就这么回事;富士康又有人跳楼了,就是这么回事。为什么?“无适焉,因是已。”天地就这么回事,人类社会就这么回事,众生就这么回事。再有天大的新闻,也就这么回事。再有爆炸性的新闻,也就这么回事,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我们要有这么一种承受力。你说这是麻木也好,看破了也好,总之,别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别把自己的心弦绷得那么紧,心弦紧了就会断,断了就很痛苦,所以“无适焉,因是已”,就是那么回事,管他呢。
我们要把承受力作为自己修养的一部分,也要有这么一种洞察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要有一种不动心的境界,我们的修为就的确上了一个大台阶。就怕我们现在神经衰弱,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心惊肉跳,那就不是英雄好汉。
庄子谈的这些,的确是开眼界,把我们从日常的、封闭的、狭隘的地带提升起来,打开我们的眼界,使我们顶门开眼,进入平常人所不能进入的时空,达到平常人所不能到达的境界。有这样的境界,我们就很潇洒了,至少在社会网络的生活里不至于迷糊。迷糊起来很痛苦的,尽管我们不能摆脱这种人事因缘、社会因缘,但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心是清醒的。我们知道哪个地方能去,哪个地方不能去,哪个地方能待,哪个地方不能待。自有解脱道,管他地狱门,这样就很好。
这次,我讲得很细,希望在这细的过程中,让大家慢慢去感觉。讲得快,两三次也可以讲完,但感觉就不那么细。我就在这里陪大家聊天、喝茶,希望大家别烦躁。以前那些讲经的,一部经讲一年,有的讲两年,我都算讲得快了。智者大师在天台山讲《妙法莲华经》,一个“妙”字就讲了一个月,我算讲得粗浅,讲得快的喽。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别把心弦绷太紧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大家知道《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实际上就是对“一与言为二”很巧妙的一种说法。一,是体;二,是相。语言表达的和本体的东西是分了家的,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照片,照片是表现你的一个东西,不等于你这个人本身,但这个照片肯定是你,你肯定不是那张照片。这个是有差别的。“一与言为二”,言永远都是表象的,不是实体的。那么“二与一为三”,既有一个本体的,又有一个表象的,还有一个知道本体和表象有差别的,这就是“三”嘛。然后就三生万物了,就是在这么一种体相用之间,衍生出了人类精神中的一切一切。
所以“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什么叫巧历?做皇历的都要计算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与月亮的关系。地球围着太阳转一周是一年,还得分是回归年或是恒星年。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月亮围着地球转一周是一个月;然后春夏秋冬,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从第一个冬至点到第二个冬至点是一年,但这个冬至点与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不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恒星年和我们的回归年不完全吻合。不完全吻合就有误差,这个误差就叫“闰”。这不是阴历的那个闰,阴历的“闰”,月亮转一周是29天多,一年不到360天,而太阳历则有365天多点,所以必须加“闰”,所以有闰月,有的年份13个阴历月。
中国不仅仅用阴历,也使用太阳历,而且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是太阳历,初一、十五是太阴历,这样配合使用很方便。现在日本大地震,就使地球的运行加快了零点零几毫秒,以后的误差还要增加。增加了天文学家又来调,这个就叫“巧历”。搞历书的都是高等数学家,又是天文学家,他们都不能把这个“二与一为三”以后的事算出来,那不是人能算的。人能算的东西都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我经常说,现在这个点上,背后的是过去,面对的是未来,过去的好像是已知的,未来的则全是未知。不论科学怎么发达,不论你多么聪明,不论你知识多么丰富,但是面对未来,你都是未知。日本的核灾难需多少时间才能把它收拾得过来,能够转危为安?现在没有人敢说。日本的核专家、中国的核专家、世界核组织的专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去调动力量,怎么去料理这个事,都算不出来。今年全球的经济走势,谁算得出来?哪个国家还有突发灾难,哪个国家能长治久安,你也说不清楚,都是“自此以往”的事,都是“二与一为三”以后的事,所以“巧历不能得”。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没法,“而况其凡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知道吃大米饭,能管什么用?你还知道天地怎么动吗?你还知道众生共业怎么流淌,明天的日子怎么过吗?天地能听你指挥吗?不能。我们就随缘吧,随缘而过就行了。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既已为一矣”,是说“无”。“谓之一”,是说“有”。在体上,我们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那就是“无”;“谓之一”,就是有,需要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所以,从无到有,以至于三,三生万物,无穷无尽。“而况自有适有乎!”自然科学的对象有多少?无穷无尽。以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可能三万六千行都不止。以前一个县衙门,很简单,一个县太爷,一个县丞,两个师爷,一个武都头,几个衙役就管了。一个县太爷配两个师爷,一个钱粮师爷,搞会计的;一个刑事师爷,管诉讼打官司的。这两个师爷的佣金要从县太爷的俸禄银子里出,发佣金、发红包,都是体制外的雇员。武都头是公安局长、刑警队长,都是一个人兼的,而且还要做维&稳小组的组长,全兼了。一个县的政府公务员就这么简单。现在我们的县委、政府、人大、政协里面,你想得有多少人来做事?宣传部、组织部、公安部、税务、财政、武装部、农林牧副渔、工青妇等,我都说不清有多少“衙门”,而且都是“吃皇粮”的,体制内的。古代社会简简单单,现在“而况自有适有乎”!
南华真人就是高明,“无适焉,因是已”,别管那么多了,别去思考这些事,管他呢,就那么回事嘛。“因是已”,法尔如是,学佛法的人都知道法尔如是,就是这么回事。天垮了,天垮了就这么回事;股市涨了,股市涨了就这么回事;股市崩了,崩了就这么回事;两夫妇吵架了,吵架就是这么回事;他们离婚了,离婚也就这么回事;富士康又有人跳楼了,就是这么回事。为什么?“无适焉,因是已。”天地就这么回事,人类社会就这么回事,众生就这么回事。再有天大的新闻,也就这么回事。再有爆炸性的新闻,也就这么回事,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我们要有这么一种承受力。你说这是麻木也好,看破了也好,总之,别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别把自己的心弦绷得那么紧,心弦紧了就会断,断了就很痛苦,所以“无适焉,因是已”,就是那么回事,管他呢。
我们要把承受力作为自己修养的一部分,也要有这么一种洞察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要有一种不动心的境界,我们的修为就的确上了一个大台阶。就怕我们现在神经衰弱,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心惊肉跳,那就不是英雄好汉。
庄子谈的这些,的确是开眼界,把我们从日常的、封闭的、狭隘的地带提升起来,打开我们的眼界,使我们顶门开眼,进入平常人所不能进入的时空,达到平常人所不能到达的境界。有这样的境界,我们就很潇洒了,至少在社会网络的生活里不至于迷糊。迷糊起来很痛苦的,尽管我们不能摆脱这种人事因缘、社会因缘,但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心是清醒的。我们知道哪个地方能去,哪个地方不能去,哪个地方能待,哪个地方不能待。自有解脱道,管他地狱门,这样就很好。
这次,我讲得很细,希望在这细的过程中,让大家慢慢去感觉。讲得快,两三次也可以讲完,但感觉就不那么细。我就在这里陪大家聊天、喝茶,希望大家别烦躁。以前那些讲经的,一部经讲一年,有的讲两年,我都算讲得快了。智者大师在天台山讲《妙法莲华经》,一个“妙”字就讲了一个月,我算讲得粗浅,讲得快的喽。
97 Listeners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