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他们的恶语达到耶和华的耳中”——2023年8月6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9f487ce2b2858cfda74c761ce7514431.mp3

 

经文:【民11:1】  众百姓发怨言,他们的恶语达到耶和华的耳中。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使火在他们中间焚烧,直烧到营的边界。【民11:2】  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华,火就熄了。【民11:3】  那地方便叫作他备拉,因为耶和华的火烧在他们中间。

【民11:4】  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民11:5】  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民11:6】  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民11:7】  这吗哪仿佛芫荽子,又好像珍珠。【民11:8】  百姓周围行走,把吗哪收起来,或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作成饼,滋味好像新油。【民11:9】  夜间露水降在营中,吗哪也随着降下。

【民11:10】 摩西听见百姓各在各家的帐棚门口哭号。耶和华的怒气便大发作,摩西就不喜悦。【民11:11】 摩西对耶和华说,你为何苦待仆人,我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民11:12】 这百姓岂是我怀的胎,岂是我生下来的呢?你竟对我说,把他们抱在怀里,如养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应许给他们祖宗的地去。

【民11:13】 我从哪里得肉给这百姓吃呢?他们都向我哭号说,你给我们肉吃吧。【民11:14】 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了,我独自担当不起。【民11:15】 你这样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时将我杀了,不叫我见自己的苦情。

【民11:16】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从以色列的长老中招聚七十个人,就是你所知道作百姓的长老和官长的,到我这里来,领他们到会幕前,使他们和你一同站立。【民11:17】 我要在那里降临,与你说话,也要把降于你身上的灵分赐他们,他们就和你同当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独自担当。【民11:18】 又要对百姓说,你们应当自洁,预备明天吃肉,因为你们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我们在埃及很好。这声音达到了耶和华的耳中,所以他必给你们肉吃。【民11:19】 你们不止吃一天,两天,五天,十天,二十天,【民11:20】 要吃一个整月,甚至肉从你们鼻孔里喷出来,使你们厌恶了,因为你们厌弃住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在他面前哭号说,我们为何出了埃及呢?

【民11:21】 摩西对耶和华说,这与我同住的百姓,步行的男人有六十万,你还说,我要把肉给他们,使他们可以吃一个整月。【民11:22】 难道给他们宰了羊群牛群,或是把海中所有的鱼都聚了来,就够他们吃吗?【民11:23】 耶和华对摩西说,耶和华的膀臂岂是缩短了吗?现在要看我的话向你应验不应验。【民11:24】 摩西出去,将耶和华的话告诉百姓,又招聚百姓的长老中七十个人来,使他们站在会幕的四围。【民11:25】 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对摩西说话,把降与他身上的灵分赐那七十个长老。灵停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受感说话,以后却没有再说。【民11:26】 但有两个人仍在营里,一个名叫伊利达,一个名叫米达。他们本是在那些被录的人中,却没有到会幕那里去。灵停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在营里说预言。【民11:27】 有个少年人跑来告诉摩西说,伊利达,米达在营里说预言。【民11:28】 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就是摩西所拣选的一个人,说,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民11:29】 摩西对他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他的灵降在他们身上。【民11:30】 于是,摩西和以色列的长老都回到营里去。

【民11:31】 有风从耶和华那里刮起,把鹌鹑由海面刮来,飞散在营边和营的四围。这边约有一天的路程,那边约有一天的路程,离地面约有二肘。【民11:32】 百姓起来,终日终夜,并次日一整天,捕取鹌鹑。至少的也取了十贺梅珥,为自己摆列在营的四围。【民11:33】 肉在他们牙齿之间尚未嚼烂,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了他们。【民11:34】 那地方便叫作基博罗哈他瓦(就是贪欲之人的坟墓),因为他们在那里葬埋那起贪欲之心的人。【民11:35】 百姓从基博罗哈他瓦走到哈洗录,就住在哈洗录。

民数记从第一章到第十章给人感觉,以色列人又顺服又敬虔,摩西又坚定又喜乐。但从十一章开始以色列人人性中自我和私欲的一面就集中爆发了出来。特别是第十章结尾的两节经文和十一章开头第一节的经文,所展现的反差,让人震惊。摩西刚做了一个充满感恩和信心的祷告,随之而来的却是以色列人的抱怨和悖逆。以色列人的灵性似乎呈现出一种断崖式的跌落,(其实,这是上帝的恩典和以色列人的回应之间的强烈对比)。这就是民数记中十一章到十九章这一大段的内容。

十一章和十二章则记录了以色列人在离开西奈山,刚走了三天之后,连续三次发怨言的事件。今天我们分享十一章的经文,是其中的两次发怨言;第一次发生在他备得,第二次发生在基博罗哈他瓦。故此,这一段经文的关键字就是怨言和怒气两个词,主题就是神对祂百姓发怨言的怒气和管教。我们会从百姓发怨言,摩西的诉苦,神的回应这三个方面来分享。

一、第一次发怨言

民数记中记录的以色列人第一次发怨言,发生在会幕立起,数点人数,离开西奈,第一次行军结束之后(也可能在行军途中就已经开始发怨言了)。这次以色列人的发怨言,经文没有说明为什么发怨言,发了什么怨言;只是非常简略地记录了他们发怨言,神不喜悦,降火在他们中间,然后他们求摩西为他们祷告,火就止住了。// 这次对于在他备得发怨言的简短记录,将以色列人在旷野和迦南地生活的一个常见模式给勾勒出来:悖逆-惩罚-哀求-施恩,又悖逆-…。

1. 历史

虽然在民数记中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发怨言的记录,实际上,这并不是以色列人在出埃及之后的第一次发怨言。从出埃及记可以知道,民数记的这次发怨言已经是以色列人第五次发怨言了。// 前面四次分别是,刚从埃及出发,就在红海边发怨言,面对前有大海,后有追兵的危险境地,以色列人埋怨摩西把他们带到了死地,但神并没有责备以色列人,反而分开红海让以色列人走干地过去(出十四10-31)。第二次,是刚经历了过红海的神迹才三天,以色列人因为没有水喝再次发怨言,神也没有发怒责备他们,而是让苦水变甜给他们喝并带他们到水泉边安营(出十五22-27)。第三次,水的问题解决后,往前走不久以色列人因为没有吃的就又发怨言,神依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风吹来鹌鹑,并天降吗哪,解决了他们吃饭的问题(出十六1-35)。第四次,又是因为没有水喝跟摩西争闹,神让摩西击打磐石出水(出十七1-7)。

