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June 24, 2017矛盾只因關愛座?一個關愛座,惹來爭議不斷。一班年輕人在社交網絡成立「關愛座獵人」群組,每次乘港鐵都會先坐「關愛座」並自拍上網,似乎挑釁與爭取話語權只一線之差。網上湧現不少以諷刺長者為主的專頁,話題由讓座與否再談到政治上分歧。世代矛盾是否必然﹖老一輩認為年輕一代過份激進,希望年輕人多點體諒長者難處,並非只在網上宣揚仇老。願社會多點包容體諒,關愛座不再摧毀關愛。(採訪:黃清兒)...more5minPlay
June 17, 2017特殊教育需要學生 支援全方位不足融合教育在香港推行二十年,但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能否真正融入主流學校?教師培訓是否足夠?學校資源是否充裕? SEN融合生有沒有被忽視?教育局的支援,若非杯水車薪,就是臨時、零碎;既沒有持續及穩定的人手,亦欠缺完整政策,推行融合教育,自然事倍功半。(採訪:麥嘉緯)...more5minPlay
June 10, 2017有一種辛苦叫會計師一位會計師將超時工作的心聲寫在社交網站,引起廣泛迴響。在香港這個超時工作是應份、準時放工就是罪的地方,期望工作生活平衡是不是太奢侈?(採訪:張靜文)...more5minPlay
June 03, 2017荷蘭跨代安老院荷蘭有安老院以免租作招徠,吸引年輕人入住,但閒時需當義工回饋,每月至少服務30小時,如陪長者吃晚餐、下棋、慶祝生日等。這種跨代屋的模式,為長者帶來活力,而年輕人亦能減省住屋負擔,香港能否參考?對長者的身心健康又有何價值?(採訪:陳淑怡)...more5minPlay
May 27, 2017共享經濟與港人公德共享單車被指非共享經濟,更發生零件被偷、單車掉河。香港人要共享資源,公德心是否足夠?能否平衡業界利益?其他共享經濟模式如閒置物品出租、共用工作間等平台相繼推出,共享經濟能否在香港平穩發展?(採訪:彭德章)...more5minPlay
May 20, 2017動物警察從毒貓、虐殺狗,到人獸交,麥志豪認為香港已經成為“虐畜之都”。他成立了18區動物保護專員,該組織經手的求助個案每年超過四百宗,愛護動物協會每年亦會調查接近九百宗懷疑虐待動物個案。麥志豪覺得虐畜情況嚴重是因為社會普遍認為動物“死不足惜”,而政府宣傳不足,警方檢控無力。他建議正確的解決方法為成立動物警察。(採訪:呂樂)...more5minPlay
May 13, 2017綠在區區要推垃圾徵費,現有回收配套是否足夠?政府斥4億元於18區開設「綠在區區」社區環保站,功能之一是支援回收,成效如何?慈善團體慈濟自發搞社區回收站,不花一分一毫公帑,卻同時做到教育和支援回收,有沒有經驗可供借鑑?塑膠回收價格低、成本高,「綠在區區」能否加強支援角色,協助源頭分揀、物流、中轉?(採訪﹕麥嘉緯)...more5minPlay
May 06, 2017青年手作夢 尋自我空間許螢芝收集海玻璃,楊慧手工造紙,兩個女孩不甘於刻板的打工生涯,希望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新時代湧現越來越多手作人,手作市集應運而生,更有機構舉辦工作坊指導這群尋夢者。然而,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取得平衡,路途絕不平坦。(採訪:呂樂)...more5minPlay
April 29, 2017不免稅、充電煩 電動車難普及為推廣環保而豁免了23年的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陳茂波宣布重收,準買家嚇退、環團反對。即使較「幸運」已入手的車主,要順利為電動車充電亦絕非易事;曾推出的電動的士,更加全部變回私家車。(採訪:彭德章)...more5minPlay
April 22, 2017活化歷史建築的政策十年前保衛天星及皇后碼頭,喚醒香港人的保育意識。2008年政府推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雷生春、芳園書室、聯和市場等先後納入計劃,活化了的建築物,是可望而不可即,抑或可以發揮其社會功能?發展局規定,營運建築物的社企,要在兩年後自負盈虧,實際推行有何問題?活化政策有何改善空間?(採訪:黃清兒)...more5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