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古曲无音韵
风穴上堂,有僧问:“如何才是佛?”
禅师反问:“那什么不是佛?”
“不晓玄言,请师父指教。”僧说。
家住海门洲,扶桑最光照。禅师答。
“海门洲”。在长江入海口,因江水泥沙淤积而成洲。
“扶桑”,据传说太阳升起地有扶桑树,所以扶桑代指太阳。海门洲在当时被认为地理位置最靠东方,所以太阳初升时,光照到海门。那什么是佛呢?靠近太阳的就先得光照,自然而然,这就是佛。
太阳先照有佛在,僧顺此又问:“朗月当空时怎样?”
“不从天上辊,任向地中埋。”禅师答。
当空朗月,它的明亮、圆质,即使不在天上滚(辊即滚)动,埋在深土中,也不会亏缺。说太阳光照是从外在因缘讲,说月亮的明光,是从内在的自性上讲。内外交辉即是佛的境界。
僧问:“古曲无音韵,如何和得齐?”
风穴回答:“木鸡啼子夜,刍狗吠天命。”
“古曲”之“古”,不是时间上的早,在逻辑上的在先,换句话说,古曲就是未有音韵的无声曲。“和得齐”的“和”读“贺”音,应和的意思。“木鸡”古语有“呆若木鸡”,木雕的鸡。“刍狗”一词出自老子,古人祭祀时用草编结成狗,称为刍狗。僧人问“无韵曲”,禅师就用无法出声的木鸡、刍狗作答,可谓相得益彰。老子曾说“大音希声”。所谓的“大音”,指与道为一的无声之音,也就是“道”音。此话正可移来解释风穴与僧人的对话。
作为以追求与佛法大旨体合为一的出家人来说,必须具有超越现象的只眼才行。无韵如何能成曲?木鸡、刍狗如何鸣叫?但这都是俗人的眼界短浅所致的问题,以体道的心识眼耳去听无声的大音,那子夜时分与天明时分啼吠的木鸡、刍狗正是从无亏缺,万劫如一的最圆满的大音,最初也最和谐。它们虽无音韵,但一切的音韵,皆从这大音中流出、化成。暗夜中的无声啼鸣与天明中的刍狗吠叫,彻天彻地,与山河大地为一,与鸟兽草木同和,日月星辰,乾坤今古,都是这无声而齐和的古曲。这古曲中的和谐,至虚无而又至真实,所谓的禅,所谓的道心,正是以常人所不具有的诗性思维,去听取、悟证这一派天机,在超越中获得绝对的自由。
风穴的家风,按禅门中人的说法是峻拔。所谓的峻拔系指问对中言语的切要简洁,干净利索。通观灯录中记载的风穴与他人的回答,通篇都简洁切当,“字字皆有下落”(《碧岩录》)。
再如问人:“什么是广慧剑?”禅师答:“不斩死汉。”又有人问:“如何是大善知识?”风穴说:“杀人不眨眼。”等等。
湛然居士曾说:“临济之宗,得者得之于峻拔,失者失之于莽鲁”。动不动用棒动喝,不得要领,这是“莽鲁”,一言切要,斩钉截铁,这才是“峻拔”。风穴并不像其他临济中人,见人就喝,就打,但也得临济真髓,关键是他得其精神。
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3
22 ratings
古曲无音韵
风穴上堂,有僧问:“如何才是佛?”
禅师反问:“那什么不是佛?”
“不晓玄言,请师父指教。”僧说。
家住海门洲,扶桑最光照。禅师答。
“海门洲”。在长江入海口,因江水泥沙淤积而成洲。
“扶桑”,据传说太阳升起地有扶桑树,所以扶桑代指太阳。海门洲在当时被认为地理位置最靠东方,所以太阳初升时,光照到海门。那什么是佛呢?靠近太阳的就先得光照,自然而然,这就是佛。
太阳先照有佛在,僧顺此又问:“朗月当空时怎样?”
“不从天上辊,任向地中埋。”禅师答。
当空朗月,它的明亮、圆质,即使不在天上滚(辊即滚)动,埋在深土中,也不会亏缺。说太阳光照是从外在因缘讲,说月亮的明光,是从内在的自性上讲。内外交辉即是佛的境界。
僧问:“古曲无音韵,如何和得齐?”
风穴回答:“木鸡啼子夜,刍狗吠天命。”
“古曲”之“古”,不是时间上的早,在逻辑上的在先,换句话说,古曲就是未有音韵的无声曲。“和得齐”的“和”读“贺”音,应和的意思。“木鸡”古语有“呆若木鸡”,木雕的鸡。“刍狗”一词出自老子,古人祭祀时用草编结成狗,称为刍狗。僧人问“无韵曲”,禅师就用无法出声的木鸡、刍狗作答,可谓相得益彰。老子曾说“大音希声”。所谓的“大音”,指与道为一的无声之音,也就是“道”音。此话正可移来解释风穴与僧人的对话。
作为以追求与佛法大旨体合为一的出家人来说,必须具有超越现象的只眼才行。无韵如何能成曲?木鸡、刍狗如何鸣叫?但这都是俗人的眼界短浅所致的问题,以体道的心识眼耳去听无声的大音,那子夜时分与天明时分啼吠的木鸡、刍狗正是从无亏缺,万劫如一的最圆满的大音,最初也最和谐。它们虽无音韵,但一切的音韵,皆从这大音中流出、化成。暗夜中的无声啼鸣与天明中的刍狗吠叫,彻天彻地,与山河大地为一,与鸟兽草木同和,日月星辰,乾坤今古,都是这无声而齐和的古曲。这古曲中的和谐,至虚无而又至真实,所谓的禅,所谓的道心,正是以常人所不具有的诗性思维,去听取、悟证这一派天机,在超越中获得绝对的自由。
风穴的家风,按禅门中人的说法是峻拔。所谓的峻拔系指问对中言语的切要简洁,干净利索。通观灯录中记载的风穴与他人的回答,通篇都简洁切当,“字字皆有下落”(《碧岩录》)。
再如问人:“什么是广慧剑?”禅师答:“不斩死汉。”又有人问:“如何是大善知识?”风穴说:“杀人不眨眼。”等等。
湛然居士曾说:“临济之宗,得者得之于峻拔,失者失之于莽鲁”。动不动用棒动喝,不得要领,这是“莽鲁”,一言切要,斩钉截铁,这才是“峻拔”。风穴并不像其他临济中人,见人就喝,就打,但也得临济真髓,关键是他得其精神。
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