我们看到,从出埃及开始,以色列人就一直发怨言,一路上只要有不顺的状况,就不断地发怨言。但神却一再忍耐他们,并以神迹奇事的能力来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严厉地责备和刑罚他们。// 这一路上以色列人发怨言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们所经历和面对的“信仰之路”并非他们所以为的那样,他们以为很快就能离开埃及,然后就很顺畅地进入了留着奶与蜜的迦南美地,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还会遇见生死攸关的危机,路上还会没有水,没有吃的,这些“意外”都不是他们离开埃及的时候预料到的。深层原因就是,他们的内心还没有被对耶和华的认识(真理与神活泼的生命关系)所更新和充满,他们的身体虽然出了埃及,却他们的心却还在埃及没有出来。

但这一次以色列人在他备得发怨言,事情就与之前有了不同。同样是发怨言,前面四次是在到达西奈山之前,而这次发怨言是在离开西奈山之后。西奈山对以色列人是一个分界线。他们出埃及走了三个月来到西奈山,在西奈山停留了十个月又二十天,在此期间,上帝在西奈山上向他们显现,藉着摩西赐给他们律法与他们立约,并在他们中间建造会幕,设立相应的祭司制度,又降云彩显明神荣耀的同在,最后一个月多的时间数点人数,定下行军等各样秩序。这样,到达西奈山之前,以色列人还可以说自己对神认识不多,属灵上还很无知,(实际上以色列人不能说对上帝没有认识,从亚伯拉罕到以撒雅各的传承,以及出埃及时神所显出降十灾的威能,以色列人在属灵上并非是一无所知);经过十个多月的预备和蒙恩之后,离开西奈山的时候,他们已经听见了律法,与神立约正式成为了神的子民,他们已经对耶和华有了很多认识,神的能力和恩典对他们是明明可知的。因此,西奈山立约前后,神对以色列人的要求就有了不同。懵懂无知的时候,神并不鉴察;但既然他们知道了神的心意,经历了上帝能力的显现,那么他们就不能再像以前那种放纵肉体私欲的样子了。如果这时还发怨言,就表明了他们内心对于上帝的不信和悖逆,就显出他们对于上帝的试探和恶心。

而且,以色列人发怨言的可怕之处是,他们是整体的,全国性的,全民性的发怨言。经文说“众百姓发怨言”。不是一两个人,几十个人,而是几十万上百万人在发怨言。// 所以,最终可以进入迦南的只有约书亚和迦勒两人。

2. 原因

这次以色列人具体是因为什么发怨言,经文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从上下文做一些推测。我们知道这次发怨言发生在第一次从西奈山出发行军之后。前面的经文说过,以色列人在旷野的行程是完全照着会幕上的云彩来指引和决定的,“云彩几时从帐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几时起行。云彩在哪里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里安营”(民九17)。“云彩停留在帐幕上,无论是两天,是一月,是一年,以色列人就住营不起行。但云彩收上去,他们就起行”(民九22)。第一次行军,上帝就引导以色列人走了三天的路程。“以色列人离开耶和华的山,往前行了三天的路程。耶和华的约柜在前头行了三天的路程,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民十33)。可能不一定是走了三天三夜,而是一口气走了平日需要三天才能走过的路程,中间也可能没有停留休息。或许他们一开始还挺兴高采烈的,觉得每一次行走和停下,每一天都有神的带领是一件非常感恩和美好的事情。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次一下子就走了三天的路程。可能走了半天到中午的时候,就有人想着该停下休息了吧,发现没停,就忍了忍,到晚上怎么也该停下了吧,怎么还走;到了半夜可能大部分人已经筋疲力尽了,发现还在走。他们没有想到,神的带领竟然是这样的,云彩不停我们就必须跟着走,这太可怕了,这不是我们一开始所以为的那样啊。所以,很大可能,云彩一停下,以色列人一安营休息,又累又饿之中不满的情绪立刻就爆发了出来,(甚至可能在半路上,就已经有人开始抱怨了)。他们可能会说上帝并不体恤人,竟然让他们一次性地走这么远的路,还带着孩子和很多东西呢,神的带领一点也不考虑人的承受力,等等。

实际上,一年前在以色列人踏干地过红海之后,也曾有过在云柱火柱的带领之下“在旷野走了三天”(出十五22)的经历。只是那个时候刚经历红海分开的神迹,脱离了被追杀的危险,在高度紧张和激动中在旷野连走三天的路程,于心理上似乎没有那么难。但这次从西奈山离开,却是在安静从容中,并没有要命的追击在身后,心理状态上,以色列人就不是一年前那种在生死攸关的危机关头逃出生天的感受了。但云彩的引导却跟过去的火柱云柱没有任何不同,约柜在前面没有停下来,以色列人就必须跟随着前行。同样走三天的路程,他们的心情和感受却完全不同了。// 其实,行走天路的能力并不是靠着人天然的力量,而是靠着上帝超然能力的帮助。既然神让祂的百姓以神所带领的方式走这样一条路,那么神一定预备了够用的恩典。神让我们去面对的路程和事件,通常会到达我们自以为的能力的极限,为要让我们寻求和经历祂的帮助。故此,在今生行走天路我们一定会遇见难处、会有软弱和疲累,照我们的想法我们会常常觉得无力继续前行了,但是对基督的信心让我们知道,神若帮助我们,就能前行;我们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能变成刚强,因为只要是神带领我们所走的路,去面对的事,我们祈求祂就给我们够用的恩典,祂的应许是“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七7)。

