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位國文老師批無恥課綱這件事吧?
這個事件發生也有段時間了,只是我看一看網路的論戰後,產生了一個疑惑:國外的國文課,有類似這種道德教化的功能嗎?
.
道德教化應該是分散在每堂課、甚至是家長的身教上的吧?
語文課的目的,不是在教導學生流利而優美的使用這門語言嗎?
.
在做了一些功課後,我發現德國的國文課還真的是蠻有意思的:
在小學階段,他們先練習拼字跟文法;接著到小五小六的階段後,他們會開始練習表達。
包括寫信、寫小說、寫童話、甚至寫德文詩!
.
等到國高中階段後,他們開始轉變為文學賞析。
高二上學期的課綱叫:「1800年前後的德語文學:浪漫主義是否是啟蒙運動的反抗?」
高二下:「1900年前後的德語文學:危機與新的敘事型態」
高三上:「戰後到至今德語文學:青少年的現實經驗與人生感受。」
.
原來,他們的每篇課文是有按照年代編排的!
如果台灣從現代文學、唐宋詩詞學到先秦文學,是否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文學演變的脈絡呢?
.
當然,這篇podcast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討論而已。
這不是要抨擊誰、也不是說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而是做一個比較以後,我們可以得知我們與他人的不同。
正如同那句馬基維利的話:
.
「當你想要看清一座山時,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下山,到其他的山上去。」
.
喜歡這樣的討論的話,就請餵海獅一條沙丁魚吧~~
也在下面留言給我,我們一起讓這個節目長長久久
https://pay.soundon.fm/……/c4a52812-95c4-46aa-bef6……
(上週收到非常多感人的回覆,在這邊真的要謝謝大家的支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