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时艺见

谈史:悉尼歌剧院的设计恩怨录


Listen Later


约恩·乌松


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这里是磨时艺见。


众所周知,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地标性建筑,它的设计者约恩·乌松(Jørn Oberg Utzon)更是凭借该项目成为2003年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乌松不但在项目建设过半时就离开澳洲,而且至死都没有亲眼见过歌剧院的落成。



悉尼歌剧院


先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1956年。那时,远在丹麦的乌松看到了悉尼歌剧院海外征集设计方案的广告,对于悉尼这个城市一无所知的他,凭借渔村生活经验所迸发的灵感,完成自己的设计图纸,投递给澳洲政府,并且最终从来自30个国家的200多名设计师中脱颖而出



正在进行项目设计的约恩·乌松


方案被采用之后,乌松举家迁往悉尼,并以悉尼歌剧院总设计师的身份开始工作。由于乌松最早在设计方案中提出的椭圆形抛物线水泥屋顶,被证实无法施工之后,团队又耗费数千小时将方案转化为半球形的屋顶设计,但是建筑的过程依旧十分困难。而且,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建筑经费也比原定的追加了近乎四成



悉尼歌剧院设计图纸


此外,乌松与当时新上任的南威尔士州首长卡希尔意见不合,又无法继续支付员工工资。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乌松于1966年宣布辞职,转由彼得·霍尔(Peter Hall)接任总设计师一职。


因为乌松离职前只建好了歌剧院的外壳,内部构造就需要新接任的设计师重新设计,但是却出现空间不合理、音效差等系列问题。于是,澳大利亚政府希望乌松能够重返悉尼、负责整修,却遭到对方拒绝。经过几番协商,最终由乌松的两个儿子负责项目的整修



悉尼歌剧院


1999年,乌松与悉尼政府和解之后,又设计了悉尼歌剧院的新西柱廊,但是他依旧拒绝所有返回澳大利亚的邀请。因此,直至他去世,都没有亲眼看过建成之后的悉尼歌剧院。


以上内容由磨时艺见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磨时艺见,每晚9点,准时更新!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磨时艺见By 磨时艺术


More shows like 磨时艺见

View all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by 不开玩笑JokesAside

不开玩笑 Jokes Aside

99 Listeners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by 阿司为您读书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2 Listeners

三个火呛手 by 思宇_XgEd

三个火呛手

58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