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世界

隨順覺性2


Listen Later

隨順覺性(二)
寶鏡蒙塵
這念心如同鏡子般,鏡子有灰塵,就會失去光明。每個人都有這一面寶鏡,可是這面寶鏡,由於過去到現在,一直在起心動念,起貪、瞋、癡、慢、疑、邪見,所以寶鏡蒙塵。

貪心,貪名、貪利、貪財、貪色、貪吃、貪睡,就使寶鏡增加塵點。瞋心,一點不如意,生無明、起煩惱,患得患失,這寶鏡又增加塵點。癡心,不知道人生有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在當中起了妄想、執著、顛倒,所以我們這一面心的寶鏡,當中都是塵埃。
迴光返照
凡夫的心好比一杯濁水,因為水渾掉了,所以這個水,不能喝、不能看、也不能照物。
我們的心當中,由於平時對於外面的境界生煩惱,使這念心患得患失,從早上開始到晚上,念頭始終沒有停過,就像長江、黃河裡的波浪般。前浪、後浪,始終盪漾不停。
現在用佛經所教的方法,用定慧、檢討反省、迴光反照的方法,先將這杯水保持不動,使外面的波浪平靜。
知道這些道理以後,就要使我們這個心不打妄想,不要起貪心、瞋心、癡心,不要生我慢、起疑心、邪見,時刻檢討反省,慢慢我們這個心就會逐漸清涼、安定下來。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四.高幢品第二十四(一)》
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時,有一天為比丘們開示:「過去,帝釋天王釋提桓因,告知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界子民:『當你們赴戰場中,如果心生恐怖畏懼,記得回頭看我帝釋天所樹立的高廣旌旗戰幢,便不再有怖畏之心。假使沒有憶念我的戰幢,也應當憶念伊沙天王的旌旗,所有畏怯便自然地消除。如果沒有憶念帝釋天或伊沙天王的旌旗,應當憶想婆留那天王的幢幡,所有心中的恐怖就會自然滅除。」
「現在我也告訴諸位,假使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面臨種種危難,心生怖畏而毛骨悚然之時,應當憶念如來身,並稱念: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號佛、眾祐,出現於世;驚恐之心自然消除。」
「如果沒有憶念如來,則當思惟佛法。佛所說法甚深微妙,一切智者皆依之學習,因為思惟佛法,能令所有惶恐之心煙消雲散。」
「倘若沒有憶念如來,也沒有思惟佛法,此時當憶念賢聖僧眾。跟隨如來修行的賢聖僧眾們,心性和善溫順,於諸法門皆得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證得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等如來座下的賢聖僧眾,皆受眾人尊敬和侍奉,堪為世間福田。當遭逢厄難時,只要憶念如來賢聖僧眾,一切的恐怖自然滅除。」
「比丘們應當要知道,雖然釋提桓因仍有淫、怒、癡等煩惱,三十三天的天兵天將們,只要憶念帝釋天王就能夠不再膽顫驚怖;何況如來已經斷除貪瞋癡煩惱。因此,如果有比丘憶念如來時,心中一切憂怖隨即消逝無蹤。諸位比丘!應當念茲在茲佛法僧三寶,並依照佛陀的教導精進修習。」 當時,在座比丘們聽聞佛陀的教誨,個個發歡喜心,依教奉行。 
古德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憶念三寶能除心中憂怖,是因為對三寶具足信心與肯定自己的佛性。進一步,透過外在的三寶啟發本具的自性三寶。佛者覺也,能觀的這念覺性,清楚明白而能作主,不被境界所轉。法者正也,藉由思惟佛法真理,了達憂怖心念的生滅與虛妄;僧者淨也,相信人人本具清淨自性,不被憂怖之妄想所染。從理到事,落實修行,讓這念心定慧等持,如是隨順覺性,日久功深,定能遠離所有顛倒夢想,究竟證得不生不滅之涅槃聖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禪心世界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禪心世界

View all
法師不設限 by 釋小禪

法師不設限

19 Listeners

大慧報告 by DH

大慧報告

1 Listeners

股市隱者 by 隱者

股市隱者

22 Listeners

僧敲月下門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僧敲月下門

0 Listeners

禪門修證旨要 by 見輝法師

禪門修證旨要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