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December 24, 2022第33集:老師,請你再說一遍好嗎?有次參加社區大學的走入山林課程,老師介紹這學期去過的景點及其所屬的地層,依年代先後:五指山層(貴子坑)、木山層(軍艦岩)、大寮層(和平島)、石底層(南勢角山)到南港層(南港山),引發我對健康自在老化的5點感觸與建議。...more9minPlay
December 16, 2022第32集:神經生涯教會我的事2019年的一個研討會上,我分享32年的神經內科行醫經驗的感想。一共有4個重點:1. 神經醫學浩瀚無垠,讓我著迷,且學會謙卑,更充滿希望。2. 加入團對很重要。3. 大腦有代償作用,沒有人是不可被取代的。4. 優秀的年輕醫師是資深醫師將來的健康保障。...more8minPlay
December 03, 2022第30集:癲癇頻發作卻找不到病因?原來是自體免疫腦炎作祟醫學日新月異,診斷技術和治療方法也不斷推陳出新。自體免疫腦炎是病人的免疫系統產生對抗自己腦神經細胞的抗體,而誘發了腦炎,例如這位男士的LGI1抗體。...more8minPlay
November 25, 2022第29集:口述影像欣賞會─震撼的感受您曾有過用聽的,聽口述的電影,而不是用眼睛看電影嗎?我曾經聽一部2013年的台灣電影⟪志氣⟫,是敘述景美女中的拔河隊勇得世界冠軍的歷程,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體驗。...more6minPlay
November 18, 2022第28集:愛的故事:一個愛與失落的回憶錄(In love - a memoir of love and loss)67歲的Brian得了輕度阿茲海默症,症狀持續變壞,終於不能勝任工作而不被續約,他決定「寧願在還能站立時去世,而不是雙膝跪在地上求生」。他的作家太太Amy Bloom經過多方尋求,找到了瑞士的Dignitas機構,在那裡接受「陪伴自殺」(accompanied suicide)。Brian 告訴Amy說:「請把我的故事說出來吧。」...more8minPlay
November 12, 2022第27集:健走山林,遠離疫情定期與三五好友一同到郊外健行,或參加社團的走入山林課程......如此兼具「山林」、「健行」與「人際互動」,再加上健康的生活型態,是增強個人免疫力,遠離病毒的利器,而且即使受到感染,也可能只是輕症。...more7minPlay
November 05, 2022第26集: 欲知什麼病,先問你幾歲?在社交場合問別人的年齡很失禮,但年齡和性別在醫療上至關重要,醫院也才會有兒童、婦女與高齡醫學等不同科部。...more8minPlay
October 28, 2022第25集:避免壓迫性神經病變人體的構造並不是很完美,有幾處的神經容易受到壓迫而造成症狀,如橈神經麻痺(radial nerve palsy)、正中神經受壓迫所造成的腕隧道症候群等。這些固然是因為神經通過了容易被壓迫的部位,但主要還是人為的不當姿勢或壓迫太久所造成。這些應該都是可避免的,或是在症狀輕微時就要避免繼續壓迫,即可恢復。...more10minPlay
October 22, 2022第24集 不論世代變化,醫師醫病也醫心時代變遷,醫療環境不同,新舊世代需要互相體諒。我告訴自己,不要以過去的標準來衡量年輕醫師......同時也希望年輕醫師不會以當前的醫療水準,來衡量過去的診療結果。...more10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