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尔再次来到上海,出现在华东师大的“桑德尔与中国哲学”国际研讨会上。距离2010年3月19日在复旦做《什么是正义》的演讲,已经过去了六年。那几天,仿佛哈佛大学最红火的网上课程《公正》搬到了复旦课堂。基于社群主义批判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而奠定了学术地位,桑德尔,这位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爱用讲故事方式深入伦理道德讨论。2010年之际,哈佛每6名本科生中就有一人注册过他的《公正》课程,他依据博士论文改编的学术著作《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也被改编成各种通俗版本,如《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桑德尔成了当时的热词,大学生知道关于火车司机选择压死一位亲人还是五位路人,救生船上仅存的四人为了存活是否该生吃奄奄一息的男孩,这样的桑德尔式道德困境故事,就好像今天的学子应该知道引力波,国人应该知道屠呦呦获得诺奖一样。
又一个三月,桑德尔来了,这一次,并没有公开演讲,三天的国际研讨会,也没有安排主题演讲。但是,和他一起来的,是一群实力派的国内外哲人:杜维明、安乐哲、陈来、杨国荣、黄勇、万俊人等等,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大哲学系、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国际形而上学学会是主办方,国际形而上学学会会长、华东师大人文学院院长杨国荣具体发起和组织了此次讨论。地点就在2014年曾举办过为期一周的“李泽厚学术研讨会”的理科大楼508室。
音频版权所有仅供喜马拉雅文汇讲堂,严禁使用第三方软件下载,违者必纠
感谢“桑德尔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支持,华东师范大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