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主題:新日常 NEW NORMALS ►►全程觀影證:https://reurl.cc/YOMjoL ►►超值套票:https://reurl.cc/R0KbGZ
亞洲地區知名度最高、歷史最久的「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堂堂邁入二十週年,將於10月1日-10月5日在真善美戲院登場,再度與觀眾用影像對話。8月31日起在兩廳院文化生活OPENTIX開始售票!透過影展的影片展演,讓臺灣觀眾有機會認識世界各地的人們所遭遇的處境與故事,提供各種生命經驗。期待能與臺灣觀眾一同探索、共學文化的多樣性,體悟全球人文資產的豐沛與多彩,從而反思臺灣當前面對瞬息萬變的處境,可能的因應方式。 2021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的關懷議題定調在:「新日常(New Normals)」。本屆影展主題是由研究流行文化與大眾媒體的人類學家、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司黛蕊(Teri J. Silvio)構思而成,內容聚焦在呈現全球新日常處境下各地人們的多元反應。為了表達人類學研究視角對主題的多義性與多貌性詮釋,她還特別將英文中大家常說的“New Normal”加上s,彰顯新日常的複數存在。為了順應新日常數位溝通模式的普及化,本屆影展首度嘗試每集以專題型態,每週一三五上架Podcast宣傳模式,邀請策展人、策展團隊、專家學者與入圍導演進行與談分享,聊聊策展及鏡頭下的故事。
影展20週年,經歷了那些故事?TIEFF的創立和20年的演變與發展又有哪些精采的幕後大小事?2021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Podcast壓軸場,特別邀請到影展創辦人暨第一第二屆總策劃和負責人胡台麗老師,來分享影展二十年的發展故事。
與談人簡介: 胡台麗老師是台灣民族誌紀錄片的先驅,也是一位影像人類學家。老師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的前所長,目前退休後仍從事人類學研究工作及影片拍攝,是中研院民族所的兼任研究員。一手拿筆寫學術論文,另一手拿攝影機拍電影。20年來,老師完成了8部人類學紀錄片,題材包括原住民、榮民、本省籍婦女,以及農村的變遷。老師曾經在22年前寫下這句文字:「如果人類學者不主動站出來攝製民族誌影片,就只好任憑台灣觀眾在采風式的原住民影像中接收訊息。」現在,老師仍是台灣唯一一位密集且大量拍攝民族誌影片的人類學者。
胡台麗的紀錄片作品曾獲得芝加哥國際影展紀錄片類銀牌獎、休斯頓國際影展金牌評審獎、金馬獎紀錄片首獎、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評審特別推薦獎、法國Jean Rouch國際民族誌影展非物質文化傳承推薦獎;以及入圍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競賽片、入圍法國馬賽國際紀錄片影展競賽片、入圍義大利日月國際紀錄片影展競賽片,和獲選參加世界各地著名民族誌影展等。胡台麗導演之《穿過婆家村》是台灣第一部在商業電影院放映的紀錄片,並創下票房佳績,掀起了日後台灣紀錄片在商業電影院公映的風潮。
著作有《媳婦入門》、《婆家村落》、《性與死》、《燃燒憂鬱》、《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等書。
2014年獲教育部頒象徵教育界最高榮譽的「第58屆學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