3. 神的怜悯

但以色列人没有向神祷告,却向神发出了怨言。神很不高兴。虽然这已经是出埃及之后向神第五次发怨言了,但是考虑到这是以色列人离开西奈山之后的第一次发怨言,神虽然发怒,却没有发出雷霆般的暴怒,把发怨言的人都击杀了。神的怒气是以让火在营地焚烧的方式展现的。这火具体是什么样的,经文没说。但以色列人都知道,火象征上帝圣洁公义的焚烧,“耶和华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申四24)。甚至,以色列人可能此时想起了不久前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和亚比户被从耶和华那里来的火给烧灭的惨痛事件(利十1-2)。这就令以色列人一下子就知道了这是上帝所显出来的对他们的怒气。于是百姓就害怕了,“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华,火就熄了”。

事实上,这次在营的边界所燃烧的火,还算不上管教和刑罚,可能最多有一些财物方面的损失,以色列人中应该没有人被烧伤或烧死。因此,离开西奈山之后的第一次发怨言,虽然上帝发怒了,但这一次只是对他们的一个警告:若不悔改,下一次这火就会烧灭他们。神还是以忍耐和怜悯来宽容他们的这次发怨言。// 但罪人的本性常常会把上帝的宽容当成是利用神和继续犯罪的机会。

二、第二次发怨言

但紧接着第一次发怨言之后,以色列人马上再次发怨言。这就说明,以色列人面对上帝对他们发怨言的怒气和管教不那么在意,也并不服气。他们可能依然觉得自己发怨言是有道理的,觉得就不应该一次走三天的路程,上帝这么带领本身就是在强人所难,不合常理。虽然在火的威压下,求摩西向神祷告了,但是他们的内心并不是出于真正的悔改,他们只是“屈服”了。等到这事稍微一过去,到了吃饭的时候,嚼着淡而无味的吗哪,他们心里的不满就又升腾了上来。

1. 吗哪

第二次发怨言主要是藉着说吗哪没有味道发出来的。从生活的层面上来说,在旷野以色列人的确不能种地,也没有跟外邦人的商业来往,他们的生活所需并不丰富多样。但上帝却以神迹的方式来供应他们基本的生活所需。从一年前就开始供应吗哪给他们吃,“早晨在营四围的地上有露水,露水上升以后,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圆物。以色列人看见,不知道是什么,就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呢?摩西对他们说,这就是耶和华给你们吃的食物”(出十六13-15)。“这食物,以色列家叫吗哪,样子像芫荽子,颜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出十六31)。每天早上他们在地上收取这一天所需要的量,不要多收,因为多收的过一夜就生虫变臭了;只有周五早上可以收两倍的量,因为周六是安息日,他们要专心敬拜神,不需要去收取吃的,这一天也不会有吗哪降下。

这吗哪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烤着吃(出十六23),也可以“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作成饼,滋味好像新油”。应该说,这是一种营养成分均衡的超自然食品,只吃吗哪就能保证以色列人在旷野期间所有的身体所需,并不需要像今天一样多种食物摄入才能保持健康。而且,这里提到了吗哪可以有的烹饪方式和味道,就是在隐约回应这些人对吗哪的厌弃实在是属于无理取闹和忘恩负义。// 上帝给以色列人在旷野有四十年的吗哪供应(出十六35),他们的衣服鞋子也四十年没有穿破(申二十九5)。这都显明了神是以大能来供应他们的日常所需。这比辛苦劳作得来供应的方式更显出了神的能力和恩典。故此,吗哪就预表了神所赐天上供应生命的灵粮,象征神的话语和其他恩典的供应。但以色列人却对神说,你所赐给我们的吗哪一点味道都没有,难吃死了。我们都不喜欢。我们已经受够了。

2. 埃及

因此,这一次以色列人对饮食的抱怨,表面上看,直指向了神以神迹方式供应他们的吗哪;实际上他们所表达的是对上帝所赐一切恩典的藐视。

这次发怨言,比第一次要激烈的多,也严重的多。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们第二次发怨言的理由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以色列人这次的不满不是抱怨没有水,不是说没有吃的,也不是抱怨行路太累太疲劳,竟然是因为吃的食物不够有味道!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吕振中本译为“我们的胃管都枯干了”。这些人不是因为吃不饱,或者营养不良而抱怨,他们就是单纯地抱怨饮食的素淡简单,因此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生活乏善可陈。他们厌倦了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的旷野生活了。甚至他们可能觉得我们这一整年都忙乎什么呢?除了电闪雷轰,就是云雾缭绕,除了听摩西说话,就是奉献干活,要不就数点人数,安排利未人维护会幕,好不容易要出发了,一走路就走三天的长途。他们越想越难过,我们为什么要到这寸草不生之地来受这苦、过这样的日子呢?他们觉得自己过的太惨了,认为神大大苦待了他们。// 至于他们所吃的是神以神迹奇事的方式供应的吗哪,他们在旷野所看见的上帝的威严和荣光,所听见的大而可畏的声音,所经历的令人惊奇的神迹奇事,以及神向他们所显出的一切作为,这些在他们看来都是他们人生中可有可无的调剂,都是生命中的外在刺激,最多算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所听到看到的耶和华所说和说做的,远不如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重要。

第二,他们这次发怨言的发作方式中加入了哭号。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在上帝面前哭号,连一年前在红海边上遇见生死危机的时候,他们还只是埋怨摩西,也未曾哭号,这次他们竟然哭号起来。按理说,不至于。但他们就是哭着喊着。这就表明,第二次发怨言,就不是简单地对饮食无味的不满,而是有意闹事。藉着饮食,表达他们对于出埃及之后生活各个方面的整体不满。// 以色列人的哭号有点令人惊奇,他们表现的就像是一个情绪不受控制的孩子。因为他们被自我和肉体的欲望给左右了。

