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他代替我们的软弱——2025年2月2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2.mp3

 

经文:马太福音8:14~17

太8:14 耶稣到了彼得家里,见彼得的岳母害热病躺着。15 耶稣把她的手一摸,热就退了;她就起来服侍耶稣。16 到了晚上,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他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17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五,我们还在春节的假期中。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也是一年当中难得的家人团聚的时光。我在此特别祝愿所有的弟兄姊妹以及您的家人——新春快乐!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灵魂兴盛!耶和华祝福满满!

今天我们要思想的经文是太8:14~17节——主耶稣医治彼得的岳母和一切到他面前的病人。

「祷告」

关于这一段经文,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四点:第一、关于彼得的几点信息;第二、主耶稣的医治能力;第三、为什么我们今天祷告求医治却可能不蒙应允;第四、什么是关于医治的真信心。

一、关于彼得

1、彼得有产业

约1:44节说【这腓力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而根据马太福音,这里所说彼得的家却是在迦百农。迦百农和伯赛大其实距离不远,可能这个时候彼得已经搬到了迦百农。而无论彼得家是在伯赛大,还是在迦百农,都说明太19:21节主耶稣对少年财主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并不是一个普遍的命令,并不是跟随耶稣就不能拥有产业。因为彼得跟随主耶稣后,还拥有自己的房子,且常在自己家里接待主耶稣和服侍弟兄姊妹。

所以上帝对各人的带领其实各不相同,有的人上帝可能呼召他们四海为家,就好像保罗,这样的人在地上也没有自己的产业。而有的人,上帝可能仍然让他们留在本地本家,也允许他们拥有产业。而后者也不一定就不如前者属灵,因为他们仍然可以以管家的心态使用钱财,不浪费在宴乐上又在奉献上极其慷慨。

初期教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在信徒的家中聚会,尤其是房子比较大的信徒家往往成为聚会的场所,就好像马可家,常有聚会,以致彼得被释放就立刻到他家与弟兄姊妹们会合。所以在金钱和产业的问题上,并非放弃拥有才是唯一属灵的标志。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也不等于不能拥有财产,关键是如何使用钱财以及心灵是否被金钱所捆绑。上帝并不会命令我们每个人都放弃财产,但上帝会命令我们每个人都要善用钱财。

中国教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是在信徒家中聚会,以致我们被称为家庭教会。今天我们的聚会再次回到家中,虽然这说明教会受到压制,但却符合教会最初的形态。这也意味着教会的顽强,因为这个阶段的教会并不缺乏上帝的恩典和圣灵的同在。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愿我们不因现今的处境艰难就灰心,反而能够经历初期教会的复兴。愿与初期教会同在的圣灵也与我们同在,也愿圣灵感动我们奉献自己的家,使教会各样的聚会和活动都有足够的地方。

2、彼得有妻子

其次,这里提到彼得的岳母,说明彼得不仅有房子,还有妻子。保罗也说【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姐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仿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林前9:5)】可见不仅在产业的问题上上帝对各人有不同的带领,在婚姻的问题上上帝的安排其实也各不相同,并非某种模式一定比另一种模式更强。

人性中有容易走极端的倾向。过去天主教推崇独身和贫穷,认为更加属灵,但显然他们奉为第一任教皇的彼得就不是独身。但是我们新教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认为结婚和在职场上荣耀神更合理。但其实这样的倾向也容易给世俗化大开方便之门。我们批评独身导致犯罪,但有的新教教会的牧师和师母成为偶像,教会成了家族产业,例如:赵镛基的纯福音教会。这难道不是腐败?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要小心极端的倾向,要小心把非绝对化的事情绝对化的错误。其实独身还是结婚、拥有财产还是放弃财产、跨文化宣教还是城市植堂、在家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没有绝对的唯一的正确答案。我们务要谨守的有三点:第一,你要寻求上帝对你自己的带领,且要持守上帝对你自己的呼召;第二、不要绝对化自己的道路和某一种模式,不要论断和贬低上帝对他人不同的带领;第三、无论上帝为你拣选哪条道路,我们仍然要始终警醒,因为魔鬼会抓住一切机会引诱我们、攻击我们,即使是上帝为我们拣选的道路也不意味着没有试探和争战,所以要始终警醒!

二、主耶稣医治的能力

1、绝对的能力

15节说【耶稣把她的手一摸,热就退了】,16节说【他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上周峰牧分享的经文说主耶稣甚至都不用到病人跟前就能医治。这些都说明主的能力不是一般的,他不像任何使徒和先知是凭借恩赐,需要祷告,但也不能百分之百成功。主耶稣的能力是只要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意念,就能医治一切的疾病。在他面前不存在所谓的绝症,甚至死人他也只要一句话就能复活。这样的能力就是圣经所说的“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这样的能力就叫绝对的能力,这不是属人的能力,而是属神的能力。

2、他不是医生而是神

此外,16节显示,来到主耶稣面前求助的不只是病人,还有被鬼附的人。疾病和鬼附显然是完全不同的问题,疾病是涉及自然界的问题,而鬼附则完全是灵界的问题。但无论是什么病,也无论是什么鬼,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灵界,主都彰显出他无与伦比的权能。这就显明主耶稣并不是普通的先知,甚至最大的先知也不能与他相提并论。也因此称呼耶稣“夫子”是不对的,唯有像彼得宣告“你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才是准确的。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来到主耶稣的面前求帮助是没有限制的。主的帮助不仅涉及人的身体,也涉及人的灵魂,主耶稣不仅能医治,他也能拯救。我们求主也不应怀着求医生的心态,他不是凡人,而是神,是天上地下所有权柄的拥有者,是一切可见领域不可见领域的主宰。

三、为什么今天我们祷告求医治却可能不蒙应允

那么,我们今天祷告求主医治,是否有绝对的把握必得医治呢?有的基督徒相信今天和过去一样,主的膀臂从来不曾缩短,所以只要祷告就必能得医治,如果不得医治就是我们信心不够。我认为这样的观点其实只对了一半,但也错了一半。对的一半是主的能力确实没有改变,只要他愿意,就没有什么病是不能医治的。但是这样的观点也有一半错了,就是断定上帝在今天必然决定医治每一个病人。

我们教牧的一致看法是:就主的能力来说,今天和过去一样,没有任何病是主无能为力不能拯救的;但就主的意志来说,我们不能断定神必应允每一个求医治的祷告。为什么呢?

