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曹山好颠酒
僧问:“子归就父,为什么父亲却全然不顾?”
曹山说:“理当如此。”
“那父子的恩义在什么地方呢?”僧问。
曹山答:“这样正是父子之恩的开始。”
“那什么是父子之恩呢?”
“刀斧砍不开。”
僧又问:“脱下灵衣时怎么样?”
“曹山的服孝期满了。”曹山答。
“满孝了又怎么样呢?”僧问。
“曹山好喝酒癫狂。”本寂答。
万松行秀说:“至道不可形容,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诸物,比兴连类以喻至道。”中国人最重孝道,出家僧人甚至是大师大德(如睦州陈尊宿)也不能免俗。这是中国人最难放得开的地方,唯其如此,才正好“比兴”真悟道者的洒脱与放达。子归就父,而父亲却全然不顾,
“理当如此”中正暗含着父死一事。
而父子“恩义”之所以从父死开始,乃是现实父子关系的终结中开始了儿子独立人生。父亲给予儿子以生命,父死则又解放出儿子的生活,这正是父子关系中父对子的刀斧难断的“恩义”。因此,脱掉灵衣,作为真正知恩义的孝子,当是他一次摆摊束缚的生命禅蜕。这样“满孝”后的癫狂纵酒,就不是对新亡父之父的不敬,而是自身生命造就者的恩义的报偿,是“心如明镜”者的“口如醉汉”。
孝道的伦理原则的内涵是对生命母体的虔敬,而禅僧们以此喻道时则展示的是悟禅这对处于生死之交的个体生命内在价值的确定:一切放下,任运自然,才是对造物主最真诚的孝敬,才是对造物主创造生命的本意的领悟与报恩。
用孝道恩义“比兴”生命意义的内涵,在曹山和僧人有关“狮子”与“狮子儿”的对话中,可以得到更确实的理解。
僧问曹山:“什么是狮子?”
曹山说:“众兽不能靠近。”
僧又问:“那什么是狮子儿呢?”
曹山答:“能吞食父母的是狮子儿。”
这话里有矛盾,于是僧人又问:“既然狮子众兽不能靠近,那为什么又被狮子儿吞掉呢?”曹山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子若咆哮,祖、父俱完的话吗?”
僧问:“祖、父俱完又怎么样?”
曹山说:“全身归父。”
僧又说:“不知祖没有时,父归何处?”
曹山答“‘处’都没有了,哪儿来得‘归’呢?”
僧人又说:“前面为什么说全身归父呢?”
曹山答:“就象王子,能成就一国大事。”
从狮子的“百兽难近”到狮子儿大吼一声的祖父俱丧,狮子儿以对父子生命链条的震断,从而真正占有了狮子的大雄猛力。使狮子应有的威力的彻底显现,才是真正的“孝道”,才无愧于狮子之为狮子的理由。狮子儿的吼声,最恰当地道出了禅门中对真正的法嗣的期许。禅宗的大业如同王国的基业。“成就它,”接续它,才是新王对老王的大孝。在这里,我们实际看到的是百丈禅师“智过于师,方勘传授“话语的更具震撼力的说法。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3
22 ratings
曹山好颠酒
僧问:“子归就父,为什么父亲却全然不顾?”
曹山说:“理当如此。”
“那父子的恩义在什么地方呢?”僧问。
曹山答:“这样正是父子之恩的开始。”
“那什么是父子之恩呢?”
“刀斧砍不开。”
僧又问:“脱下灵衣时怎么样?”
“曹山的服孝期满了。”曹山答。
“满孝了又怎么样呢?”僧问。
“曹山好喝酒癫狂。”本寂答。
万松行秀说:“至道不可形容,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诸物,比兴连类以喻至道。”中国人最重孝道,出家僧人甚至是大师大德(如睦州陈尊宿)也不能免俗。这是中国人最难放得开的地方,唯其如此,才正好“比兴”真悟道者的洒脱与放达。子归就父,而父亲却全然不顾,
“理当如此”中正暗含着父死一事。
而父子“恩义”之所以从父死开始,乃是现实父子关系的终结中开始了儿子独立人生。父亲给予儿子以生命,父死则又解放出儿子的生活,这正是父子关系中父对子的刀斧难断的“恩义”。因此,脱掉灵衣,作为真正知恩义的孝子,当是他一次摆摊束缚的生命禅蜕。这样“满孝”后的癫狂纵酒,就不是对新亡父之父的不敬,而是自身生命造就者的恩义的报偿,是“心如明镜”者的“口如醉汉”。
孝道的伦理原则的内涵是对生命母体的虔敬,而禅僧们以此喻道时则展示的是悟禅这对处于生死之交的个体生命内在价值的确定:一切放下,任运自然,才是对造物主最真诚的孝敬,才是对造物主创造生命的本意的领悟与报恩。
用孝道恩义“比兴”生命意义的内涵,在曹山和僧人有关“狮子”与“狮子儿”的对话中,可以得到更确实的理解。
僧问曹山:“什么是狮子?”
曹山说:“众兽不能靠近。”
僧又问:“那什么是狮子儿呢?”
曹山答:“能吞食父母的是狮子儿。”
这话里有矛盾,于是僧人又问:“既然狮子众兽不能靠近,那为什么又被狮子儿吞掉呢?”曹山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子若咆哮,祖、父俱完的话吗?”
僧问:“祖、父俱完又怎么样?”
曹山说:“全身归父。”
僧又说:“不知祖没有时,父归何处?”
曹山答“‘处’都没有了,哪儿来得‘归’呢?”
僧人又说:“前面为什么说全身归父呢?”
曹山答:“就象王子,能成就一国大事。”
从狮子的“百兽难近”到狮子儿大吼一声的祖父俱丧,狮子儿以对父子生命链条的震断,从而真正占有了狮子的大雄猛力。使狮子应有的威力的彻底显现,才是真正的“孝道”,才无愧于狮子之为狮子的理由。狮子儿的吼声,最恰当地道出了禅门中对真正的法嗣的期许。禅宗的大业如同王国的基业。“成就它,”接续它,才是新王对老王的大孝。在这里,我们实际看到的是百丈禅师“智过于师,方勘传授“话语的更具震撼力的说法。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