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2021年6月13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1/06/f0c71b2baf98fc74bdf1911be90384b0.mp3

经文:【路18:15】 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他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

【路18:16】 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路18:17】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前言:


如果说,上周的经文对比了法利赛人和税吏,那么从某个角度来说,今天的经文对比了基督的门徒和小孩子;这对比突出了神国子民的特征不是自高自大,自以为义,而是谦卑单纯,信靠顺服。特别是这段经文中主耶稣对小孩子的看重,需要我们格外的留意和思想。

“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

“有人…要祂摸他们”

显然,这些抱着孩子来求见耶稣的人,是孩子的父母。在当时,让拉比为自己的孩子按手祷告是一个很常见的祝福礼,这些父母来找耶稣并非是做了一件多么不寻常的事情。但是,在耶稣前往耶路撒冷的过程中,有一些父母专程抱着自己的孩子和极多围绕在耶稣身边的人一同拥挤着,努力向前要让耶稣为自己的孩子按手祷告,这的确也需要些不一般的信心。至少这些父母对于耶稣的认识,对于孩童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有着与当时很多人不同的想法。我们知道,在众多拥挤耶稣的人当中,有来求病得医治的,有人为吃饼得饱,也有人只是对神迹奇事感兴趣来看热闹的,还有一些带着恶意来窥探耶稣的人;在这许多人中,出现了一些抱着孩子努力要挤到前面来求耶稣为自己孩子祝福的人,这些人的确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所以,我们所看见的首先是这些父母对上帝的寻求和信心。把孩童带到耶稣面前来求按手祝福,显出了他们对于孩童在属灵培育上的尽心尽责。任何一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主耶稣的触摸,但对于孩童来说,从小就被主触摸到,这对他们幼小心灵的祝福更具意义。

“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

但门徒对这些抱孩子父母的反应有些令人意外,刚才说在以色列中请拉比为自己的孩子按手祝福是一个很常见的事,照着我们今天对于信仰的理解,这更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何门徒要责备这些来求耶稣的人呢?

很可能,在门徒看来,为小孩子祷告在耶稣的事奉中是很小的,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如果主耶稣现在正好没事,那么为孩子按手祷告也未尝不可。但是正值这么多人簇拥主耶稣的时候,孩子还凑过来添乱,“正事”还忙不过来呢!在门徒眼中,弥赛亚事工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耶稣的名声,让更多的人臣服和跟随。所以,像医病赶鬼这样能引起众人关注、惊叹的事情是门徒很欢迎的,也很乐意为这样的事情来“安排”,尽可能让有这样需要的人便利地到耶稣面前来。门徒内心对于耶稣在地上所作事情的理解,显然与主耶稣的解读,有很大不同。就像施洗约翰被希律下在监里,没有看到耶稣行神迹来救自己,反而每日周游四方,医病赶鬼,就表示很不能理解,在他看来,弥赛亚的能力应当首先使用在像他这样身陷牢笼的自己人身上,藉此振奋人心,震慑反对者。但主耶稣却告诉他的门徒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犯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路七22-23)。耶稣在地上作了很多事情,说了很多话,行了很多令人震惊赞叹的神迹奇事,但这一切的重心都落在了“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这句话上,这才是弥赛亚事工的核心。跟随主耶稣的这些使徒们,虽然每天都亲眼看见主所行的事,亲耳听到主所说的话,但是他们对于耶稣所行神迹奇事的功用解读更多是指向了他们心里的期望,比如拯救犹太民族脱离罗马的统治,重新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以色列国,他们可以在这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属世国家里位高权重,被人羡慕,被人仰慕,被人惧怕。所以,他们要尽可能“帮助”耶稣抓紧一切时机,让更多有能力的成年人来跟随,尽可能加增后面要成就“大事”时的实力。而与之无关的一切,他们都尽力给挡在外面。在门徒眼中,小孩子显然并不能在门徒所期盼的“弥赛亚国度”建立的事情上有多大助力。因此,在门徒看来,此时这些父母带孩子来见耶稣,是一种对正事、重要事的搅扰和损害。

