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时艺见

速览:悠闲是生活的艺术


Listen Later

林语堂

很多人都认为,生活是柴米油盐,艺术是风花雪月,两者是截然相反的。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艺术。知名翻译家、作家林语堂先生就在他的散文集《生活的艺术》中提出一个重要的态度,所谓生活的艺术,就是悠闲。

《生活的艺术》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广泛,对品茶、赏花、观雪等生活中的享受行为都进行精雕细刻,塑造出中国人“热爱生命并善于享受悠闲”的形象。而本书中的重点论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内容:

《生活的艺术》: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


第一,培养情感和感觉比培养思想更重要。林语堂认为,这个世界太严肃了,人们总是认为思维能力和日常行为息息相关,这样正需要一种智慧和欢乐的哲学作为调剂。他将生物的本真性情视作一种“灵心”,并表示人类的灵心从来不是思维推导的结果,而是不可预料的,因此也是可爱的。


但是,这并非代表他不相信科学和思维的进步,而是倾向于有理性、温暖的、依靠直觉的思想。只有在这样的情感引导之下,人们才能真正发展自己的生命。

《生活的艺术》: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乐。


第二,中国的哲学注重人生知识而非真理知识。中国人的哲学是把握现世的人生,只关注“我们怎样生活”,对一切和生活不发生关系的抽象理论都置之不理。林语堂在书里用一个章节的篇幅来论述古代中国哲学家对待生活的观念,并表示他们之间的意见越是参差不齐,反而越是一致地认为,人类必须有智慧和过幸福生活的勇气。尤其地,如果将孟子的积极人生观念和老子那种比较圆滑和顺的观念协调起来,就能成为一般中国人所信仰的中庸之道。

《生活的艺术》: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下午。


第三,中国人的悠闲理论。在林语堂看来,经过文学的熏陶和哲学的认可,中国人拥有了一种爱悠闲的性情,而且认为善于享受悠闲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不过,林语堂也指出,崇尚悠闲的生活并非阶级化的,而是平民化的。一个人需是有丰富的心灵、简朴生活的爱好以及轻视钱财,才有资格享受悠闲的生活,也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以上内容由磨时艺见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磨时艺见,每晚九点,准时更新!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磨时艺见By 磨时艺术


More shows like 磨时艺见

View all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by 不开玩笑JokesAside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99 Listeners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by 阿司为您读书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2 Listeners

三个火呛手 by 思宇_XgEd

三个火呛手

58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