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世界

隨順覺性7


Listen Later

隨順覺性(七)
開始覺悟
 
如果明白人人都能成佛,都有佛性、覺性,從現在開始起,絕對修一切善、斷一切惡,聽經聞法,修戒修定,發種種大願,就是開始覺悟,遠離三塗惡道,稱為始覺。但是始覺也有深淺,從凡夫到成佛當中層次有別。這就如同讀書,雖然小學、中學、大學、……博士班,同樣都是讀書,但每個境界有深有淺。

雖然人人都有覺性,因為眾生不隨順覺性,背覺合塵,所以覺性、佛性就變成眾生性。如果再等而下之,就變成畜生;再等而下之,就到地獄、餓鬼去受苦,這就是違背覺性的結果。
反省返照 淨化自心

佛法以人為根本,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我們的念頭有善、有惡,有粗、有細,有是、有非,有正、有邪,怎樣把這些念頭管理、淨化,達到覺悟呢?儒家說「罔念則狂,克念則聖」,「克」就是克制,能夠克制自己不好的念頭,就可以入聖人之門;「罔念則狂」,假使不知道克制自己的起心動念,打妄想、生無明,起顛倒、我執我所,就成了狂人、就會墮落。禪宗祖師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修行要時時刻刻檢討反省自己,不怕現在起了惡念,只怕沒有覺察、覺照的心;覺察到起了惡念,馬上把它化掉,這就是修行。

修行會經歷一些層次,起初覺得佛法很好、也很精進修六波羅蜜,覺得自己就像菩薩一樣,感到很有進步;慢慢時間久了,發現自己心中有許多無明煩惱,便覺得自己退步了。其實在過去沒修行以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無明煩惱;現在能覺察到無明煩惱,相較於之前,這就是進步了。

世間有所謂情緒管理。就佛法而言,修行不但要管理自己,還要淨化、提升自己。首先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才能管理自己;把自己管理好就是自利,自利才能利他。就像警察把小偷捉到了,光是管理還不夠,還要把小偷感化,讓他由壞人變成好人、賢人,乃至菩薩。修行也是如此,首先要認識清楚心中的無明煩惱,我們心中的無明煩惱,就像小偷一樣,時時刻刻偷取我們的功德法財,所以要管理、淨化這念心;告訴自己不要打妄想,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行住坐臥要具足四威儀、要遵守道場的規矩,這就是管理;進一步要淨化我們的心,心當中有了煩惱、過失,要慚愧、懺悔、改過,要念念分明,時時刻刻檢討反省,把煩惱化掉、化得乾乾淨淨。

覺察覺照 入道要門

佛法講覺察、覺照、覺悟。覺察,就是返照自心、檢討自己的煩惱,這很重要。一般人都是向外看,只看別人,看不到自己的過失。看人家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遇到不如意,就怪社會、怪大眾,認為自己都是對的,這就是沒有覺察。例如,遇到經濟不景氣,有些人會想:「這個社會不好,為富不仁,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而且朋友也不幫助我、親戚也不幫助我……實在是烏煙瘴氣。」這是一般眾生的想法。如果有了覺察,就不會怪社會、怪他人,也不會怪親戚、朋友,而是反省自己:「今生窮困潦倒,是自己過去努力不夠、善心不夠、福報不夠、智慧不夠;從現在開始,要時時刻刻檢討,修一切善,無善不修。」這就是覺察。

再以家庭為例,有些家長看到孩子不想讀書、成績不好,就發脾氣,不僅罵孩子,連家裡的一切都看不順眼,到處指責,這就是眾生,對自己的煩惱完全沒有覺察。如果知道要覺察,就會反省檢討自己:「我是家庭的一分子,孩子表現不好,我也有責任;應該要以慈悲心教導他從因當中努力,引導他改過向善、慚愧懺悔,走出一條光明的路。」凡事先從自己開始檢討,這就是覺察。

覺察了以後,還要覺照,把心中的煩惱照破。例如,經過檢討,發現自己容易發脾氣、經常罵孩子、口業不清淨,這就是覺察;把問題檢討出來後,要時時刻刻注意,發現起了瞋心,立刻藉由誦經、持咒、念佛、懺悔……把瞋心化掉,這就是覺照。每個人都有貪、瞋、癡、慢、疑、邪見這六個根本煩惱,一定要對治。我們覺察到心中起了無明煩惱,可以念一句「阿彌陀佛」,用這句佛號來返照自心;或是用般若智慧照它一下:「是誰在起瞋心?」這樣一返照,瞋心自然就沒有了。

根機最下等的人,起了煩惱、罵了人、做了壞事,自己根本不知道,甚至別人來提醒,自己還不接受。根機差一點的人,已經起了瞋心、發了脾氣,才想到:「唉呀!我怎麼又在發脾氣、又在起煩惱?」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樣雖然根機差一點,但還是有覺察也算不錯。而根機好的人,只要一起煩惱、無明,立刻就能把它照破。如果根機再好一點的人,經常都保持在正念中,煩惱自然就不會生起。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念心時時刻刻覺察、覺照,就是自性佛;每一尊佛菩薩都是這樣修行成就的。

修德有功 性德方顯

修行要覺察、覺照,進一步才能覺悟。所謂「修德有功,性德方顯」,透過覺察、覺照,把心中的煩惱照破,本具的佛性就能顯現出來。我們從過去無始以來,起煩惱已經成了習慣,這些貪、瞋、癡、慢、疑、邪見的種子都蘊藏在我們八識田中;現在透過持戒、誦經、打坐、持咒、懺悔、經行、修六波羅蜜、三十七助道品等種種法門,來破除心中的煩惱,這就是修德;修德有了工夫,本具的佛性才會現前;假使不在這裡用功、走了遠路,就辜負了修行的因緣、浪費自己的生命。

佛性、覺性是本具的,法爾如是,無始無終;我們透過覺察、覺照,把這個覺性圓滿了,生命就是無始無終。相反地,如果我們不修、沒有覺察、覺照,雖然本具覺性,卻始終迷迷糊糊、甚至造了惡業,將來就會墮落,隨業流轉、輪迴六道。翻過來是手掌、翻過去是手背,一切都看我們自己如何去努力。

佛法是心法,從過去到現在諸佛,都是傳授這個心地法門;能夠聽聞、了解佛法,是人生最大的福報。明白了人人都有覺性,就要在覺性上用功,這樣才是真修實悟。這念心覺悟了,就是菩薩;完全覺悟、煩惱統統漏盡,就是如來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禪心世界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禪心世界

View all
法師不設限 by 釋小禪

法師不設限

19 Listeners

大慧報告 by DH

大慧報告

1 Listeners

股市隱者 by 隱者

股市隱者

22 Listeners

僧敲月下門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僧敲月下門

0 Listeners

禪門修證旨要 by 見輝法師

禪門修證旨要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