第三,他们这次发怨言特别表达了对埃及的怀念。他们说“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他们想起他们已经有一年没有吃水果蔬菜了,也几乎没有肉吃,连顿烤鱼都没有吃过。他们拿物质生活水平的某个方面来衡量对比埃及和旷野哪个更好,在他们看来,生活水平的高低就是衡量生命价值的标准。有神没神,只是生活的点缀,不是首要的。旷野虽然有神的同在,但是却生活清苦,那这就是劣等的生活。因此,此时的以色列既不为出埃及感恩,也不再盼望进入迦南,反而他们开始怀念埃及的为奴生活了。以色列人想要回埃及,这是对上帝十足的背叛和羞辱。竟然因为吗哪没有味道,不喜欢吃神所赐的食物,就想要重回埃及去。他们把上帝的应许,在埃及所行的十灾,逾越节的羔羊,过红海的神迹,一路各样的供应和恩典都统统抛在了脑后。这就像一个孩子被绑架了,绑匪每天羞辱殴打这个孩子,但也让这个孩子看电视,喝可乐;父母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把这孩子解救了之后,因为不让他看电视,不让他喝可乐,他就撒泼打滚,然后离家出走,要跟父母断绝关系,要重新回到绑匪那里去。//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路最大的拦阻不是亚玛力人,不是摩押人,而是埃及,是他们内心对埃及的留恋,或者说是他们对于世界的贪恋,是他们自己。他们走在天路上,却频频回头眺望埃及的“美好”,恋恋不舍;但凡遇见点不顺利和挑战,就立刻开始埋怨这里不如埃及,就想回埃及。他们宁要被罪所奴役之下的平顺富足,也不愿意要自由敬拜神的旷野生活。

3. 世界

问题是他们在埃及所享有的这些真的好吗?真的值得吗?其实在埃及吃肉的代价就是被奴役,法老以各样的苦工来压迫他们,让他们成为埃及的工具。而且,埃及法老还随意杀死他们的男婴。他们所谓的不花钱就是可以吃鱼的说法是一种自我欺骗和自我美化。在埃及的确有一些物质上的好处,但绝对不是免费的。反而,那恶者为要达到奴役的目的所给人的任何好处,都已经暗中标好了需要你出卖生命的价签。// 日光之下无新事,今天的世界同样。为了获得一个不错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所谓的社会地位,这世界会告诉你需要出卖一些东西,比如良知、诚信和自由。需要你以各种谎言、贿赂、奴颜卑膝、伤害他人等来换取。而且这个世界的诱惑在于,有时候,它让你感觉并不需要你出卖很多,一点点就足够了。并且,你的这种出卖,甚至会被周围的人们看为是有智慧和能力,非但不会被人厌弃,反而可能还会受人羡慕和欢迎。人们都会为此称赞你,尊重你。但唯独上帝不喜悦。

所以,上帝藉着吗哪和旷野的生活,想要让以色列人学习什么功课呢?就是要学习在地上跟随神,心灵活在真理和自由中,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的代价就是失去了在埃及那样的生活。他们在旷野可以自由地敬拜神,没有了法老的压制和埃及文化的侵袭,但是他们同时也失去了在埃及生活上的很多便利和选择。但上帝以神迹奇事的方式来供应他们基本的生活所需,他们并不缺乏。//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新约使徒保罗所说的“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8)。若想要自由地敬拜和跟随基督,需要有从世界分别出来的心志,来过一个神让我们过的生活。但堕落人性的自私和诡诈一般是期盼两方面都要,既要永生,又要今生。所以,有人就把得救简化为一张天国的门票,而不是把得救理解为一个在地上就跟随耶稣的路程。如果救恩只是一张门票,那么今生就可以过一个自己想要的生活,末世一来,只要听见了天使吹响的召集上帝子民的号角声音,拿着受洗证登上方舟就可以了。这是《2022》科幻电影里描述的,这不是圣经对于救恩的描述。圣经所说到天国并非是在末后基督在天上显现的时候才开始的,天国于每一个基督徒而言,是在你听见福音认识基督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在今生你就已经开始了跟随基督的历程。跟紧了才能听见末后号角的声音,离远了就可能会听不见。(这不是说,救恩还会失落,而是说,救恩不是外在某个凭证,救恩就是你与基督的关系,真认识基督的人不会失落,因为真认识基督的人一定会追随基督。若地上的婚姻尚且被称为盟约,二人要生活在一起,要生死与共,无论面对什么都不能将二人分开,何况神藉着基督的血所立的新约呢?更是无论什么都不能让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如使徒保罗所说“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罗八35)。爱主的人才能听见主的声音。// 虽然跟随神会有所舍弃,但是所得却是无可比拟的宝贵和丰富。因此,经上所说“但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恶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什么跌倒”(箴四18-19)。

4. “闲杂人等”

这里在提到以色列人哭号发怨言的时候,特别提到了“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这里的闲杂人就是指当初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有一些跟他们一起出来的埃及人(出十二38)。这些人出埃及不是为了敬拜耶和华神,可能单纯是因为对埃及的生活不满意,想要跟以色列人一起去寻找一个他们所期盼的生活。没有想到的是,旷野生活跟他们所以为的差距甚大,所以他们就很失望。于是,他们就在神的百姓中间挑动他们,让以色列人跟着自己一起发怨言。这些人就是新约使徒保罗所说的“这样的人不服事我们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罗十六18),“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腓三19)。// 所以,这里的闲杂人等,一方面可以类比今日教会内的稗子,那些并不真认识基督的人,他们因为没有内在属灵的新生命,没有圣灵在他们心里的光照和引导,所以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以一种堕落人性的天然反应来应对,并且还影响周围的基督徒。另一方面,其实这里的闲杂人等可以看为是一种象征,象征上帝子民生命中还没有被更新的老我的旧人本性的残留和习惯,就是新约圣经所说的肉体和情欲。以属肉体的方式来应对事情的时候,就会生发出很多的罪来。

