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門

慳貪的果報


Listen Later

《佛說越難經》慳貪的果報
昔日,佛在波羅奈私國弘化。當時,國內有一位大富長者,名叫越難,擁有眾多珍奇珠寶、牛馬和田宅等。越難長者為人慳貪、善妬,不信道德、不喜歡布施,常告訴守門人,若有人來乞食,不要讓他進入。
越難長者有一兒子,名叫栴檀,為人也很慳貪。越難長者命終後,投生到原來的國家,成為一位靠乞討為生的盲眼乞婦的兒子。一日,這位盲眼婦的丈夫對盲婦說道:「妳患有重病,如今又懷孕,我實在貧窮,無法再供給妳衣食,妳自己想辦法去外面謀生吧。」聽丈夫如此說,盲婦只好離開家,走到離家不遠的糞堆處,就在那裏住下來。九個月後,盲婦生下一子,雙眼一樣看不見,是個盲兒。盲婦靠著乞討撫養這個兒子,直到兒子七歲時,盲婦便告訴兒子:「我養你這麼大了,你可以自己拿著枴杖和飯缽去乞討。乞討的時候要悲戚地說:『世間上,貧窮的人是最苦的,我命薄,偏就生在貧窮人家,而且雙眼又看不見,常被人輕視。請給我一些飲食,讓我免於饑餓之苦。』」
盲兒聽母親如此說,便開始挨家挨戶乞討,來到生前的兒子栴檀的家時,正好守門人暫時離開,盲兒便自行走進屋內,並依著母親教導的話說。此時,栴檀聽到盲兒的話,非常生氣地把守門人叫來質問:「是誰讓這個盲眼乞兒進到屋內的?」守門人非常害怕,立即將盲兒拉出門外,推倒在地,導致盲兒頭臉受傷、右臂骨折,乞討的飯缽也摔碎了,乞討到的食物散落一地。
盲兒因身體受傷,疼得大聲啼哭。盲婦聞聲趕來,問道:「是那個壞人欺負我的孩子?我的孩子還小,雙眼又失明,是犯了什麼過錯要這樣對待他?」盲兒對母親說:「我到這戶人家乞討時,有人大聲呼喚孔武有力的人來,把我拉出門外,推倒在地。我現在身體很痛,應該快死了。」
這時,門上的守護神對盲兒說:「你現在這只是小痛,更大的痛苦還在後頭。你前世慳貪,擁有眾多財寶卻不布施,所以感得今生如此辛苦。世間的富貴非永恆,擁有財寶卻不布施,就跟沒有一樣,且死時因慳貪不捨而更增痛苦,到那時候才憂愁懊悔,有什麼用?」在旁圍觀的人很多,眾人議論紛紛,聲音傳到遠處。
此時,佛和比丘們一同入城乞食。佛問阿難:「是什麼聲音,如此急切?」阿難向佛述說了盲眼母子的遭遇,並對佛說:「請佛哀憐,到盲子那去看一下。」乞食回來,用完齋飯後,佛即前往探視。見盲兒疼痛難忍,佛便以手摩其頭,此時,盲兒骨折和受傷處即痊癒,且知道了自己的宿命因緣。佛於是問盲兒:「你前世是長者越難嗎?」盲兒回答:「是的。」
佛告訴阿難:「世間人實是愚癡,僅相隔一世,父子便互不相識。」佛進一步解釋:「世人努力追求子嗣和財富,為了這兩件事,受盡種種辛苦,卻不知自己的命都無法自保,何況追求來的子孫及財富?就像在夏天酷暑時,暫時躲在大樹下乘涼休息,不久便會離去,不會永久停留,子孫和財富也是如此,不能永保。世間一切都是無常。」
阿難問佛:「此盲兒命終後,將投生何處?」佛言:「將會墮入大地獄中受苦一夜。」
聞佛說法,在場有八萬多人斷除貪瞋癡煩惱,得法眼淨;佛的弟子們皆聞法歡喜,頂禮佛後離去。
《大莊嚴論經》:「愚癡慳不施,以種貧窮本,貪心而積聚,即墮於惡道,如此慳貪者,眾苦惱根本。是故有智者,應斷除慳貪。」慳貪不肯布施,不但感得貧窮的果報,更是眾多苦惱的根源。《圓覺經》云:「若能斷憎愛,及與貪瞋癡,不因差別性,皆得成佛道。」若欲離苦得樂,當深明因緣果報、無常之理,落實布施行門,捨除內心的慳貪,也捨掉貧窮的苦果,乃至進一步斷除心中貪瞋癡三毒,便能得自在解脫。
Line ID:@924qegto 歡迎加入淨覺苑官網
禪心世界、您好!我是臨床佛教宗教師 的頻道歡迎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僧敲月下門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僧敲月下門

View all
阿善師鑑識實錄 by 阿善師製作團隊

阿善師鑑識實錄

93 Listeners

8靈3研究所 by S所長 & 各靈能者

8靈3研究所

6 Listeners

禪心世界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禪心世界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