也有可能,门徒没有想这么多,他们就是觉得耶稣太忙了,太累了,就主动替耶稣挡一些在他们看来不那么重要的,可有可无的事情,好让耶稣有所休息,非重大和必要的事情就不要打扰耶稣了。所以有可能,门徒们看见了父母们,就拦了一下,但这些父母很执着,一定要向前来见耶稣,于是门徒就责备了这些“不懂事”的父母。


还有可能,门徒因为多次听到主耶稣说到耶路撒冷是去受苦受害,他们心里因此充满了忧愁不安,在这种心情下,他们看到还有人带着小孩子来找耶稣按手祷告,就心里烦乱,很不高兴,才失态责备人。

无论如何,门徒对于这些抱着孩子来求耶稣祝福的父母的责备,是因为他们对于耶稣为这些孩童祝福一事的轻视。他们认为对耶稣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行医病赶鬼的神迹,对众人讲道。孩童来亲近上帝,是一件无所谓的小事,是重要程度垫底的小事。那些生病的,鬼附的,等需要主耶稣行神迹奇事的事情,优先级更高,这些才是主耶稣首先要医治和接待的对象,为健康小孩子祷告的事,可以作,但要排到后面,等其他事忙完的时候,再来作。耶稣这里就像是一个急诊室,先处理危重病人,头疼脑热的小感冒,就等到这些都处理完了再说。所以,门徒可能觉得他们是在公平地、合理地安排这些事务。要不门徒也不会那么理直气壮地责备这些父母们。

// 人们常常在心里依照某个标准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比如依据金钱、依据容貌、依据学识能力、依据道德水平、依据敬虔程度,等等;所以,有些人我们就看重,有些人我们就看轻;有些人就配得我们的尊重,有些人就只配得我们的厌弃和恶待。我们也相应就觉得有些人上帝更看重,有些人上帝也看轻。但其实我们很少从上帝的眼光来看待生命,在上帝眼中,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一个母亲腹中的胎儿,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孩,一个懵懂的少年,一个满身泥污的工人,一个穿着破落的乞讨者,一个脚步蹒跚的老人,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一个恶言恶行的人,等等,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们轻视,或者厌恶他人的理由。但很多时候,我们从未意识到我们对人的分门别类。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可能在理念层面上不容易轻视那些常常被世人所轻视的弱者,因为上帝看顾弱者,这是基督的门徒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基督徒却很容易轻视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很容易轻视那些在道德上有可责之处的人,就像约拿对于上帝差派的抵挡一样,尼尼微人比以色列人强大,但却是先知所藐视和仇恨的,但神对尼尼微人却与先知不同。

// 这可能就是路加福音特意要表达的,人所看轻的,神却看重。人所忽视的,神却重视。人所厌弃的,神却宠爱。上帝是孤儿寡妇的神,是为人伸冤的神。

“耶稣看见就恼怒”

显然,门徒对于孩童来见耶稣这事,不但与这些父母的看法不同,更是与主耶稣对此事的看法截然不同;因为主耶稣对此事的反应就显出了门徒的做法是多么的错谬。他们以为他们明白耶稣的事工,以为明白耶稣的心意,实际上他们所想的和所行的与耶稣相距甚远。// 愿今天的经文成为我们的提醒,让我们有明白上帝心意的智慧,上帝看为重要的,我们也看为重要;上帝看为不重要的,我们也看为不重要。

但是,马可福音对主耶稣面对这个场景的反应有一个更为细节的记载,“耶稣看见就恼怒”(可十14)。我们看到主对门徒的反应,跟门徒对小孩子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是简单的不悦,而是非常生气(或许门徒也很诧异主耶稣的发火,这可能也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我们也不禁要想,主耶稣竟然对门徒恼怒,至于吗?门徒的这个拦阻行为有如此严重吗?要知道,在圣经中,记载主耶稣恼怒的经文很少,除了这里还有一处,就是主耶稣在医治一个手枯干的人时,因为法利赛人的刚硬而怒目看他们(可三5)。// 洁净圣殿,也可以算为主耶稣生气发怒的一个事件。