所以,在这些闲杂人看来,发怨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是一件无所谓的小事。作为一个人,谁还不说几句埋怨的话吗?但在上帝子民的群体中,对上帝在旷野的带领发怨言却是一件极为严重的犯罪。从表面上来看,发怨言好像只是一种情绪和负面感受的表达或发泄;但从属灵上,以色列人在闲杂人等的影响下发怨言是对上帝的背叛和挑战,是对上帝能力和恩典的质疑与抹杀。神以恩典和良善待他们,他们以恶语和不信来回报。这罪是对上帝的不信和悖逆,是忘恩负义。// 怨言的本质就是对上帝赐予的不满,是在对上帝的定罪和敌对。

实际上,发怨言是堕落人性的本质属性之一,是人性私欲的一种放纵和发作,是对上帝主权的一种挑战和僭越。也因此,发怨言很容易就引发其他人也发怨言。发怨言对于其他听见的人具有极强的污染性。除非一个人格外警醒,有意识地去对抗,否则你所听见的怨言一定会在你心里产生各种负面影响,有些是你能感受到的,有些是你感受不到却已经发生的。你可能在听的时候不以为然,只是默默地听着,也不回应,也不随从。但是,你所听见的怨言已经潜伏在了你的心灵旁边,在你不知晓的时候,已经开始了慢慢的侵蚀,在以后的某个合适的时机就会显出影响力。因为怨言所污染的是听者内在里的信心和信任,或者是对神的,或者是对人的。怨言的强大影响力在于这个人所发的怨言是从其内心所发的一种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但却带着强烈的负面情感力量。它发出来的目标就是要获取认同,是要“唤起”听者的同理心,就是要激发更多的怨言。所以,发怨言其实是一种邀请,一种要你加入到我当前心境中的强力邀请(甚至是一种施压)。发怨言是一种争战召集,发怨言的人已经进入到了与自己抱怨对象的战争当中了,他向谁发怨言就是在呼召这人和他一同来争战。要么加入我这方,要么你就是也与我敌对的。怨言从来不会让人和睦,怨言天然引发结党与纷争。这些闲杂人在以色列人中间,遇见不顺心不满意的时候就率先开始发怨言,然后这罪就像是酵母发酵一样,从几个人开始,迅速蔓延扩展到大部分人。

三、摩西的诉苦

以色列人的抱怨,显然对摩西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摩西没有像第一次以色列人发怨言时那样,为他们到上帝面前代求。这一次,摩西没有为以色列人祷告,而是自己也到上帝面前来表达对以色列人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重压。// 从内容上看,摩西这次在上帝面前所说的话很不属灵,甚至感觉跟以色列人向上帝发怨言类似。似乎以色列人是因为吃的寡淡而抱怨,摩西是因为以色列人的抱怨而对上帝有抱怨。实际上,摩西此刻的灵性依然还在安全的范围内,只是已经到了他忍耐的边缘了。准确来说,摩西不是在抱怨,而是在诉苦。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摩西是因为对以色列人的抱怨不满,对以色列人犯罪的忧心,才向神“抱怨”。这跟以色列人因为吗哪无味的抱怨不同。第二,更重要的是,摩西“抱怨”的话只向神说,而没有向其他人说。以色列人是把对神的不满和试探向着周围的其他人去说,摩西是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直接向神来说。摩西没有向亚伦或者约书亚来说对以色列人的不满和自己服事很痛苦等话,摩西是向神来敞开内心并寻求光照和帮助。可以说,只要摩西是在向神说,摩西就已经很属灵了。// 我们在服事中并不总是处在一个灵性高涨的状态,我们也常常会有感觉不好,灵性低落,心里有情绪的时候。作为一个生命还很不完全的基督徒来说,软弱可能就是我们的生命常态;但软弱的感受同时也是一个提醒和机会,驱使我们到神面前来寻求属天能力的帮助。这就是服事和生命安稳的秘诀。常常软弱,却常常寻求。就像保罗所说的“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十一29),“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十二20)。能到神面前来祷告,把自己的软弱、担忧、低落等等告诉神,这就是应对软弱的方式。

摩西在上帝面前表达了五个方面的内心感受:

1. “摩西就不喜悦”

首先,摩西向神表达了他对以色列人的失望和愤怒。面对以色列人三番五次的抱怨,摩西的忍耐也快到极限了。这是摩西第一次在上帝面前表达对以色列人的不悦。摩西可能实在没有想到,以色列人竟然会对吗哪的口味表达了如此激烈的反应。他以为以色列人已经看见和经历了这么多神迹,就应当对上帝倍加敬畏信靠感恩。上帝以神迹的方式赐吗哪作食物,这应该是无比感恩的事情。以色列人非但不感恩,竟然还敢对吗哪的口味表达不满;因为恩典不合自己的口味和期望,就跟上帝争闹翻脸,这是不可想象的事。// 但人性的贪婪就在于并不从恩典的角度来看待上帝的作为。人很多时候是把恩典当成是理所当然。恩典给少了,给的不符合期望,就是不好的。所以,人的感恩之心,不在于人得着了多少,而在于人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不配。人若觉得自己配得这些,就不会有感恩之心,反而会觉得上帝欠自己的。这其实就是自我中心的表现,我的感受和想法等级最高,神也在我以下。

2. “这岂是我的百姓”

第二,摩西表达了他对于以色列人的灰心厌烦。或者说,表达了对于上帝赋予给他带领以色列人的使命的不喜欢。摩西对神所给的带领职分表达不想担当了,不想干了。他里面渴慕圣工,渴慕被神使用,成为神的器皿和管道的热情被浇灭了。摩西因为百姓的悖逆,而失去了服事他们的热情。摩西其实也处在一种情绪中,他是在向神说,如果服事是这样的,他就不愿意来作了。

