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世界

隨順覺性 6


Listen Later

隨順覺性(六
覺性的層次

佛的意義就是覺者,佛的境界超越了菩薩、聲聞、緣覺。眾生在迷是不覺;聲聞、緣覺是正覺,知道人生有無量的諸苦,修四諦、八正道,證到涅槃。菩薩是分證覺,自覺、覺他,正往這個方向努力,尚未圓滿。
佛,自覺、覺他,所有一切功德通通圓滿,稱為三覺圓滿,是無上正等正覺。既然是覺,就異於眾生之迷;既然是無上正等正覺,就不同於聲聞、緣覺的正覺;既然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達到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所以又不同於菩薩。
覺性就是佛性,人人都有。雖然如此,由於每個人有無明、煩惱,覺性就變成眾生心。如果眾生心有善念、惡念、邪見,進而造殺盜淫等惡業,這種覺性是在迷,而成為獸性,就會墮入惡道。
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槃特尊者告訴他的弟弟朱利槃特:「如果你無法憶持佛陀之教法與戒律,那就還俗當在家弟子吧!」聽聞兄長的訓責,朱利槃特便前往佛陀居住的祇洹精舍,站在門外傷心流淚。
當時,世尊以清淨天眼,觀看到朱利槃特比丘正在門外悲泣,於是便從靜室起座,安然經行至精舍大門外,問朱利槃特:「比丘!為何在這裡悲傷哭泣呢?」
朱利槃特回答:「世尊!我的兄長要驅逐我離開僧團,他說:『如果不能憶持戒法,就該還俗為白衣弟子,不要留在僧團了!』所以我才在這裡悲泣。」
世尊安慰朱利槃特:「比丘!無須心懷畏懼恐怖,佛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不經由你兄長教授成道之法。」於是,世尊帶著朱利槃特一同來到靜室,指著房內的掃帚,教導他:「你誦持這『掃帚』兩個字,並思惟其中的意義。」
當時,朱利槃特記得「掃」便忘了「帚」,如果想起「帚」卻又忘記「掃」。朱利槃特聽從世尊的指導,經過長久的努力,慢慢熟記掃帚二字,然而掃帚又名除垢,他思惟著:「掃帚是用來掃塵除垢的,如何是除?什麼是垢呢?塵垢是灰土瓦石,掃除便是將塵垢灑掃清淨。」進一步想:「世尊為何教導我這個法門呢?我應當仔細地思惟這當中的道理。」
朱利槃特再更進一步思惟:「現在我自己的身上也有塵垢,拿自己來作比喻,什麼是除?又什麼是垢呢?」他深入思索參究:「煩惱習氣是塵垢,智慧觀照能夠滌除,所以我可以用智慧觀照,掃除內心所有的煩惱塵垢。」
當時,朱利槃特尊者凝神專注,思惟五陰熾盛苦的生與滅,從色陰的現起、暫住、變異、壞滅,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的生與滅。專心一意的朱利槃特,思惟障蔽本心的五陰熾盛後,斷除欲界見思二惑得到解脫,證得解脫之智,永斷生死繫縛,成就清淨梵行,所作皆已成辦,更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如實了知真理,朱利槃特尊者於是成就了阿羅漢果。
證得聖果後,朱利槃特尊者立即起座,前往世尊之處,向前頂禮佛足,側坐一旁,稟告佛陀:「我已經漏盡煩惱,已得解脫之智慧,現在明白了掃帚二字的真義。」世尊詢問:「比丘!你是如何了達其中的道理呢?」尊者稟白:「掃除即是能觀的智慧,塵垢就是煩惱的繫縛。」
世尊回答:「善哉!比丘!就如同你所說的,除是智慧,垢是煩惱。」尊者便向佛陀誦出偈語:
「今誦此已足,如尊之所說;智慧能除結,不由其餘行。」

世尊再次告訴尊者:「比丘!如同你偈誦所言,唯有以觀照之智斷除煩惱,沒有其他的方法了。」尊者聽聞佛陀的開示,法喜充滿,依教奉行。
佛陀成道時曾歎言:「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雖說佛性本具,卻非人人能夠覺察、覺照心中的妄想與執著,這便是凡聖之別。《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不離開日常的行住坐臥、應對進退。若能學習尊者時時在六根門頭上用功,反省檢討、觸物起照;以能觀之智,掃除心中的煩惱,淨化身口意三業,便是轉凡成聖的關鍵。佛法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端看是否能夠發長遠心,如實修行。會墮入惡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禪心世界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禪心世界

View all
法師不設限 by 釋小禪

法師不設限

19 Listeners

大慧報告 by DH

大慧報告

1 Listeners

股市隱者 by 隱者

股市隱者

22 Listeners

僧敲月下門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僧敲月下門

0 Listeners

禪門修證旨要 by 見輝法師

禪門修證旨要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