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9:37】 第二天,他们下了山,就有许多人迎见耶稣。【路9:38】 其中有一人喊叫说,夫子,求你看顾我的儿子,因为他是我的独生子。【路9:39】 他被鬼抓住,就忽然喊叫。鬼又叫他抽疯,口中流沫,并且重重地伤害他,难以离开他。【路9:40】 我求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路9:41】 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将你的儿子带到这里来吧。【路9:42】 正来的时候,鬼把他摔倒,叫他重重地抽疯。耶稣就斥责那污鬼,把孩子治好了,交给他父亲。【路9:43】 众人都诧异神的大能。大能或作威荣耶稣所作的一切事,众人正希奇的时候,耶稣对门徒说,
【路9:44】 你们要把这些话存在耳中。因为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路9:45】 他们不明白这话,意思乃是隐藏的,叫他们不能明白,他们也不敢问这话的意思。
前言:
上个主日小白牧师分享了主耶稣登山变像的事件,今天分享的经文正好与登山变像的神迹相对比,那就是主耶稣在山上显出祂令人可畏的荣耀,门徒们在山下却经历面对黑暗权势的软弱失败。
一、“这不信又悖谬的时代啊”
路加特别提到主耶稣和彼得约翰雅各三人从山上下来是第二天了,他们至少在山上待了一夜才下山。这表示山下的人等了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考验。
1. 其中有一个人喊叫
看见耶稣下来,众人迎着上去。其中有一个人跑在前面,喊着向耶稣求助。在路加的笔下,一股急迫、嘈杂、混乱的气息扑面而来。但有一个声音越过众人,进入到主耶稣的耳中。通过这人呼喊说出的话,路加把山下发生的事情做了基本说明,有三个要点,一这呼喊之人是为他独生的儿子而来求助和等候主耶稣;二他儿子的病是被鬼附了,并且被严重伤害;三他曾求山下的门徒来赶鬼,门徒们却是不能。
路加强调这人是为他唯一的儿子来求医治,跟睚鲁的女儿和拿因城寡妇的儿子一样,这个父亲为他人生中最大的指望来求耶稣,因为这指望如今被鬼附而成了绝望。尤其是,通过这孩子被鬼附的细节描写“忽然喊叫、抽风、口中流沫”,凸显了这人内心莫大的痛苦。并通过这位父亲对门徒不能医治的“控告”,也反应出了这位父亲内心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又有了盼望的信心起伏。
2. 门徒的失败
我们先来看门徒的失败。这人在求耶稣以前,先求了耶稣的门徒,就是在山下等候耶稣的其他几位门徒。彼得、约翰和雅各三人跟耶稣在山上,其余的九位使徒和其他门徒在山下等候。就在等候期间,这人带着被鬼附的儿子来求耶稣的医治。
福音书没有记录门徒赶鬼失败的过程,是门徒跃跃欲试地想要把鬼赶出去,还是在这人的恳求下勉为其难地试试自己是否能把鬼赶出去,路加没说。但根据路加福音九章开头的记载,“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给他们能力、权柄,制伏一切的鬼,医治各样的病”(路九1),门徒在面对今日有人上门求赶鬼的事情之前,已经有过了赶鬼的经历。所以,很可能他们觉的这是小菜一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有没有耶稣在场没关系,毕竟之前有过成功经验了。但门徒这一次竟然失败了,他们没能把鬼给赶出去。这种意料之外,可能让他们大为吃惊,也羞愧不已,他们满以为这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没有想到事情没有照着他们心里所以为的那样进行。// 之前的得胜,并不意味着今日依然能得胜。任何想当然,都是对上帝能力的轻忽,对自己的高看。人容易依靠自身的经验,而非时时依靠上帝。
山上,主耶稣的荣光让彼得、约翰、雅各害怕,三位门徒经历了极大骇人的神迹,他们看见了耶稣的荣光,看见了摩西与以利亚的显现,听见了从云彩里出来的上帝的声音。山下,其余的几位门徒在面对一位被鬼附的孩子时,束手无策,灰心疑惑。
3. 门徒的软弱
马太和马可的相关经文都记载,后面门徒们在看到主耶稣赶出这鬼之后,又暗暗地去房间里问主耶稣“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太十七19,可九28),就可以知道,他们从自己不能赶出,看到主耶稣像过去一样藉着一句话就把鬼赶出,这整个过程还是不明白自己的失败在哪里。可能门徒一开始以为赶鬼是一个技能,如同骑自行车一样,只要一次学会,就终身习得。可能门徒以为赶鬼是一个跟职分相连的权柄,只要他们是耶稣的门徒,就能天然永久行使这样的属灵权柄。因此对于门徒来说,这次主耶稣的赶鬼就像是一次新的神迹,他们可能更加留意主耶稣赶鬼的每一个细节,目不转睛地学习,之后他们还是觉的,我们没做错什么啊,我们为何就不能了呢?我们到底为何失败了呢?他们可能以为是操作上的问题,现在他们需要重新思想,之前他们能够将鬼赶出去,今日却不能,主耶稣一直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主耶稣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是因为你们的信心小”(太十七20),并给出解决信心小的方法是“这一类的鬼,若不禁食祷告,他就不出来”(太十七21)。其实,禁食祷告并非是一个赶鬼仪式,只要补上这一环就能重获赶鬼的能力。门徒们之所以不能赶出这类的鬼,根本问题在信心上,禁食祷告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信心小的问题,藉着禁食祷告恳求神赐给信心,能以运用赶鬼的权柄。// 赶鬼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权柄问题。