其实这里就涉及到了在上帝面前服事动力的问题,是服事的果效作为主要的动力呢?还是上帝的爱和呼召作为主要的动力呢?如果是前者,那么服事的喜乐和力量主要来自事情本身如何,如果事情不尽如人意,就会被沮丧、失败等情绪压倒。同时,服事也就会成为一个重担压在服事者的身上。就像约书亚在攻取耶利哥城之前,看见一个拿刀的人站在他面前,他就问“你是帮助我们呢?还是帮助我们敌人呢?”(书五13),那人说“不是的,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书五14)。进迦南是神的事,神不是要帮助约书亚成就他的梦想,而是约书亚在神的事上顺服神的命令能被神使用。摩西同样,带领以色列人本就不是他的事情,这本就是上帝自己的事情。这是神的子民,摩西来担任领袖职分,既不是出于摩西个人的理想,也不是因为这是一群令人欣赏,招人喜爱的人。这是上帝的呼召,神让他来承担这个角色。神早就知道这是一群硬着颈项的百姓,但神却以百般的忍耐和爱来带领他们。那么作为神的仆人,就要以神所喜悦的方式来对待神的百姓。这就不是人靠着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了,这就需要靠着基督的爱才能。主耶稣复活之后,在加利利海边,三次问彼得“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也三次叮嘱彼得“你牧养我的羊”(约二十一15-17)。惟有被基督的爱所触摸,才能爱主,只有出于对基督的爱,才能来服事神的群羊。若出了问题他来求问神怎么应对,然后他去作他该作的事情就好了。至于问题是否能解决倒在其次。// 可以说,以色列人发怨言,这是上帝允许的。让摩西和以色列人都看清楚各自的真实,好让他们都随时转向神。

3. “我独自担当不起”

第三,摩西表达了自己在服事中的孤独。面对这种情景,摩西连找人商量都找不到人。这种整体大面积的激烈哭号埋怨事件,让人会产生一种完全无力的绝望感。没有人能承担和面对。摩西不但知道单凭着自己来应对两百万人的带领工作是不可能的,也知道没有谁能来面对和担当。其实,只要是上帝呼召一个人来作的事情,都是凭着这人自身的能力不能做到的,都需要靠着上帝所赐的属天的力量才能面对和承担。服事中的很多事情,都超越了人天然能力所能承担和面对的。互相鼓励,有事一同商量,一同祷告寻求,就是最好的服事方式,就是在团队中的服事,有彼此信任、敞开,一同来配搭服事的同工,这是安全和不容易被压垮的服事方式。

4. “我从哪里得肉给这百姓吃呢?”

第四,摩西的无能为力。在摩西看来,以色列人提了一个谁都解决不了的要求。以至于后续当他听见上帝竟然说,既然百姓要吃肉,那就给他们吃,而且让他们吃一个月时,摩西就说“给他们宰了羊群牛群,或是把海中所有的鱼都聚了来,就够他们吃吗?”。可能摩西也认为就算上帝也解决不了六十万成年男子,两百万族群想要随意吃肉的诉求。如果在埃及这事很容易解决,当年他们在河边想要吃鱼,随时可以捕捞,在繁荣的菜市场里,想要吃肉随时可以去买到。但在旷野就很难。以色列人的哭号,也有对上帝能力的不信导致的绝望成分,他们觉得在旷野永不可能过上像在埃及那样,想要吃肉,唾手可得的生活了。他们也觉得正常的饮食诉求上帝会给成就,但这次他们要的是可以随心所欲吃肉的自由。

诗篇七十八篇就重现了这一幕:

【诗78:18】 他们心中试探神,随自己所欲的求食物。

【诗78:19】 并且妄论神,说,神在旷野岂能摆设筵席吗?

【诗78:20】 他曾击打磐石,使水涌出,成了江河。他还能赐粮食吗?还能为他的百姓预备肉吗?

【诗78:21】 所以耶和华听见,就发怒。有烈火向雅各烧起,有怒气向以色列上腾。

【诗78:22】 因为他们不信服神,不倚赖他的救恩。

【诗78:23】 他却吩咐天空,又敞开天上的门。

【诗78:24】 降吗哪像雨给他们吃,将天上的粮食赐给他们。

【诗78:25】 各人(或作人)吃大能者的食物。他赐下粮食,使他们饱足。

【诗78:26】 他领东风起在天空,又用能力引了南风来。

【诗78:27】 他降肉像雨在他们当中,多如尘土,又降飞鸟,多如海沙。

【诗78:28】 落在他们的营中,在他们住处的四面。

【诗78:29】 他们吃了,而且饱足。这样,就随了他们所欲的。

【诗78:30】 他们贪而无厌,食物还在他们口中的时候,

【诗78:31】 神的怒气,就向他们上腾,杀了他们内中的肥壮人。打倒以色列的少年人。

【诗78:32】 虽是这样,他们仍旧犯罪,不信他奇妙的作为。

【诗78:33】 因此他叫他们的日子,全归虚空,叫他们的年岁,尽属惊恐。”(诗七十八18-33)。

(这也是为何后面上帝一定要让他们吃上肉,而且吃到吐。就是让他们看到,神有这样的能力。只是吃肉在上帝是极小的事,相比于救恩来说,这对于上帝来不算什么。上帝也正是在这最小的恩典上来考验一下以色列人,如果有人拿这极小的好处来诱惑你们放弃极大的救恩和对上帝的忠诚,你们能抵挡的住吗?这是一种属灵的训练,让以色列人真看到真正宝贵的,有价值的是什么。神所赐的一切恩典当中,要选择那真正不可缺少的。就是主对马大说的“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路十42)。神的子民当有分辨和智慧的心,不要被欺哄和蒙蔽,就像主耶稣所面对的旷野试探中,撒旦“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只给他看,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太四8-9),主的回应是“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祂”(太四10)。与神的关系,对上帝的忠诚和敬拜,要比整个世界都要贵重,但人的愚昧有时候就会像以扫那样,以一碗红豆汤就把长子的名分给卖了。)

5. “求你立刻将我杀了”

第五,摩西表达了他看到以色列人如此的争闹,他心里的痛苦程度。以色列人发怨言竟然到了让摩西求死的程度。这表明摩西是真的看重神所交付给他的带领责任和职分。惟有看重的东西,才会给人带来喜乐或痛苦。他把以色列人是否敬畏神,是否信靠和忠诚于神看为这是他服事中极为重要的事情,也因此以色列人的悖逆,让摩西痛不欲生。// 如今的问题和局面,是摩西不想面对的。若面对了,他就觉得生不如死。圣经中,约伯曾求死,以利亚曾求死,约拿也曾求死。他们都是,我宁可死,也不愿意面对你让我今日所面对的。但这正是这些神的仆人生命需要突破的时候: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我生命中真正永不动摇的磐石和喜乐是什么呢?