主耶稣的恼怒,就让我们知道,门徒责备带孩子前来的父母们的确是一件很严重,非常不讨神喜悦的事情。在马太福音中主曾说过“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颈项上,沉在深海里。这世界有祸了!因为将人绊倒;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太十八6-7)。而且又警告门徒说“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人”(太十八10-11)。在这个事件中,门徒是做了轻看人、绊倒人的事,当然他们虽然行了绊倒人的事却并未真的将人绊倒,因为主耶稣非常及时地将可能的后果给挽回了。从某个角度来说,门徒对人的做法很容易就被人解读为这是耶稣对待孩童的态度,门徒对父母的责备很容易被人看为是耶稣对人的责备,若真有被责备的人因此愤而离去,这就是令人跌倒了。因为自己所行所言,让人远离上帝,让人犯罪,这是很严重的罪。

绊倒人的罪有三个特点,一,人很容易犯这罪,像主耶稣说的“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二,这罪,上帝的审判格外严厉。照着福音书所说的,这审判的可怕比把一个人脖子上栓上大石头沉入深海还要可怕,这不是夸张,这是写实。三,这罪,人却常常不以为意,不觉得是多么严重的犯罪。又容易犯,又不觉得多严重,这就很可怕。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对于成为别人认识神的拦阻,没有那么敏感,我们对于我们所说所作的是否影响了那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也没有那么看重,甚至,我们有时候可能就跟这里的门徒一样,我们反而觉得我们所说所行的就是为了耶稣的缘故,我们自以为是为了上帝,事实上却是在拦阻别人亲近上帝,让人远离上帝。

拦阻人来认识上帝,是大罪。拦阻小孩子来靠近上帝,更是大罪。无论是谁,拦阻小孩子到主耶稣面前来,都是惹动上帝震怒的。因为这是事关小孩子灵魂得救的生死大事,拦阻小孩子到主耶稣面前来,就是拦阻一个孩童得救。当然,拦阻任何人来认识神,都是大罪。为何拦阻小孩子来认识耶稣更是大罪呢?因为孩童更加软弱,他们不但在生活及很多方面需要被特别地照顾和保护,在信仰上更是需要有人给他们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处在成年人的监护之下,他们很难自主去选择什么,生活上穿衣吃饭由父母决定,信仰上他们所读到的、听到的、被教导的也是由父母来决定。他们的选择很小,基本上取决于大人。他们很容易被左右,在各个层面都是的弱者。从拦阻的角度,无论谁对小孩子的拦阻基本上都是有效的。一拦一个准,他们很难反抗,你给什么,他们就只能接受什么。所以,孩童很难凭着自己来接触信仰,他们很难自己挤过汹涌的人群到耶稣的面前。他们需要帮助,需要被父母带领到主耶稣面前。// 在这个事件中,门徒作为耶稣的门徒,从某个角度的确对于谁能靠近耶稣有着一定的权柄和影响力,而权柄对于弱者来说影响力更大,甚至就是致命的。原本应当成为人们靠近耶稣助力的门徒,如今竟然成为人来亲近耶稣的拦阻,理解了这种反差,或许就能理解耶稣的恼怒。

而且,小孩子很容易被外在世界影响。虽然,我们作为亚当的后裔,生来就是罪人,我们里面有着本性上的天然缺陷。但是,小孩子在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对他人,对上帝的认知方面,是从内心的“空白”开始的,这个时期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和教导,对于他们的生命成长和人格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坏的东西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好的影响也很大。这种影响,不但是对他们当下的人格、生命的影响很深入,而且对他们一生的生命之路影响也会很深远。

这里要特别提到父母对孩童的属灵责任,在信仰上帮助孩童来认识神是上帝交付给父母最为重要的责任。因此,若是监护人没有尽到责任,反而成为孩童靠近神的拦阻,那么父母将来该如何在神面前交账呢?因此,主耶稣对门徒的恼怒,不但应当是门徒们非常深刻的一课,也应当是今日为人父母极大的警诫。人们对耶稣向门徒发火有多么的惊讶,耶稣对门徒的恼怒有多大,人们就应当意识到让孩童来见耶稣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就应当知道上帝对孩童的爱是多么大,祂为爱而怒(主不但是因为对孩童的爱,也是因为对门徒的爱)。

