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蛇吞蛤蟆
有僧问洞山:“遇上蛇吞蛤蟆,是救,还是不救呢?”
洞山答:“救则双目不睹,不救则形影不彰。”
这是两难困境,救是双眼瞎,不见大道;不救则无形无影,又不显道体。
大道本空,本无所谓谁吞谁,谁被谁吞。
救则悖理入事,由空即色,是正中偏。
不救则舍事入理,超越谁吞谁的现象,了达本然空无的道界,是偏中正。但是,本体是现象的本体,现象是本体的现象,不达体用、不明正偏的救是瞎忙;道体无形无影,道体功能显现,道体大用才彰显,明乎此,不救则是“住空”的暗昧。因此,救与不救的困境,将逼出的是超越救与不救的空灵境界,任用自由,无拘无束,要救则救,不救则停。此时,不落有无,非有非无,心行起灭,直得涅槃妙用。回到蛇吞蛤蟆,是救还是不救?如果你超越了有无,超越了是非,你救也不瞎,不救也彰。
又有一次洞山吃过饭在洗钵,见两只乌鸦总啄一只蛤蟆,有僧便问:“这个”(指蛤蟆)因为什么到这种地步?”他因为什么落到被争啄的地步呢?”
“只因为阇黎。”洞山的话让阇黎惊诧。
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3
22 ratings
蛇吞蛤蟆
有僧问洞山:“遇上蛇吞蛤蟆,是救,还是不救呢?”
洞山答:“救则双目不睹,不救则形影不彰。”
这是两难困境,救是双眼瞎,不见大道;不救则无形无影,又不显道体。
大道本空,本无所谓谁吞谁,谁被谁吞。
救则悖理入事,由空即色,是正中偏。
不救则舍事入理,超越谁吞谁的现象,了达本然空无的道界,是偏中正。但是,本体是现象的本体,现象是本体的现象,不达体用、不明正偏的救是瞎忙;道体无形无影,道体功能显现,道体大用才彰显,明乎此,不救则是“住空”的暗昧。因此,救与不救的困境,将逼出的是超越救与不救的空灵境界,任用自由,无拘无束,要救则救,不救则停。此时,不落有无,非有非无,心行起灭,直得涅槃妙用。回到蛇吞蛤蟆,是救还是不救?如果你超越了有无,超越了是非,你救也不瞎,不救也彰。
又有一次洞山吃过饭在洗钵,见两只乌鸦总啄一只蛤蟆,有僧便问:“这个”(指蛤蟆)因为什么到这种地步?”他因为什么落到被争啄的地步呢?”
“只因为阇黎。”洞山的话让阇黎惊诧。
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