四、耶和华神的回应

最后,针对以色列人的哭号和摩西的痛苦,上帝也从三个方面给出解决的方案。

1. “七十个人”

第一,针对摩西的压力和情绪,上帝告诉摩西具体该如何来应对这次民众发怨言的危机。具体做法就是选出七十个长老,组成一个团队,来帮助摩西应对这次危机。就像是初期教会,当在饮食管理方面出现问题有人抱怨的时候,彼得等使徒的做法就是选出七位执事来专门管理这方面的事务。上帝解决摩西所担忧问题的方式,就是兴起更多的工人参与到服事中来,和摩西一同承担牧养带领的责任。

这些人是上帝早就预备好的,就像神对以利亚所说的,“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了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王上十九18)。摩西对整个局势已经失望到极点了,他认为他再也无法带动这个群体了,以色列人已经彻底失败了,竟然悖逆到了如此的地步。就在这样的时刻,上帝就显明了在民中神还保守了七十位有影响力的长老官长,是不像以色列人那样发怨言的,还能来帮助摩西来应对危机。// 这里的七十人团,不是一个行政团队,因为之前叶忒罗看见摩西整日站着应付百姓的各种事务,已经给他出了主意,让他建立了百夫长千夫长等层级治理团队。这里的七十人长老团应当是主要负责处理特定属灵问题。

2. 伊利达、米达

这里有个插曲,就是有两个人虽然听见了摩西的召集,但是却不到会幕这里来和众人一起站立在神面前。但圣灵也在他们身上有工作,他们也受感说话。该怎样来理解这件事呢?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说这两人极为谦卑,自觉自己不配和其他人一同到上帝面前侍立,就没有去。所以,才有虽然他们没有去往会幕那里,神的灵也照样降下,摩西也才不让约书亚去禁止他们。另一种解释是说这两人虽然是在被神拣选的七十人当中,也没有发怨言,但是这二人对于摩西却有诸多不满,因此当摩西召集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不是看为这是神藉着摩西在召集他们,他们就故意不去。

如果是后一种解释(这个可能性更大),我们就要思想,神知道这是两个不那么认同摩西的首领,神为何还把他们放在七十人名单中呢?他们都已经显出了对摩西召集的不顺服,神的灵为何还依然降临在他们身上呢?我们要知道没有完全的人,只要这人对神有忠诚和相应的恩赐,神都可以使用,不那么认同摩西或者跟摩西有个人层面的矛盾,也可以被使用来服事神。因此,神选召他们既是给这二人的恩典,也是给他们突破自我生命的一个机会,最好的做法就是他们能藉着这次的蒙恩,突破了他们自己对摩西的不满和自我的任性,从而能够以更合一更好的方式来一同配搭服事,给他们个人,给摩西,给以色列人会众都能带来更大的祝福。如果他们不能突破,虽然也被使用,但也拦阻了神在他们身上更大的恩典和使用的机会,也给纷争留下了种子。// 这两人这次的做法并非是在小事上闹点情绪,此时此刻,以色列人面对如此大的危机的时候,他们二人竟然将内心对摩西的个人情绪和对抗发作出来,殊为不智。这也将以色列人中更为深层的带领层面危机给显明了出来。这给后面米利暗毁谤摩西埋下了伏笔。

这既是对这二人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摩西的考验。(这次以色列人所面对的属灵争战是如此激烈,撒旦不但藉着闲杂人等激发以色列人内心的私欲和不满,挑动他们向神发怨言,激动摩西内心的情绪,摇动他的信心。在神开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降下恩典的时候,还在一个为人所不注意的层面上趁虚而入,让两个蒙恩之人在蒙恩的时候还带进了个人私欲。当然,这不是上帝的无能为力,神允许这事情发生,有神的美意)。如果摩西不能处理好这个公然的不顺服,那么就会带来比以色列人发怨言更大的危机,那就是带领层面的分裂和纷争。比如若摩西公开责问这两人,很可能就会激发了这二人更大的对抗,可能会带动与这双方相关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争执中,会把很多人的不满和情绪更加集中地激发出来,会生出很多罪来。但如果摩西这个时候不作任何处理,也有人担心这岂不就是鼓励了不顺服,损害了摩西的带领地位和团队合一了呢?似乎摩西处在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回应和不回应这两人都有问题。这正是撒旦攻击的后手,表面上来看,撒旦攻击了这二人,实际上,隐含的更大的攻击是指向摩西的。如果摩西这个时候真的从自己的领袖地位,声望,个人影响力等层面来看这二人的做法,那么摩西可能就会采取像约书亚所建议的那样禁止和谴责做法。摩西这么作从程序上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属灵上却并不一定就是智慧的做法。

所幸的是,此时摩西的灵性依然在线,他断然拒绝了约书亚的建议。摩西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极为谦卑的位置上,虽然这二人的确是挑战了秩序和权柄,但摩西并未从这个角度来处理这事。他告诉约书亚,此事不要管,就这样就好了。只要上帝的心意表明了出来,这人来不来会幕这里和大家一同聚集,在当下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摩西所盼望的是所有人都被圣灵所感,都明白、知晓神的心意,并照着神的心意去行事,这最好了。至于,是否聚集在一起寻求和交流、祷告,这都是更好服事神的方式。是否能和他一起融洽服事,这对他来说不重要。能让神的心意达成最重要。这里我们看到了摩西在神面前服事的纯正心志,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带领一个国家,一个两百万人口的大族,是一件足以在世人面前夸耀的事情。他也从来没有想要用什么方式来巩固他的领袖地位,他从来就没有想要藉着这个位置获取什么个人荣耀。