“耶稣却叫他们来”

然后,主耶稣就说了这一句让小孩子非常喜欢的话。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

似乎这是主耶稣给孩童的特权,实际上这是主耶稣给所有单纯寻求的心灵的呼召。主耶稣喜悦那些纯净的心灵,主喜悦小孩子到他面前来。这是跟今日世界完全不同的信仰观,这个世界说,要给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自己来选择信什么,让他们自主决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让他们照着他们所喜欢来选择。但主耶稣却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

我们要留意这里主耶稣所说的“让”这个词语,这个词原文是放手、打发走、容让、允许、释放等含义。我们若仔细思想这个词语的话,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汗颜羞愧。主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其实就是对我们说,你干嘛死死抓住孩子不让他们到我这里来呢?我们可能把孩子带到很多东西面前,唯独没有把他们带到主面前。我们反而常常把他们带到我们人性的丑恶面前,让他们惧怕、痛苦、哭泣。我们把他们带到各种我们觉得好的东西面前,或者我们任由他们自己去到他们觉得好的东西面前而不加以引导。

让小孩子到主的面前,并非只是形式上要求小孩子跟大人一同读经,一同祷告,一同聚会唱诗,而是要求父母在一个更为深入的层面上为小孩子靠近主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不要因为小孩子读经的时候不专注,吃东西,父母就一顿暴打,呵斥他说你怎么连读上帝的话语都这么不专注。这不是把孩子带到主耶稣面前,这是把孩子从主耶稣面前给打跑。父母给孩子铺就的通向主耶稣的道路,没有什么比父母的敬虔榜样及和睦相爱的家庭氛围更好的了。因此,作为父母其实不用太费心想,我怎么让孩子去亲近基督,而是应当首先多费心想,我怎么更多亲近主。至少,父母要想的是,我怎么不成为孩子到基督那里去的障碍。不得不说,父母在家庭中很多时候给孩子靠近基督设置太多拦阻。实际上,父母如果在家庭里活出了基督徒的样式,基本上不用催促,孩子自然就会到耶稣这里来。孩子去主那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他们天然就会去耶稣那里。如果客厅里有一百个人,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也会向耶稣走去。没有孩子不喜欢主耶稣的,若有,就是有人拦阻了他们,让他们对基督有了错误的认识,就像门徒对父母的责备,可能让父母以为是基督对他们的责备。父母对孩子的恶待,会让孩子以为是上帝对他们的恶待。

面对主耶稣的这句话,至少所有认识上帝的父母,都必须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主耶稣的面前来,我们要再次强调这应当作为父母对于孩童教育责任中的第一责任,要优先于任何知识、音乐、舞蹈等技能的培训。你不能说,等他长大后,我再对他在信仰上施加影响力,暂且不说到那个时候你所能作的已经很少了,你若真的等待,无所作为,就是渎职,就是在损害上帝交在你手中的产业。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孩童时期,他们的心志头脑很容易被影响,不被好的影响,就被坏的影响。所谓成长,就是被各种事务影响,他们的生命发生变化。孩童身上并没有暂停键,父母吵架的时候先把孩童关闭,等父母平静了再打开,没有这样的事情。不要说,父母若在孩童身上不作为,一定会有其他东西充斥和塑造他们的心灵,即使父母想要做点什么也不一定能照着父母的意愿做成。你不影响他们,其他的东西就会影响他们。你不带领他们到主耶稣面前来,他们就会被带到其他对象那里去。在这个邪恶的时代里,有无数你知道和不知道的力量在觊觎,在争夺对孩童生命的影响。你抢都可能抢不过那些力量,何况你若是不抢呢?甚至你生命中的不完全还会被撒旦利用呢!

