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拾柒·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小朋友们好,上期额问题是:文中的‘三更天’是现在的什么时间?现在四叶草公布答案了哦,中国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亦即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古人规定,逢戌时(约合现在晚上七点至九点钟)开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时,即合现在夜晚九点至十一点钟;三更是子时,即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小朋友可以去图书馆查查关于‘时辰’的相关趣事哦。好了,现在我们继续说说接下来贾府里的趣事吧。
有一天,凤姐郑重其事地问贾琏:“这个月二十一是宝钗妹妹的生日,你说怎么办?”贾琏说:“我知道怎么办?你多大的生日都料理过,这样的小生日还来问我”凤姐说:“大生日有一定的规矩,这样的生日不大不小,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要和你商量。”贾琏想了想说:“往年怎么替林妹妹过生日今年就怎么替宝钗妹妹过。”凤姐听了冷笑一声说:“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昨天听老太太说,宝钗妹妹今年十五岁是个整生日。”贾琏忙说:“那就比做林妹妹的生日多增加一些。”
原来,贾母自从见了宝钗就喜欢她处事稳重,为人平和。这次为了替宝钗过生日,贾母特地拿出自己的二十两银子交给凤姐,让她张罗酒席和戏班子。这也是贾府的小姐们从没有享受过的待遇,就连黛玉,贾母也没有这样张罗着给她过一次生日。凤姐见贾母对这件事如此重视也特别殷勤地去操办。贾母的侄孙女史湘云已经在贾府住了几天,原来准备要回去的,贾母却挽留她过了宝钗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大家都聚在贾母房中闲谈。贾母顺便问薛宝钗喜欢听什么,喜欢吃什么东西。宝钗处事一向周到细致知道贾母年纪大了喜欢看热闹戏,爱吃甜软的食品,便投贾母所好说了一遍。贾母听了十分高兴,第二天就叫人送些衣服和玩具给她,作为生日礼物。
到了生日这天,贾母叫人在内院搭了个家常戏台,选定了几出小戏,又在贾母的上房摆下几桌酒席。来参加酒席的除了薛姨妈、史湘云和宝钗,其余都是贾府自家的人。宝玉一大早起来没看黛玉,就到她的房中来找她,只见黛玉歪靠在炕上,宝玉就笑着说:“起来,吃饭去。吃完饭看戏,你爱看哪一出我来点。”黛玉冷笑着说:“你既然这样说,干脆专门叫一个戏班子专挑我爱看的演给我看。何必要沾别人的光?”宝玉听了笑笑说:“这有什么难得,改天咱们就这么办,让她们也沾沾咱们的光。”一面说着就拉起黛玉出去了。黛玉从小就跟宝玉一起长大,两人非常要好,自从宝钗来了以后却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跟宝玉闹别扭。这次贾母特地为宝钗过生日,她觉得自己受了冷落,心里正没趣,现在见宝玉特地来哄她,也就开心起来。
吃过饭点戏的时候,贾母一定要宝钗先点。宝钗出于礼貌推让了一圈,见大家都不肯点就只好点了一出《西游记》。这个戏演起来时台上妖魔鬼怪打成一团,十分热闹,正是贾母喜欢的。贾母很高兴又让凤姐点,凤姐也知道贾母喜欢看热闹戏,就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更高兴了,随后,大家分别点了戏,就安排演出。到了上酒席的时候,贾母又让宝钗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出戏取材于《水浒传》,说的是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时,不顾佛门戒律,喝醉酒后在山门前闹事的故事,演出时也是十分热闹。
宝玉看宝钗老是点打打闹闹的戏就说:“你怎么就喜欢点这种戏?”宝钗说:“你是说这戏不好?那你就白听这么几年戏了。你不知道这个戏不仅演起来好看,唱词更妙呢。”宝玉说:“我从来就怕这些热闹的戏。”宝钗就把戏中的唱词念给宝玉听,宝玉听了也觉得好就高兴地拍着膝盖夸赞不已,又不停称赞宝钗学识渊博。黛玉在一边看见了就说:“你安安静静看戏吧。台上还没唱‘山门’呢,你这里就‘妆疯’了。”黛玉说的‘山门’和‘妆疯’都是戏里的情节,她是看到宝玉激动的样子故意嘲笑他,不过她这样说显得很有趣,大家听了都笑起来。到了散席时贾母因为特别喜欢唱小旦和小丑的两个女孩,就让人把她们带进来。一问,那小旦只有十一岁,小丑只有九岁,大家不免叹息起来。那个时候一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养不起才会卖给戏班子。贾府戏班子里的这些女孩子,也是从江南买来的,其实就是他们家的奴隶。贾母见这两个孩子年纪这么小九出来谋生,不免心生怜悯,于是又让人拿些吃的给她们,又另外赏了几吊钱。凤姐在一旁看了看就笑起来,说那个小旦:“这孩子装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你们肯定猜不到是谁。”宝钗也看出来这女孩像黛玉了,只是不肯说出来,就笑了笑没做声。宝玉也知道凤姐讲的是黛玉,只是不敢说。只有史湘云是个直脾气,听凤姐一说就笑起来说:“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宝玉一听,连忙给史湘云使眼色,让她别再说了,其他人听史湘云这么说,都来仔细打量那个女孩,看完了都笑着说:“果然像。”说说笑笑就各自散了。