实际上,摩西的领袖地位和职分,是上帝给的。他对以色列人的带领,并不是靠着他的个人能力和魅力来进行的。摩西只是一个仆人,是被上帝所使用的器皿,真正带领以色列人的是神自己,摩西只需要照着从上帝听来的话语,去宣讲和顺服就可以了,至于摩西宣讲之后,以色列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支持还是反对,这都不是摩西能左右的。若上帝要藉着以色列人的悖逆来成就上帝的工作,上帝就允许以色列人的悖逆发作出来;若是上帝要藉着以色列人的顺服来成就神的旨意,上帝就会赐下够用的恩典让以色列人顺服下来。// 在上帝面前作领袖的要素不是领袖本人的影响力,而是领袖是否忠于上帝,所说是否符合神的旨意,所行是否蒙神的喜悦。其余的就交给神了。

3. 鹌鹑

第二,神针对以色列人吃肉要求的回应就是,给他们吃。但同时提醒他们,想要领受神给的恩赐,需要在神面前自洁,否则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这是在这个事件中,神最后一次给以色列人的怜悯和恩慈,在怒气中还提醒他们给他们最后悔改的机会。虽然神愤怒于以色列人在祂面前争闹发怨言要吃肉,但神还是以挽回、牧养他们的心态来对待他们。神知道他们对神的能力和带领有诸多不信,就想藉着给他们肉吃,让他们再次亲眼看到神有解决他们吃肉需求的能力,盼望藉此引发他们的思想,神有能力给,却没有给,这是为什么呢?或许他们就明白了神的心意,就悔改了呢。就像上面说的,面对这一次的危机,就连摩西对于神是否有能力给他们足够的肉吃也没有信心,所以神对摩西说“耶和华的膀臂岂是缩短了吗?现在要看我的话向你应验不应验”。

然后,神就让风把鹌鹑刮来了。落在营外的鹌鹑多到遍野都是,围绕以色列人的营地,构成了一个半径达一二十公里,深度为九十公分的鹌鹑“湖泊”。其实,直到此刻,营中的以色列人还有机会悔改。如果他们看见了这满地鹌鹑的奇异景象,就知道这不是自然现象,这是上帝在他们面前所显出来的大能。这样他们就能明白之前只给他们吗哪吃,而没有给其他吃的,这既不是上帝吝啬,也不是上帝能力不够,而是为了训练他们。他们若是此刻就不出营去收取,这就是看见了这神迹之后他们的回转,他们就救自己脱了发怨言不信从的罪了。但是遗憾的是,此时以色列人已经被油蒙了心,他们看不见神的能力和怒气,只看见了遍地的鹌鹑。

我们就看到,有时候人执着地想要得着某个东西,最终也得着了,这并不表示他的期望就是合理的,他的得着就是蒙神的祝福了。可能这只是表示,神在你面前显出了神的能力。你看到神能力显明的代价就是你也要同时承担神的怒气和刑罚。// 就像巴兰,受邀去咒诅以色列人,神几次拦阻,都拦不住他,最后驴子都开口说话了,也拦不住他。那么上帝就允许他去了,只是他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甚至,连他到了战场上,神的灵都拦阻他的口不让他口出咒诅以色列人的话,到了最后的时刻,神都显出拦阻他的超然能力,但却拦不住他贪婪的心。最后他终于实现了陷害以色列人的目的,得着了他想要得着的金钱,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4. 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

第三,神对他们收取鹌鹑的回应就是击杀他们。他们放弃了最后悔改的机会,就收获了神的怒气。他们的眼里只有鹌鹑,他们眼里没有神。他们当中最少的一个人也抓了十贺梅珥的鹌鹑,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就是2200升,两立方米多,可能约有两吨重,每个人都抓了这么多鹌鹑,显然不是为了一顿就吃完,而是为了储存起来,好多吃一些日子。哪怕他们只取一天的量,也能显出一点他们的悔改和敬畏。他们所抓取鹌鹑的数量,就表示他们死不悔改,悖逆到底。这就表示他们对于神在他们身上所显明出来的一切恩典,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他们向上帝表示了最大的藐视和背叛。甚至他们认为上帝作在他们身上的是一件恶事,因为出埃及之后生活水平下降了,没有肉吃了。他们认为他们出埃及所损失的,远大于他们从神所领受的。他们得了他们想要的,他们就失去了上帝要给他们的。// 这真的是一个人内在价值观的拷问,一个真认识基督的人,一定会把基督所赐的救恩看为是他生命中最可宝贵的,就像主耶稣在新约所用的比喻说“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太十三44-46)。

这里说神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他们,应该是指藉着他们吃肉让他们死亡;可能是瘟疫,可能是食物中毒,也可能就是吃太多胀死了。

五、结语 

他备拉和基博罗哈他瓦这两个地名就将以色列人发怨言的罪永久记录了下来,作为我们今天的鉴戒。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他们经历和亲眼看见上帝显神迹奇事最为密集的一段时间,但这也恰恰是他们悖逆犯罪非常集中的时期。可见,他们不是缺少看得见的神的恩典和能力,他们是缺少内在心灵的看见和更新。// 上帝将以色列人带领出埃及,给了三重恩典,不但救他们脱离了法老的权势,还给他们在旷野时期的有各样大能的看顾和供应,又有将来进入流奶与蜜的迦南地的应许。这就像新约基督徒一样,神所赐的恩典,既是从罪和死的权下(埃及)被拯救出来,又给了我们今生(旷野)敬拜服事神的自由和神给的各样保守和供应;还有将来新天新地(对应迦南美地)的应许。

愿我们灵性的眼睛能睁开,得以看见上帝所赐给的诸般宝贵恩典,并能看见神藉着我们所遭遇的一切事所显明出来的对我们的训练和美意。最后我以摩西在第二代以色列人即将进入应许之地前所说的一段话作为今日证道的结束和劝勉:

“你也要记念耶和华你的神在旷野引导你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你,试验你,要知道你心内如何,肯守他的诫命不肯。他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八2-3)。

 

回应诗歌:《346人饥渴不是因为没有饼》

 

The post “他们的恶语达到耶和华的耳中”——2023年8月6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7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5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