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罗汉家风
后来,桂琛又从地藏寺,迁住罗汉院,人称“罗汉禅师”。
上堂开法中,罗汉禅师又复告诫僧徒们,不要将佛法宗乘,当成口头之物,禅师说:
“到处找人去行脚参访,也要有所甄别,不要瞎来,而反因此被埋没了。得了此声色、句子,就藏在心里,还说我理解,我辨别。你会个什么?辨个什么?你能记住的只是名字,你能辨别的只是些声色。不是声色、名字,你又哪能记得住,辨别的了呢?风吹松树也是声,蛤蟆老鸦叫,也是声,何不到这里去听去辨别!跑到老师们那里,他那里有个意度模样,也只是他嘴里那点玩意儿,又能有多少给你们呢!不要弄错了,让声色名句败坏了你们的金刚灵性!”
有僧人问:“什么是罗汉的一句?”
“我若向你说,就是两句了!”桂琛答。
又有僧问:“什么是罗汉家风?”
“不向你道。”罗汉说。
“为什么不向我道呢?”僧问。
“这是我的家风。”罗汉答。
有位僧人从保福禅师那里来,罗汉就问他:“那里的佛法怎么样?”
僧人说:“有时保福禅师对人说:‘塞住你的眼,让你看不见;塞住你的耳,让你听不见;弄掉你的意,让你起不了分别心’。 ”
罗汉一听,就说:“我问你,不塞你的眼,见个什么?不塞尼的耳,听个什么?不去你意,又怎样分别?”
僧人听罢,忽然省悟,离去后,再也不去别的地方参访了。
罗汉曾对僧人说:“以字不成,八字不是,你说是什么字?”这话睦州禅师也问过。
僧人愣在那里,心里比划着这个“不成”、“不是”的字体。
“你真不会?”
“学人实在不会。”
“去看下头的注脚去。”禅师说。
“以字不成,八字不是”,中暗含的是个“人”字。僧人开始不答。罗汉先以为他是故意不答,所以有“你真不会”的问。
真不会和装不会自能很容易地看出。所以禅师才让他看注脚去。“看注脚”是个没头没脑的话,问话时手里没拿着书,到哪看注脚去?禅师所以要这样说,恐怕是暗示僧人去看自己。这则公案很像一则智力游戏,但游戏中的活脱智力,与禅机禅意并无不同。甚或说,禅宗的公案全部就是一种智力游戏。
罗汉每见僧人来参,总向他们竖起拂子,有一次竖拂子时问:“还会吗?”
“谢和尚慈悲开示学人!”僧人说。
罗汉却说:“你见我竖拂子,便说是开示学人,你每天都见山见水,怎么不认为那山那水也在向你开示呢?”
又有一位僧人来,罗汉又竖拂子,僧便施礼,赞叹禅师,并且施礼。
罗汉说:“见我竖拂子,你就礼拜赞叹,那里有人在扫地竖起扫帚,怎么不去施礼赞叹呢?”
有些人酒不醉人人醉酒,有些人没有喝酒就醉了,这都是在自心造魔。罗汉禅师也正是揭的这种人性的疮疤。禅宗大德们不断地警告着人们至道无难,唯嫌拣择的道理;告诉人们“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有法身”,但又有几人能够以诚实的,无所执著的精神去面对天地自然,世间万象,去体贴那无所不在的“般若”“法身”呢?所以,罗汉禅师虽当面揭了僧人酒不醉人人自醉人人自醉的真面目,但骨子里还是让他真正地“不著僧求”,以真实的态度去悟道。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By 史壮宁3
22 ratings
罗汉家风
后来,桂琛又从地藏寺,迁住罗汉院,人称“罗汉禅师”。
上堂开法中,罗汉禅师又复告诫僧徒们,不要将佛法宗乘,当成口头之物,禅师说:
“到处找人去行脚参访,也要有所甄别,不要瞎来,而反因此被埋没了。得了此声色、句子,就藏在心里,还说我理解,我辨别。你会个什么?辨个什么?你能记住的只是名字,你能辨别的只是些声色。不是声色、名字,你又哪能记得住,辨别的了呢?风吹松树也是声,蛤蟆老鸦叫,也是声,何不到这里去听去辨别!跑到老师们那里,他那里有个意度模样,也只是他嘴里那点玩意儿,又能有多少给你们呢!不要弄错了,让声色名句败坏了你们的金刚灵性!”
有僧人问:“什么是罗汉的一句?”
“我若向你说,就是两句了!”桂琛答。
又有僧问:“什么是罗汉家风?”
“不向你道。”罗汉说。
“为什么不向我道呢?”僧问。
“这是我的家风。”罗汉答。
有位僧人从保福禅师那里来,罗汉就问他:“那里的佛法怎么样?”
僧人说:“有时保福禅师对人说:‘塞住你的眼,让你看不见;塞住你的耳,让你听不见;弄掉你的意,让你起不了分别心’。 ”
罗汉一听,就说:“我问你,不塞你的眼,见个什么?不塞尼的耳,听个什么?不去你意,又怎样分别?”
僧人听罢,忽然省悟,离去后,再也不去别的地方参访了。
罗汉曾对僧人说:“以字不成,八字不是,你说是什么字?”这话睦州禅师也问过。
僧人愣在那里,心里比划着这个“不成”、“不是”的字体。
“你真不会?”
“学人实在不会。”
“去看下头的注脚去。”禅师说。
“以字不成,八字不是”,中暗含的是个“人”字。僧人开始不答。罗汉先以为他是故意不答,所以有“你真不会”的问。
真不会和装不会自能很容易地看出。所以禅师才让他看注脚去。“看注脚”是个没头没脑的话,问话时手里没拿着书,到哪看注脚去?禅师所以要这样说,恐怕是暗示僧人去看自己。这则公案很像一则智力游戏,但游戏中的活脱智力,与禅机禅意并无不同。甚或说,禅宗的公案全部就是一种智力游戏。
罗汉每见僧人来参,总向他们竖起拂子,有一次竖拂子时问:“还会吗?”
“谢和尚慈悲开示学人!”僧人说。
罗汉却说:“你见我竖拂子,便说是开示学人,你每天都见山见水,怎么不认为那山那水也在向你开示呢?”
又有一位僧人来,罗汉又竖拂子,僧便施礼,赞叹禅师,并且施礼。
罗汉说:“见我竖拂子,你就礼拜赞叹,那里有人在扫地竖起扫帚,怎么不去施礼赞叹呢?”
有些人酒不醉人人醉酒,有些人没有喝酒就醉了,这都是在自心造魔。罗汉禅师也正是揭的这种人性的疮疤。禅宗大德们不断地警告着人们至道无难,唯嫌拣择的道理;告诉人们“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有法身”,但又有几人能够以诚实的,无所执著的精神去面对天地自然,世间万象,去体贴那无所不在的“般若”“法身”呢?所以,罗汉禅师虽当面揭了僧人酒不醉人人自醉人人自醉的真面目,但骨子里还是让他真正地“不著僧求”,以真实的态度去悟道。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

18 Listeners

1 Listeners

3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95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