所以,尽一切能力带领孩童到主面前来,是所有作为基督徒的父母应当在主面前寻求的。主耶稣对所有愿意照着祂的话语去行的父母的应许是“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二十二6)。孩童是否认识神,是否一生跟随基督,比他们在世一生是否过的富足、光鲜重要的多。其实,孩子们的天赋发挥,学习成绩,技能掌握,以及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会遭遇什么挑战,这都不是父母可以把握的。明智的父母应当是把孩子交在上帝手中,而不是握在自己手中。父母给孩童最大的帮助,就是帮助他们认识神,学会凡事以信心来寻求上帝,顺服神。

“不要禁止他们”

为何要加上不要禁止他们呢?第一,因为孩童很容易被禁止!就像刚才所说的,孩童是弱者,不要说大人,哪怕是同龄人想要禁止他们,都很容易。孩童很容易就被伤害,还不会反抗,也不会发出声音,他们很多时候连求助都不敢,侵害“成本”很低。第二,孩童因此也很容易被忽视,被放弃。第三,因此,恃强凌弱是今天世代邪恶的特点,不但突出表现在人们对于孩童亲近耶稣的禁止上,人们使用各种方法让孩童远离上帝;而且,有很多人,专门向着孩童下手,伤害他们、引诱他们走向邪路。欺压弱小是非常邪恶的行为,行这恶事的人是以欺辱弱小者,来宣告自己是这些被欺辱者的神,你是属于我的私有物品,我在你身上有主权,我想打就打你,想骂就骂你,我想怎么对待你就怎么对待你。

因此,主耶稣的这句话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个警告,告诉那些拦阻孩童,伤害孩童的人,不要觉得孩童容易欺负,他们不易反抗,没有什么后果。其实,禁止孩童行正路的后果是如此之严重,看到主耶稣对门徒的恼怒就可以知道。门徒还可以为自己辩解说,我们是出于对主耶稣事工维护的“好心”,不小心在无知中犯下的罪,主耶稣尚且发怒;何况那些以恶意来拦阻和禁止孩童亲近上帝的人他们为自己积蓄的愤怒该是何等可怕呢!// 这里我们要提到家庭中夫妻之间以及父母对孩子,若是存在随意打骂的情况,施暴者一方要到上帝面前为这罪忧伤痛悔,认罪悔改,寻求饶恕和胜过的能力。不要以情绪不受控制为自己辩解,如果你在面对工作中的上级,面对比自己强壮者,面对有权势的人,也一言不合就又打又骂,那么或许人们相信你的确情绪管理有些问题,即使这样,也同样需要控制和悔改。如果你的恶言暴行只是向着某些特定的人发出的,其实就是故意任凭自己的情绪以伤害他人的方式发泄出来。是对弱者的欺辱。

“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更加令门徒吃惊的是,主耶稣不单单是在态度上对小孩子友爱有加,而且在对孩子的评价上也如此之高。因为主耶稣直接把孩童和神国子民的样式做了关联。(当然,主耶稣并非是说,只要是孩童就都在天国,孩童不是罪人;而是拿孩童生命中的某些样式特点与属天子民的生命样式作类比)。

孩童和天国子民之间的类似之处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生命品格层面,一个是被人轻视的层面。在生命品格层面成熟天国子民在三个方面与孩童有类似之处,第一就是单纯,小孩子的心思比较单纯,他们爱就是爱,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他们的想法和感情比较单一,没有很复杂的东西;小孩子若是信了大人的话,就是信了,没有很多对现实情况的考虑,也没有很多质疑,基本上深信不疑。表现在成熟圣徒的信心层面,对上帝的信心也是一种没有瞻前顾后,疑虑重重的信心。事实上,若是一个成年人对上帝的话语具有这样信心的话,往往会被其他人看为是不成熟的表现,会被人看为不正常,是疯了,会被人讥讽说“你怎么像是一个小孩子呢!”,但这在上帝面前却是对单纯信靠神的人一种夸奖。第二就是真实,小孩子基本上不会掩饰和伪装自己,既是伪装也很笨拙,一眼就会被人看出来;大多数孩子想到什么基本上就会说出来,他们心里所想的,口里就说出来,童言无忌说的就是这方面。当然,一个成熟基督徒的生命在真实中一定有相应的爱心和智慧。第三是依靠,小孩子对父母的依靠是全心的,一出现觉得自己做不了的事情,立刻就喊父母来帮助。而且在安全上他们也不觉得自己能保护自己。天国子民的特点也是如此,他们只依靠上帝,他们知道除了上帝没有可以依靠的。他们也深信上帝一定会帮助和保护他们。一个在世事上成熟的人,很难有这样“成熟”的信心,他们有太多怀疑上帝能力的理由。