到了晚上,史湘云就让她的丫环把包袱整理好,打算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家去。丫环不解,问史湘云干嘛着急走。史湘云哼着气说:“还待在这里干什么?在这里看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意思!”宝玉在外面听见了,赶忙进来对她说:“好妹妹,你可错怪我了。林妹妹是个容易多心的人,别人都看出来了都不说,就是怕她生气。我给你使眼色是怕你说话不注意得罪她。”史湘云一听,更生气了:“我知道我不如林妹妹,她是小姐我是丫环。别人能说她,我就不能说她。”说着就走进里间,愤愤地躺着去了。
宝玉觉得没趣又来找黛玉。黛玉看他来了也不说话,就把他推出门外关上了门,宝玉不知道黛玉这是什么意思,站在外面喊了几声‘林妹妹’,黛玉总是不理他。宝玉也不走,就站在那里发愣。袭人知道这个时候万万不能劝的,也不敢过去。原来,宝玉和史湘云讲话的时候,黛玉正好过去,他俩斗嘴讲的话黛玉劝听见了。黛玉从小就父母双亡,寄居在贾府,渐渐养成了内向的性格,加上贾府人多,情况复杂,她又不像宝钗那样为人处事周到,就总是担心别人会看不起她。听到宝玉说她是个容易多心的人,心里自然要生他的气。宝玉并不知道黛玉为这个生气,心想自己还不是为了史湘云和黛玉她们两个好,现在两个人都不理他,真是没意思透了。这样想着就走回自己的房间大哭一场,还像老和尚参禅一样写了一首诗又怕人看不懂,还在旁边写了几句词作为注解,才去睡觉。
诗是这样的: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黛玉不放心,就来看看宝玉的动静。黛玉看见宝玉写的话,知道他一时气愤不平,参禅后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意思,第二天,黛玉把宝玉写的话拿给宝钗和湘云看。三人见到宝玉后,先是黛玉提出禅机的问题,后来宝钗又引用了佛教中的名言,宝玉这才明白她们懂的佛教禅理比自己多,他不必自寻烦恼。于是,四人又和往常一样说笑起来。
小朋友们,今天的故事就到这了,和好朋友相处时偶尔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闹个别扭最后又和好如初,小朋友也说说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间曾经的“小别扭”吧。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下期再会!
By 应龙的古文角5
11 ratings
拾柒·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小朋友们好,上期额问题是:文中的‘三更天’是现在的什么时间?现在四叶草公布答案了哦,中国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亦即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古人规定,逢戌时(约合现在晚上七点至九点钟)开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时,即合现在夜晚九点至十一点钟;三更是子时,即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小朋友可以去图书馆查查关于‘时辰’的相关趣事哦。好了,现在我们继续说说接下来贾府里的趣事吧。
有一天,凤姐郑重其事地问贾琏:“这个月二十一是宝钗妹妹的生日,你说怎么办?”贾琏说:“我知道怎么办?你多大的生日都料理过,这样的小生日还来问我”凤姐说:“大生日有一定的规矩,这样的生日不大不小,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要和你商量。”贾琏想了想说:“往年怎么替林妹妹过生日今年就怎么替宝钗妹妹过。”凤姐听了冷笑一声说:“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昨天听老太太说,宝钗妹妹今年十五岁是个整生日。”贾琏忙说:“那就比做林妹妹的生日多增加一些。”
原来,贾母自从见了宝钗就喜欢她处事稳重,为人平和。这次为了替宝钗过生日,贾母特地拿出自己的二十两银子交给凤姐,让她张罗酒席和戏班子。这也是贾府的小姐们从没有享受过的待遇,就连黛玉,贾母也没有这样张罗着给她过一次生日。凤姐见贾母对这件事如此重视也特别殷勤地去操办。贾母的侄孙女史湘云已经在贾府住了几天,原来准备要回去的,贾母却挽留她过了宝钗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大家都聚在贾母房中闲谈。贾母顺便问薛宝钗喜欢听什么,喜欢吃什么东西。宝钗处事一向周到细致知道贾母年纪大了喜欢看热闹戏,爱吃甜软的食品,便投贾母所好说了一遍。贾母听了十分高兴,第二天就叫人送些衣服和玩具给她,作为生日礼物。
到了生日这天,贾母叫人在内院搭了个家常戏台,选定了几出小戏,又在贾母的上房摆下几桌酒席。来参加酒席的除了薛姨妈、史湘云和宝钗,其余都是贾府自家的人。宝玉一大早起来没看黛玉,就到她的房中来找她,只见黛玉歪靠在炕上,宝玉就笑着说:“起来,吃饭去。吃完饭看戏,你爱看哪一出我来点。”黛玉冷笑着说:“你既然这样说,干脆专门叫一个戏班子专挑我爱看的演给我看。何必要沾别人的光?”宝玉听了笑笑说:“这有什么难得,改天咱们就这么办,让她们也沾沾咱们的光。”一面说着就拉起黛玉出去了。黛玉从小就跟宝玉一起长大,两人非常要好,自从宝钗来了以后却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跟宝玉闹别扭。这次贾母特地为宝钗过生日,她觉得自己受了冷落,心里正没趣,现在见宝玉特地来哄她,也就开心起来。
