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小婉 李国辉
11月30日,为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二十条措施,广州就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系列优化措施,全市各区陆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北京、深圳、重庆、成都等多地同时跟进,相继调整防控举措。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如何正确看待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和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近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金冬雁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以更为理性态度看待奥密克戎的传播流行,新冠“后遗症”尚无定论,当前重中之重仍是提升老年群体疫苗接种率。
死亡病例集中在未接种人群
羊城晚报:感染奥密克戎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仍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在不同国家、地区情况是否有较大差别?
金冬雁:各国对于重症的定义有所不同,无法作明确的对比。但在不同国家,同一个疾病的重症率应当是一样的,问题是有没有较好的医疗条件,避免重症患者走向死亡。对于死亡率,相关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今年香港有超1万死亡病例,其中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超过80%。5月起,由于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再加上感染后的预存免疫,死亡病例迅速减少。在美国同样如此,死亡病例大量集中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综合来说,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死亡率相比早期毒株已大幅降低,不到早期毒株的十分之一,特别是在已接种疫苗的人群身上,死亡率更低。
是否会有“后遗症”尚无定论
羊城晚报: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留下后遗症?应该如何科学地看待“后遗症”的说法?
金冬雁:关于“长新冠”,通常指的是“感染新冠病毒的3个月后还有症状,并且最少持续2个月,且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这些症状”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它影响的人群有多少,状况有多严重,都是不确定的。大部分流传的后遗症症状都是来源于患者口述,比如疲劳、气短、失眠、抑郁等,其中并没有特异性诊断,比方说疲劳这一点就很难明确是否是因感染新冠而留下的后遗症。对于“后遗症”的忧虑,并不是针对新冠病毒特有的情绪,就像有些人面对艾滋病也会有恐艾症。任何病都可能有后遗症,但需要考虑发生率有多少。我们医院追踪了2000名新冠病患,只有大概2%的病患,有一些符合“长新冠”定义的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并非全都一直存在,也可能会好转。总体来看,“长新冠”存在的比例不像网传的那么高,症状表现也不是很强。应该说,绝大多数感染者不需要担心这件事,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轻症病患更加无须担心。
不打疫苗五成可能会被感染
羊城晚报:有人提出,既然病毒毒性已显著降低,是否可以不接种疫苗?也有人认为,既然打了疫苗还会感染,那为什么还要接种?您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疫苗接种的作用?
金冬雁: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减少重症和死亡。按照香港2022年的疫情数据,以接种科兴疫苗的人群来说,如果一针疫苗都不打,有50%的可能会被感染,如果打了三针灭活疫苗,那只剩下大概10%的可能性会被感染。从感染死亡率来看,如果一针疫苗都不打,感染死亡率是2.32%,打了一针疫苗死亡率是1.45%,打了两针疫苗是0.36%,打了三针疫苗是0.14%,如果打了四针灭活疫苗,死亡率是0.11%,而季节性流感的死亡率基本上是0.1%左右。80岁以上年龄组,如果一剂疫苗也没接种,感染后的死亡率是14.70%,接种四针后,死亡率仅有0.97%。所以,疫苗接种,重中之重是80岁以上的老人,其次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这两部分人不但要接种疫苗,最好还要接种加强针,增强保护效果。至于年轻人,他们接种疫苗后,可以避免把病毒传染给长辈,希望这一点能够打动更多年轻的朋友,请他们把疫苗接种当成一个社会责任。
羊城晚报:香港目前的疫苗接种率达到多少?是如何鼓励广大民众特别是60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的,有什么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金冬雁:在香港,80岁以上老人的一针疫苗接种率差不多是72%,三针的接种率达到了62%,在这方面,目前广州应该还没达到这个数据,所以需要加倍努力,把老年朋友保护好了,整个社会也就安稳多了。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他们80岁以上老人的最低疫苗保护率达到90%,而且他们的最低保护是指接种了三针的复必泰疫苗或者四针的科兴疫苗,而且必须打全。新加坡有一个政策,如果打了疫苗后还被感染的,治疗方面是免费,但如果不打疫苗被感染,就必须自费治疗。在香港则是实行疫苗通行证,你必须完成接种,才能去茶楼喝茶,到政府、医院等机构办事,而且必须是打满两针复必泰疫苗或是三针科兴疫苗,才算完成接种。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王隽杰
校对 | 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