实际上,门徒们不是信心小,而是基本上就没有信心,马太的记载中主耶稣责备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没有一件你们不能作的事了”(太十七20),可见门徒此时连芥菜种那么小的信心都没有。
我们要思想的是,为何之前门徒有信心,现在没有了呢?当然,这次门徒们还以为自己有信心,如果他们觉的自己没信心,他们就应当不敢接这个案件。门徒们既然困惑自己为何不能,还前来求问主,就表明之前他们以为自己可以赶出去,“满怀信心”地去试了,才发现竟然不能,这个意外的落差让他们困惑。一开始主耶稣差派十二个门徒出去医病赶鬼,到这次主耶稣在山上变像,门徒在山下失败,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呢?主耶稣没有改变,若有也是在山上更加显出了祂的属天荣耀。但山下的门徒却软弱了,这就表明是门徒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当初主耶稣差派他们时,他们是满怀着兴奋和信心而去,这次在山下他们的内心状态不是这样的了。很可能,他们因为看到主耶稣只带着彼得、约翰和雅各三人上山了,却把剩余的他们给留山下了,他们心里起了一些想法,比如,为何只带那三个人,不带我们一同去呢?夫子是更看重他们,不那么看重我们吗?当山下门徒的内心开始对主的做法产生疑惑,有很多猜测甚至有不满时,他们内心对主耶稣就不是那么信靠和清洁了,尤其是,过了一夜主还没有回来,他们心里更是不安和嘀咕了。在山下,没有警醒祷告,反而心生疑惑(太二十六41);这种状态下的心灵怎么能让神的权柄透过他们来行使呢?那个生来瞎眼的人得医治后论到上帝的能力时曾说“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约九31),诗篇也说“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六十六18)。联想到本章紧接着的经文“门徒中间起了议论:谁将为大”(路九46),门徒这次在山下等候主耶稣的时候不能赶出这孩子身上的鬼,很大可能是因为他们内心的不洁,他们这次赶鬼的心态就不是在服侍神,不是为了神的荣耀,不是出于对于耶稣的信心,而是在一种有诸多猜忌的心态中,对彼得约翰雅各三位弟兄有一些不满的状况下。在山下,没有对山上的信心,山上的权柄和能力如何能在山下彰显出来呢?“凡不出于信心的就是罪”(罗十四23),门徒凭着自己的经验,若是为了显出自我的能力,为了个人的荣耀和名声,为了获取众人的钦佩和赞叹而作一件事情,那当然就没有上帝能力的同在了。// 天明牧师曾说过,对于一个传道人来说,内心要时刻保持一个能讲道的状态,准备好讲道的状态比准备好讲道的内容更重要。
4. 人子的叹息
听到孩子的父亲说“我求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耶稣就发出了叹息“哎!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对于主说的这句话我们有两个问题需要思想,第一,主耶稣这叹息是针对谁的呢?第二,主耶稣为何发出这样的叹息呢?
似乎是最自然的理解是,主耶稣主要针对门徒在发叹息。听到有人描述了门徒的无能为力之后,主耶稣有点恨铁不成钢的不悦。但主耶稣这个叹息是说“这不信又悖谬的世代”,那就不单单是指门徒了,而应当是指山下所有的人,也包括跟随耶稣一同上山的三位门徒。根据马可对这个事件的记载可以知道,主耶稣面对孩子父亲的恳求曾挑战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23),孩子的父亲就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九24),再联系马可还记载了主耶稣下山时曾遇见了文士和门徒们的辩论,很可能是在辩论与门徒不能将鬼赶出去有关的话题。可见,主耶稣的叹息应当不单是针对门徒发出的,而是针对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门徒们因为主耶稣只带了三个人上山还迟迟不归,心里有各种想法,因此不能将鬼赶出;孩子的父亲原本可能还带着满腔的信心和盼望来求耶稣,没有想到耶稣在山上一昼夜没有下来,留在山下的门徒又不能赶出鬼,他连带对于耶稣的信心也减弱了,开始怀疑即使耶稣从山上下来了,是否真有能力将自己儿子医好也不一定;文士原本就对耶稣多有敌意,现在终于看到耶稣的门徒连鬼都赶不出去,就开始质疑人们都传讲的之前关于耶稣医病赶鬼的那些事件的真实性,至少因为门徒的失败耶稣也一同被质疑了。门徒们虽然现在不能将鬼赶出来,但是面对文士恶意的质疑不能忍耐,就跟这些说讥诮话的文士争论起来,等等。门徒软弱又动了血气与人争论,孩子的父亲心里怀疑耶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