吃过饭点戏的时候,贾母一定要宝钗先点。宝钗出于礼貌推让了一圈,见大家都不肯点就只好点了一出《西游记》。这个戏演起来时台上妖魔鬼怪打成一团,十分热闹,正是贾母喜欢的。贾母很高兴又让凤姐点,凤姐也知道贾母喜欢看热闹戏,就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更高兴了,随后,大家分别点了戏,就安排演出。到了上酒席的时候,贾母又让宝钗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出戏取材于《水浒传》,说的是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时,不顾佛门戒律,喝醉酒后在山门前闹事的故事,演出时也是十分热闹。
宝玉看宝钗老是点打打闹闹的戏就说:“你怎么就喜欢点这种戏?”宝钗说:“你是说这戏不好?那你就白听这么几年戏了。你不知道这个戏不仅演起来好看,唱词更妙呢。”宝玉说:“我从来就怕这些热闹的戏。”宝钗就把戏中的唱词念给宝玉听,宝玉听了也觉得好就高兴地拍着膝盖夸赞不已,又不停称赞宝钗学识渊博。黛玉在一边看见了就说:“你安安静静看戏吧。台上还没唱‘山门’呢,你这里就‘妆疯’了。”黛玉说的‘山门’和‘妆疯’都是戏里的情节,她是看到宝玉激动的样子故意嘲笑他,不过她这样说显得很有趣,大家听了都笑起来。到了散席时贾母因为特别喜欢唱小旦和小丑的两个女孩,就让人把她们带进来。一问,那小旦只有十一岁,小丑只有九岁,大家不免叹息起来。那个时候一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养不起才会卖给戏班子。贾府戏班子里的这些女孩子,也是从江南买来的,其实就是他们家的奴隶。贾母见这两个孩子年纪这么小九出来谋生,不免心生怜悯,于是又让人拿些吃的给她们,又另外赏了几吊钱。凤姐在一旁看了看就笑起来,说那个小旦:“这孩子装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你们肯定猜不到是谁。”宝钗也看出来这女孩像黛玉了,只是不肯说出来,就笑了笑没做声。宝玉也知道凤姐讲的是黛玉,只是不敢说。只有史湘云是个直脾气,听凤姐一说就笑起来说:“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宝玉一听,连忙给史湘云使眼色,让她别再说了,其他人听史湘云这么说,都来仔细打量那个女孩,看完了都笑着说:“果然像。”说说笑笑就各自散了。
到了晚上,史湘云就让她的丫环把包袱整理好,打算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家去。丫环不解,问史湘云干嘛着急走。史湘云哼着气说:“还待在这里干什么?在这里看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意思!”宝玉在外面听见了,赶忙进来对她说:“好妹妹,你可错怪我了。林妹妹是个容易多心的人,别人都看出来了都不说,就是怕她生气。我给你使眼色是怕你说话不注意得罪她。”史湘云一听,更生气了:“我知道我不如林妹妹,她是小姐我是丫环。别人能说她,我就不能说她。”说着就走进里间,愤愤地躺着去了。
宝玉觉得没趣又来找黛玉。黛玉看他来了也不说话,就把他推出门外关上了门,宝玉不知道黛玉这是什么意思,站在外面喊了几声‘林妹妹’,黛玉总是不理他。宝玉也不走,就站在那里发愣。袭人知道这个时候万万不能劝的,也不敢过去。原来,宝玉和史湘云讲话的时候,黛玉正好过去,他俩斗嘴讲的话黛玉劝听见了。黛玉从小就父母双亡,寄居在贾府,渐渐养成了内向的性格,加上贾府人多,情况复杂,她又不像宝钗那样为人处事周到,就总是担心别人会看不起她。听到宝玉说她是个容易多心的人,心里自然要生他的气。宝玉并不知道黛玉为这个生气,心想自己还不是为了史湘云和黛玉她们两个好,现在两个人都不理他,真是没意思透了。这样想着就走回自己的房间大哭一场,还像老和尚参禅一样写了一首诗又怕人看不懂,还在旁边写了几句词作为注解,才去睡觉。
诗是这样的: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黛玉不放心,就来看看宝玉的动静。黛玉看见宝玉写的话,知道他一时气愤不平,参禅后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意思,第二天,黛玉把宝玉写的话拿给宝钗和湘云看。三人见到宝玉后,先是黛玉提出禅机的问题,后来宝钗又引用了佛教中的名言,宝玉这才明白她们懂的佛教禅理比自己多,他不必自寻烦恼。于是,四人又和往常一样说笑起来。
小朋友们,今天的故事就到这了,和好朋友相处时偶尔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闹个别扭最后又和好如初,小朋友也说说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间曾经的“小别扭”吧。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下期再会!

0 Listeners

432 Listeners

207 Listeners

226 Listeners

84 Listeners

298 Listeners

250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