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December 01, 2023Ep. 81 經濟不求人,老得有尊嚴一般人估算需要存多少錢才能財富自由地退休時,大都只考慮退休後想要的生活水準,以及將來的餘命(男性77歲,女性84歲)所需,而沒考慮到醫療的自費與照護費用,那麼該怎麼辦呢?...more7minPlay
November 25, 2023Ep. 80 醫師如何發現少見疾病?自體免疫膠質纖維酸性蛋白腦膜腦脊髓炎」(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簡稱autoimmune GFAP astrocytopahty)是2016年才被發現的少見疾病,治療效果良好。高明的放射線科醫師怎會下這個診斷?那是因為她讀過相關論文,牢記於心。又如病人症狀輕微,怎會收住院?主治醫師說,家屬說病人一向開朗,這些症狀明顯影響她的生活與工作,可見家人的細心觀察與臨床醫師的直覺、思考與判斷等經驗都是重要關鍵。...more9minPlay
November 18, 2023Ep. 79 如果有人問我幾歲年齡是個資,除非自己願意透露,或公務、就醫等所需,不能隨意問。例如我很滿足,活到75歲還能獨立自主,享受活躍的老年生活,但如果有人問我幾歲,那麼我的答案就是看當時的心境囉。...more6minPlay
November 04, 2023Ep. 78 行醫五十年 性別路迢迢從重男輕女的年代,走到今日的性別平權,有些感觸想和大家分享這篇刊登於2023.10.30聯合報 繽紛版的文章。...more10minPlay
October 28, 2023Ep. 77 充滿正能量的新書發表會: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寶瓶文化出版社於2023.10.21在金石堂信義店5樓,舉辦我的新書分享會「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五位致辭者都言之有物,分享健康訊息,秋豫教授語重心長地道出「獨老,來得毫無防備」的心靈點滴,令人動容、揪心.........more7minPlay
October 21, 2023Ep.76 高壽不等於失智─104歲長輩給我的鼓勵我有幸拜訪好友104歲的母親,老人家與外籍看護住在三芝,子女每天探視,並一起午餐。她拿著柺杖可以在自家宅院慢慢走動,只服用降血壓與降血脂藥物。老人家的短期和長期記憶、算術、言語與閱讀能力都好,讓我見識了一位心智健全的長輩,可見高壽不能與失智劃上等號。...more8minPlay
October 14, 2023Ep. 75 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王郁婷─和康錦卿)王郁婷主編說:我常現學現賣,劉醫師的文章簡直就是我的「照顧父母身心靈」百科全書。...more5minPlay
October 06, 2023Ep. 74 康健長壽的三個實用處方2023年4月全台65歲以上人口已上升到17.8%,高達415.8萬人。因此長壽不是問題,如何有個健康的老年,做到「老康健」(health span)才是重要的。老康健有3個要素:生活有目標、維繫社交圈,以及健康的生活型態。...more9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