1、为要彰显自己的身份

第一,主在世时的工作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他亲自医治一切病人,而且彰显绝对的能力,远超过去所有的先知以及后来所有使徒和所有神的仆人,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夫子,不只是先知,而是基督,是神的儿子。17节引用以赛亚书的意思不是证明上帝应许弥赛亚要在今世医治一切的疾病,而是预言弥赛亚将以他非凡的医治能力证明自己就是那一位受膏者。

因此主在世时凡到他面前求医治的,只要不是怀着恶意试探神就没有不得医治的,这就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证明了弥赛亚的身份。但是在主之前以及主升天之后,却没有人可以像主那样有能力,否则那人要么会自称为神,那么就会被误认为神,基督的独一无二性就不显然了。所以主耶稣在世所做的医治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为了证明他的身份,病得医治不是根本的目的,应验旧约的预言显明主的身份才是根本目的。

2、医治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其次,医病本身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其实,人生的痛苦何止疾病这一种,贫穷、孤独、衰老、死亡……哪一样不是痛苦?哪一样痛苦又比其他痛苦更轻呢?如果我们认为病得医治的祷告必蒙应允,那我们求富有、求长生不老、求我们所爱的亲人朋友都不会离开我们,上帝是不是也都会应允呢?如果有一样上帝不答应,那我们岂不仍要痛苦吗?所以,如果上帝不是彻底解决这一切的痛苦,他只是让我们不会生病,那他其实就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有人看出这个根本问题,所以不仅主张病得医治的祷告必蒙垂听,还主张所有发财的、顺利的、成功的祷告都必蒙垂听。这样的主张虽然比单单相信病得医治更合理,但也无法解释基督徒不可能完全不受苦的事实,也无法解释衰老和死亡无人能逃避的事实。

所以我们虽然和他们一样相信基督能够根本的解决人类的问题,但我们不一样的是,我们认为上帝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让我们在今生就像神仙一样不生病、无痛苦。而是仍然经历今生的苦难,但在苦难中靠主坚强,靠主喜乐,靠主有盼望,以致我们可以向苦难夸胜,又藉着苦难结出生命的果子,最终藉着复活进入永远的荣耀。

所以,上周峰牧分享说“主耶稣不是来治病的,而是来解决死亡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主的应许不是今生不得病,而是复活得永生。一次两次病得医治,甚至十次八次病得医治都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都不能消除我们根本的痛苦,而唯有复活才是解决人类痛苦的根本方法,才是我们的根本盼望。

3、仍然可以为病得医治祷告

那么,如果是这样我们还要不要为病得医治祷告呢?我相信神乐意我们向他祷告求医治。因为第一,病得医治虽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但可以彰显神的慈爱。圣经告诉我们主明知有人得了医治也不信他,但他仍然愿意医治,这就是神的性情。我们不能抓住这一点就断定上帝一定医治,但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大胆祈求,对神慈爱的信心决不会徒然;其次,有的人需要经历神迹获得信心的突破。虽然见证过神迹的人不一定都有真信心,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神迹的意义。我们不能说使徒和许许多多真基督徒的信心和神迹毫无关系。我可以见证我自己是因为祷告蒙应允跨越了从不信到信的鸿沟,但我也没有从此就依赖神迹才能维持信心。所以我不同意过度高举神迹的极端,但也反对另一种极端,就是彻底否定神迹的意义。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可不可以祈求得医治或者其他神迹呢?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应当鼓励,但是我们也要承认上帝的主权,不随便把我们的愿望或者个人的经历上升为教义。

四、关于医治的真信心

最后,什么是关于医治的真信心?这方面的真信心有两种:一种是真的从神领受的特别感动。例如:彼得在圣殿门口对一个瘫子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3:6)】彼得并不是总能这么做,但这一次他确实是有从神而来的真信心,所以神迹就发生了。所以,今天基督徒能不能像彼得那样宣告?可以。但这样的宣告必须是基于真正从神而来的特别的信心。这种特别的信心不是个人的意愿,更不是行法术,而是从神而来的特别感动,是对神在那时那事上必然出手的确信。这种真信心是可见的,也就是说宣告之后事情就必成,如果宣告了却不成就,就说明这不是从神来的真信心,那这样的宣告就是妄称主名了。所以我们不否认这种信心的存在,但要谨慎宣告,因为一旦失败其实危害不小。

而另一种真信心是像保罗那样的心态,他说【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0-21)】还有他曾三次求主叫自己身上的刺离开【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保罗说)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9-10)】这种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勇敢和从容并不是从血气来的,而是超自然的,和前一种信心一样,也是从神而来的真正的信心。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这两种信心都是真的,都是属神的,都是超自然的,那我们想要哪一种信心呢?其实两样都是好的。愿我们当中有人被神拣选能像彼得那样彰显出带来神迹的信心,更愿我们每一个神的儿女都有保罗那样的信心,能宣告“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靠着基督,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阿们!

「祷告」

 

The post 他代替我们的软弱——2025年2月2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3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4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