在被人轻视层面,孩子除了单纯,是常常被人所轻视的。基督的门徒也是常常被人所轻视,被人藐视,就像使徒保罗曾对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所说的话“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林前一26)。其实,主耶稣就是被人所轻视和厌弃的,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还被讥诮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太二十七40)。

承受天国的人

但就是这样的人是承受天国的人。// 吕振中本将“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译为“凡不像小孩子接受神国的,一定不能进入”,思高本译为“若不像小孩子一样接受天主的国,绝不能进去”。

“凡要承受神国的人”

像小孩子那样接受神国,就是指像小孩无条件单纯地相信人那样相信神国,相信主耶稣所说的一切话。孩子对一个人很容易无条件的信任,(当然,很多人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欺骗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就不会想,爸妈是否会欺骗我,他对我说的话是否是真的。他们若是信任一个人,就真的毫无怀疑地,非常单纯地去相信,去信任。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也因此,若是孩子发现你骗他,对他们心灵和人生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第一次被骗,可能对他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致命的;可能会令其开始怀疑一切,这可怕的一课会对心灵产生可怕的影响)。

所以,这里提到了一个人对于天国的信心和孩童对于人的天然信心之间的类似之处。孩子对我们所说话语和承诺是如此单纯的相信,我们是否对上帝及上帝所说的话语有如此单纯的信心呢?雅各书中曾说“心怀二意的人”(雅一8),“不要想从主那里得着什么”(雅一7),甚至旧约诗篇中诗人曾说“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诗一一九113)。与天国的荣耀和恩典相匹配的信心就是这样单纯的、没有怀疑的信心。

“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然后,主耶稣为了强调这一点,为了凸出这种信心的可贵,随即就以一个反面表述来加强这个属灵真理。你想要得着上帝所应许的天国,需要你里面有对天国非常单纯、渴望的信心,若没有,就绝不能进去。


如果我们对此有所疑义,觉得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觉得谁能有这样单纯的信心呢?主耶稣的这个反面重复就令人无所逃避,若你的信心没有这么单纯,你就绝对不能进去。主耶稣的话令人如此的绝望。人们可能觉着,虽然我们事奉玛门,但是我同时还事奉上帝,这样的信心就够了。但主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不配进神的国”(路九62)。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信主之后,里面就没有争战了,而是说,我们里面必须有另外一种与世上的信心完全不同素质的信心,就是得“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路十七6)那样的信心,得有这种可以移山的信心。

大人vs孩子

在这一段经文中,我们看到孩子竟然成为了门徒需要学习和效法的榜样。我们可能说一个成熟基督徒应当像保罗那样,像约翰那样,像历史上的圣徒那样,但我们都没有见过他们,是通过读他们的传记和记载来认识他们的。但孩子是什么样的,我们都见过,我们每天都看得见在我们眼前活动的孩子们。

但我们的骄傲让我们总觉得孩子因为经验、见识和能力等方面无法与成人相比,因此他们并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实际上,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见识、阅历、经验、能力在积累的同时,我们里面也积累很多污秽、垃圾、不良有害的东西,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原本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人性里面的纯真和美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我们应常常看到我们的小信、暴躁和软弱。所以,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太十八3-4)。我们对主说的话不能不以为意,作为成年人在孩子面前也需要谦卑,不要总觉得自己是教导他们的,大人也可以向孩子学习。

父母不是单纯地要保护和引导孩子到主耶稣面前来,孩子也可以成为父母生命更新的祝福。上帝也的确通过对孩子的赐福而赐福给父母,通过对孩子的建造也建造父母。我们需要回转像孩子,不是越来越油滑,而是越来越率真。我们属灵生命的成熟是“向下”成熟,越成熟,越像小孩子。

愿我们把上好的给孩子,在他们面前活出基督的样式,和他们一同到耶稣面前来。

回应诗歌:《53 耶稣爱我我知道》

The post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2021年6月13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8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7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