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門

四種人的苦與樂


Listen Later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苦樂品第二十九(一)》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之人可歸納成四種,是哪四種人呢?有人先苦而後樂;有人先樂而後苦;也有人先苦而後苦;更有人先樂而後樂。
如何是先苦而後樂的人呢?譬如有人一出生就貧窮卑賤,或是以殺生為業的屠戶,或是工匠的後代,或生於信奉邪師外道之家,衣食經常短缺匱乏。即使出身寒微卻無邪見,心中具足正確的見解,認為:世間有施者、受者,也有今生、來世,有沙門、婆羅門,有父、有母,也有阿羅漢等已獲法益的聖者,世上也有善惡果報。
若見到豪門貴族,便知是過去廣行布施和不放逸的善報;如果遇見衣食匱乏的貧戶,便知此人過去未曾行布施之德,因此常處貧賤。同時反省自己:「我今生如此貧賤,衣食短缺,都是由於過去不知修善積福、誑惑世人、行為放逸,造作種種惡業,招感今生貧窮下賤,衣食不充。」所以當見到出家沙門等修善之人,便至誠懺悔,改往修來;若有多餘財物,便與人分享。此人命終將投生善道,如果投胎為人,生於富貴之家,不虞匱乏。這就是先苦而後樂的人。
何謂先樂而後苦的人呢?譬如有人出生在豪門貴族,或是剎帝利、婆羅門、長者等高貴種姓,或是衣食豐足的富貴人家。但是卻常懷邪見,不是執著人死如燈滅的斷見,就是認為人死後還是會投胎為人的常見,因為有這樣的見解,所以認為:「世間沒有施者、受者;也沒有今生、來世與父母,世間更沒有阿羅漢或證得果位的聖人,也沒有善惡果報」。
由於這樣的邪見,如果見到富貴人家,心中便想:「此人恆久以來就擁有這些財寶」,也認定男子永遠是男子,女人永遠是女人,畜生永遠是畜生。既不布施也不持戒,若見奉持戒律的出家沙門、婆羅門,反而瞋心大起說道:「這人真是虛偽!哪裡應該有獲得供養的福報呢?」這樣的人往生後便會墮入地獄;如果投胎為人,出生貧戶,衣食不足,挨餓受凍,衣不蔽體。這是先樂而後苦的人。
什麼樣的人會先苦而之後仍苦呢?有些人生於貧賤人家,或以殺生為業的屠戶,或工匠之家,乃至衣食不濟之家。由於思想偏邪,恆常落入斷見、常見等邪見,心中認為:「世間沒有施者、受者,也沒有今生、來世的善惡果報,也沒有父母,更沒有阿羅漢等證得果位的聖者。」所以不樂布施,也不持戒。如果見到出家沙門等修行人,便起瞋心;如果看到窮人,便說此人從過去到現在都如是貧困;見到富人,便說此人長久以來都如是富貴;看到為人父親的,認定此人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為人父親,見到作母親的,認為此人從往昔至今都是為人母親。這樣邪見的人往生之後,便墮入地獄受苦;如果能夠生而為人也是極為貧賤、衣食缺乏。這就是先苦而後苦的人。
如何是先樂而後樂的人呢?譬如有人出生於富貴之家,或是剎帝利、梵志種姓;或生於國王、長者種姓,出生豪貴,一生衣食財物豐足,具足正見,更無邪見,心中如是認為:「世上有施者、也有受者,有今生、也有來世,有出家沙門、婆羅門,也有善惡果報,有父、有母,有阿羅漢等聖者」。若見到財寶多饒的富貴人家,心裡便想:「這是往昔廣行布施感得的善報。」如果看到貧賤人家就思惟:「此人過去沒有布施,才會如此貧窮;我現在應該隨緣廣行布施,以免將來生於貧困之家」,因此常以歡喜心慷慨布施。若見出家沙門、修道之人,必定恭敬問訊,盡其所能供養所需的衣服、飲食、臥具與醫藥等。此人壽終之後,將投生天界;如果投胎為人,出生富貴人家,財寶豐足,這就是先樂而後樂的人。
此時,有一位比丘啟稟佛陀:「我觀察世間的眾生,有些眾生今生先苦而後樂,也有眾生此生先樂而後苦,或者今生先苦而後苦,乃至於這一生先樂而後樂。」
佛陀回答比丘:「的確有這樣的因緣,讓世間有些眾生,在今生先苦而後樂,也有人先樂而後苦,或是先苦而後苦,也有眾生是先樂而後樂。」
比丘請示佛陀:「是什麼樣的因緣讓眾生在此生中,有先苦而後樂,先樂而後苦,或者先苦而後苦,乃至於先樂而後樂的差別呢?」
世尊進一步開示:「諸位比丘!假定人壽百歲以春夏秋冬來區分,有時修善積福做諸功德,有時起種種邪見造作惡業,便會在之後隨不同時間因緣,呈現不同業報,例如冬受樂,夏受苦。倘若在百歲中年以後,廣積福德,未曾造惡犯過;然而中年以前,曾經因為邪見而造不善行,就會先受罪報而後享用福德。如果年少時修善積福,卻在年長以後造作惡業,來世,年少時先享用福報,年老之後就必須承受罪報。若一個人從少年到老年都作惡多端,來生從生至死都是貧賤寒苦;若一生皆廣行布施供養,來世從年輕到老都生活安樂。諸位比丘!由於這樣的因緣,而有先苦後樂,先樂後苦,先苦後苦,先樂後樂的果報之別。」
比丘說道:「世尊!如果有眾生希望先樂而後樂,應當常行布施供養,當得先樂而後樂。」世尊回答:「是的,比丘!如你所說,如果想要成就涅槃及證阿羅漢,乃至於圓滿佛道,應當樂善好施、修諸功德。你們應當要依此學習。」比丘們聽聞佛陀的開示後,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古德云:「欲知過去因,當觀現在果;欲知未來果,當觀現在因。」世間人希求算命改運,卻不知道在因上努力斷惡修善,清淨身口意三業。因果之理,歷然不失,不論貧富貴賤都是自作自受,不由他人。所謂「禍福由因,轉變在緣」,唯有把握當下,端正知見、布施培福,才能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光明再增光明,掌握、改變自己的命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僧敲月下門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僧敲月下門

View all
阿善師鑑識實錄 by 阿善師製作團隊

阿善師鑑識實錄

93 Listeners

8靈3研究所 by S所長 & 各靈能者

8靈3研究所

6 Listeners

禪心世界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禪心世界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