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南院慧颙
临济宗传到三、四代时,开始向南移了。存奖的徒弟慧颙,慧颙的徒弟风穴,都在汝州弘教,唐朝的汝州在今河南许昌市的西北临汝县。慧颙就在汝州的南院(又称宝应)寺里开法。
江西剃刀
慧颙曾在上堂说法时说:“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壁立千仞”是说的那个超拔无偶的“无位真人”。
说完有位僧人站出来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这句话可是和尚说的?”
“是。”南院答。
僧人听罢,呼地将禅床掀翻。僧人的意思推倒这个壁立千仞的无位真人,显示出非佛非圣,凡圣如一的气概。
禅师虽被掀到地上,但也不是个好惹的。他说了声:“这瞎驴胡闹!”
僧人没有觉出这是计,就准备说点什么,未开口时,慧颙抡棒就打。说个话头,逗弄对方的思虑、知见,临济当年说“无位真人”时就这么干的,引蛇出洞,抡棒就打,是临济门下的大德们的惯技。这种反败为胜的招术,很少有人不上当的。
床也掀了,棒也打了,禅师这才问僧:“从哪来?”
“长水。”僧答。
“长水是东流还是西流?”
“也不东流,也不西流。”
“那又怎么样呢?”
僧人道声“珍重”转身要走。但没这么便宜,禅师的棒子已经打过来了。临济家的“八棒”,是无所不打的。
有僧人来参,禅师举起拂子。僧人很乖巧,见状就说:“今日是我倒霉。”
慧颙便把杖子放下。不想僧人还留着一手,说:“和尚还有这个在?”意思是说你还有不打棒子就放过去的时候吗?言外有说禅师心存胜负的意思。
僧人既这么说,禅师也不客气,抬手棒打。
又有僧人来参访,禅师就问:“刚从什么地方来呀?”
“襄州。”
“来干什么?”
“特来礼拜和尚。”
“来的不巧,宝应不在。”南院说。
僧人大喝一声。明明在说着话,怎么说不在?僧人一喝,喝的是这个。
宝应并不因为人家喝他就“在”了,仍就沿着自己的话头说:“跟你说了不在,你还喝个什么?”这里有老和尚的道性在。
僧也不是省油的,管你说什么在不在,又照样大喝一声。慧颙举杖就打。
僧人对禅师行了礼。
行礼之后,禅师去说:“这一棒子本该是你打我,但你没有抓住机会,让我打了你。你要明白这话的意思,瞎汉,参堂去!”
临济的家风有四喝,也还有八棒,禅师的意思是说,你怎么只会喝呢?你喝,就把棒的把柄交给了我。还得好好在我这儿参一阵子才行呢!
慧颙住汝州的南院,宝寿沼禅师的徒弟思明住汝州的西院。
思明和尚早年曾参访过慧颙。见到慧颙就说:“我从许昌来看你,路上得到一把江西剃刀,没有别的好东西,就把它献给和尚吧。”
南院说:“你从许昌来,怎么会得到江西剃刀呢?”
思明也不答话,只用手在衣服里掏了陶。慧颙对侍者说:“快接过来!”
思明用衣袖拂了拂,走了。
慧颙就对着思明的背影叫:“阿剌剌,阿剌剌。”
这里既没有棒,也没有喝,但两位和尚超越有无,横跨地域,哑谜一般对话中,显示出共同的机心机用,煞是一场“主看主”的斗法。
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3
22 ratings
南院慧颙
临济宗传到三、四代时,开始向南移了。存奖的徒弟慧颙,慧颙的徒弟风穴,都在汝州弘教,唐朝的汝州在今河南许昌市的西北临汝县。慧颙就在汝州的南院(又称宝应)寺里开法。
江西剃刀
慧颙曾在上堂说法时说:“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壁立千仞”是说的那个超拔无偶的“无位真人”。
说完有位僧人站出来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这句话可是和尚说的?”
“是。”南院答。
僧人听罢,呼地将禅床掀翻。僧人的意思推倒这个壁立千仞的无位真人,显示出非佛非圣,凡圣如一的气概。
禅师虽被掀到地上,但也不是个好惹的。他说了声:“这瞎驴胡闹!”
僧人没有觉出这是计,就准备说点什么,未开口时,慧颙抡棒就打。说个话头,逗弄对方的思虑、知见,临济当年说“无位真人”时就这么干的,引蛇出洞,抡棒就打,是临济门下的大德们的惯技。这种反败为胜的招术,很少有人不上当的。
床也掀了,棒也打了,禅师这才问僧:“从哪来?”
“长水。”僧答。
“长水是东流还是西流?”
“也不东流,也不西流。”
“那又怎么样呢?”
僧人道声“珍重”转身要走。但没这么便宜,禅师的棒子已经打过来了。临济家的“八棒”,是无所不打的。
有僧人来参,禅师举起拂子。僧人很乖巧,见状就说:“今日是我倒霉。”
慧颙便把杖子放下。不想僧人还留着一手,说:“和尚还有这个在?”意思是说你还有不打棒子就放过去的时候吗?言外有说禅师心存胜负的意思。
僧人既这么说,禅师也不客气,抬手棒打。
又有僧人来参访,禅师就问:“刚从什么地方来呀?”
“襄州。”
“来干什么?”
“特来礼拜和尚。”
“来的不巧,宝应不在。”南院说。
僧人大喝一声。明明在说着话,怎么说不在?僧人一喝,喝的是这个。
宝应并不因为人家喝他就“在”了,仍就沿着自己的话头说:“跟你说了不在,你还喝个什么?”这里有老和尚的道性在。
僧也不是省油的,管你说什么在不在,又照样大喝一声。慧颙举杖就打。
僧人对禅师行了礼。
行礼之后,禅师去说:“这一棒子本该是你打我,但你没有抓住机会,让我打了你。你要明白这话的意思,瞎汉,参堂去!”
临济的家风有四喝,也还有八棒,禅师的意思是说,你怎么只会喝呢?你喝,就把棒的把柄交给了我。还得好好在我这儿参一阵子才行呢!
慧颙住汝州的南院,宝寿沼禅师的徒弟思明住汝州的西院。
思明和尚早年曾参访过慧颙。见到慧颙就说:“我从许昌来看你,路上得到一把江西剃刀,没有别的好东西,就把它献给和尚吧。”
南院说:“你从许昌来,怎么会得到江西剃刀呢?”
思明也不答话,只用手在衣服里掏了陶。慧颙对侍者说:“快接过来!”
思明用衣袖拂了拂,走了。
慧颙就对着思明的背影叫:“阿剌剌,阿剌剌。”
这里既没有棒,也没有喝,但两位和尚超越有无,横跨地域,哑谜一般对话中,显示出共同的机心机用,煞是一场“主看主”的斗法。
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