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世界

隨順覺性 21


Listen Later

隨順覺性(二十ㄧ)
地上菩薩隨順覺性
明白這個道理後,繼續在這念心用功,動靜閒忙,不離當念,最後到達覺和照同時放下,沒有能照、所照。因為此時已沒有瞌睡、妄想了,所以再也不須起覺、照了,就將覺照的心放下,任其本心自照,任其本心自覺,這念心就是中道實相,是圓覺淨性,能因此而入大圓覺海,這是登地菩薩的境界。

佛所說的一切大乘、小乘等八萬四千法門,就是要使眾生覺悟本具的心性,如同標月之指。目的是在循著指頭找月亮,找到月亮後,這時就不須再執著指頭。現在悟道了,時刻覺察、覺照,了了分明,不離當念,到達沒有能覺、所覺,覺照一如,任其本心自覺、自照。既然覺悟心性了,再也不須執著八萬四千法門。
《出曜經‧卷六‧無放逸品第四下》
經云:「不為時自恣,能制漏得盡,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告訴比丘們:「尚未漏盡煩惱之前,切莫自恃,懈怠放逸。」此偈亦說「不為時自恣」。長養色身四大,猶如與毒蛇同住一處。比丘們應當勤精進,以求出離三界牢獄。為何自甘放逸,永失道果?歷經無數生死輪迴,苦多樂少,為何於中又起愛染塵勞?生死輪迴如同處於熾然猛火中,沒有可迴避之處,為何依舊心生放逸?因此,應時時精進,切勿懈怠放逸。
「能制漏得盡」。即便已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卻尚未漏盡煩惱,儘管不會墮入地獄、畜生、餓鬼,但貪欲沒有斷盡之前,不可自恃,放逸怠惰,因為還有最可怕的魔存在。

魔王波旬晝夜都在伺察人們的過失,若見世人放逸,便心懷踴躍,緊追在後,設法讓人退轉。一旦怠惰放逸,魔就有機可乘,所以說「自恣魔得便」。
「如師子搏鹿」。當母鹿生了小鹿,會以乳汁餵養,鹿子由於年幼,緊隨在側,母鹿愛戀鹿子,不忍離開。獅子獸王知道母鹿不會離開鹿子,便伺機撲擊攫取,往往母子俱亡,原因正是母鹿愛戀鹿子,讓獅子得以乘虛而入。
貪欲尚未盡除之人,也是如此。聽聞此偈,大眾應心生厭離,觀一切法如幻如化,在閑靜處,靜心思惟愛染過患,堅固道心。當欲愛心斷盡,不再有塵染,便得阿那含道;此時更加精進向前,不中途退悔,彼此互相策勵,窮究苦源,直到漏盡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果。                                                   
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修行的關鍵就是要時時保持覺性;如果失去覺性,貪著外境,放逸怠惰,魔王立刻伺機而入,奪取我們的法身慧命,猶如獅子搏攫鹿群。因此,修行不可輕慢放逸,得少為足,應當正視貪欲是輪迴的苦本,唯有二六時中精進勇銳,無有懈怠,方能盡諸有漏,破滅眾魔,成就聖道,獲得究竟的解脫自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禪心世界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禪心世界

View all
法師不設限 by 釋小禪

法師不設限

19 Listeners

大慧報告 by DH

大慧報告

1 Listeners

股市隱者 by 隱者

股市隱者

22 Listeners

僧敲月下門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僧敲月下門

0 Listeners

禪門修證旨要 by 見輝法師

禪門修證旨要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