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同蒙天召的群体——2022年4月3日主日讲章/曾淼传道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2/04/9335c57abaa4d4996a025395eaa3d71f.mp3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很多年前,一位学习哲学、追求真理的年轻人因着专业的缘故接触到了基督教。在此之前,其实已经有不止一位基督徒向他传过福音,但他一直不信。当他进入最高学府、在学术上再次与基督教相遇时,他发觉面对这个信仰如同隔雾看花,总是不能明白。后来在一次中美宗教哲学会议上,他向其中一位知名、又很热心交流的美国基督教学者请教,问在还不完全相信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获得一种贴近了解基督教的进路。那位美国学者回答说:“最好的方式就是生活在一个敬拜上帝的群体里,你去看上帝在他们身上的工作。”后来,这个年轻人就照着那位学者的建议,去到不同的基督徒群体当中,有教会,有学院。在这群人当中,他看到位分大的服侍位分小的,听到一些人生命完全改变的故事,也亲身经历到一种来自“陌生人”的陌生的爱……终于,他内心中层层怀疑的壁垒,一点一点消融了,直到某一刻他完全地投入了基督的怀抱。信主后,他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了基督教经典的出版事业中,以推动属灵阅读来服侍了那个世代。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不禁赞叹那位美国学者的洞见和智慧。也许,他今生都没有机会知道,当年他在异国他乡对一个陌生年轻人说的一句话,后来在神的国度、以及那片土地上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这就是福音的大能!而这福音的大能,是藉着一群蒙恩得救、敬拜上帝的人彰显出来。那这个群体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与其他社会团体有什么分别呢?透过今天的这段经文,我们会再次来认识在耶路撒冷首先领受了圣灵浇灌、受洗归入耶稣基督名下的那一群人。

彼得和约翰在圣殿门口奉耶稣基督的名医好了生来瘸腿之人,这个神迹引发了他们作为使徒第一次单独遭遇逼迫。犹太掌权者恐吓他们,不准他们再奉耶稣的名讲论、教导,被两位使徒勇敢而坚定地拒绝。官府碍于群众舆论——因为百姓都为这个瘸了四十多年的人被医好而赞美上帝,最后无奈之下就把他们给释放了。哈利路亚!使徒们在突如其来的逼迫面前站立住了!可是,那些没在现场的弟兄姐妹,他们会作何反应呢?他们也会像这两位使徒一样勇敢吗?今天的这段经文,其实讲的就是教会作为一个整体面对第一次逼迫时的反应。当然,圣经在这里还没有直接用到“教会”这个词;“教会”这个词要到《使徒行传》的第五章才第一次出现。四章23节说:“二人既被释放,就到会友那里去,把祭司长和长老所说的话都告诉他们。”

“会友”这个词在圣经中只出现过这一次,它的意思可能跟我们想的不太一样。我们今天说到“会友”,是指教会成员;但是这里的“会友”,原文的意思是自己人、家人,是指你们彼此相属的那群人。哇,这么说来,我们就得仔细想想了:我有会友吗?谁是我的会友呢?回想当年,我们从派出所出来、从看守所出来,从居家监禁被释放出来,最先见到的人是谁?我们遇到逼迫和困难时,最先联系和会去分享的人是谁?还有我们会常常惦记、代祷、看望的人是谁?

彼得和约翰他们的会友,就是圣灵降下当天受洗的三千人、和后来每天信主得救的那些人。因为前面说了,他们都一心遵守使徒的教导、彼此团契交往、一起祷告、一起用饭。换句话说,门徒们以神的话语为行事为人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持续不断地过着一种生命深度连接的生活;这种连接之深,到了一个地步,他们甚至彼此分享各自所拥有的一切财物。主耶稣说的那句话我们都印象很深,但有时候会选择性遗忘,就是“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6:21)。所以,凡物公用不是一个诫命,而是圣灵在那群人中大能工作的一个惊人结果和见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群人彼此之间的关系,那就是灵里相通、心相契合、不分你我。或者用保罗劝勉腓立比教会的话来说,就是“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腓2:2)。正是这样一群同蒙天召的人,使得地球上从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叫做“教会”。定义这个群体的不是阶层、不是性别、不是肤色、不是种族、不是地域,而是照着神话语去活的生活方式和在基督里合一的人际关系。

当年我们还在华杰大厦聚会的时候,有一次我邀请了一个初中同学来参加主日聚会。由于我早上有诗班排练,不能迎接她,所以有点担心她找不到。后来我问她,你过来的时候好找吗?她说:“好找,我看好多人都往一个方向走,气质看着都特像,我就跟着上来了。”她说的“气质都特像”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我听了还挺惊讶;现在想起这句话觉得特别感恩,说明那时我们有一种由内而外的聚合力。就好像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久了,就越看越像。

好,我们接着来看使徒们的会友。他们听完了彼得和约翰分享了事情的前前后后,做了什么样的回应呢?他们祷告。事实上,这一段经文主要所记载的,就是信徒们祷告的核心内容——他们听见了,就同心合意地高声向神说:“至高的主,创造天地、海洋和其中一切的主啊,很久以前你曾藉着圣灵,通过你的仆人,我们祖先大卫的口说:‘列国为什么这样愤怒?他们为什么空谋妄想?世上的君王准备征战,掌权者聚集起来对抗上主和他的基督。’事实上,这事就发生在这座城!希律.安提帕、总督本丢.彼拉多、外族人和以色列人全都联合起来对抗你所膏立的圣仆耶稣。然而,他们所做的一切,早就照你的旨意预定了。主啊!现在求你听听他们威吓的话,赐给我们——你的奴仆——有极大的胆量去传讲你的道。求你伸手来医治,又藉着你的圣仆耶稣的名施行神迹奇事(24-30,新普及译本)。他们的祷告当即蒙了上帝的垂听——因为“祷告完毕,聚会的地方就震动起来,众人都被圣灵充满,放胆传讲上帝的道。”(31,新普及译本)

使徒之外的其他门徒们面对这次逼迫,不仅没有被吓倒和退缩,反而迎难而上、直面挑战。虽然不是直接面对官府,但是藉着祷告,他们显出了与使徒们一样的信心和勇气。而上帝即刻的回应,显出他们祷告在了上帝的心意中。这回不仅是使徒们被圣灵充满(4:8),而是所有的门徒们也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31)。 可以说,这次同心合意的祷告,带来了圣灵降临之后的第一次大复兴。

门徒们具体祷告了些什么呢?首先,他们对上帝有正确的认识,称祂为“至高的主”。福音书里门徒们惯常称呼耶稣的那个“主”,是仆人对于主人的称谓;而这里的主,是上帝作为创造万有的创造主和宇宙的主宰。当门徒们这样称呼上帝时,是恰如其分地把自己放在受造的位置上,知道自己是属于上帝的,天地万物也都是属于上帝的。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凡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是显然的”;而且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4:13)。这是一种对上帝主权至深的体认,也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份平安的根本来源。就像我们去到一个人的家里,我们会自然地克制自己不对别人家里的摆设、生活方式、家庭关系作过多评价或干涉,因为我们知道人家才是主人,那份对主权的尊重和体认,就会带出我们言行举止的界限和分寸。我们越充分地默想和体会——这是天父世界,我们就越会对周遭发生的事情作出合宜的反应——既不袖手旁观,也不行义过分。所以,虽然疫情、铁链女、俄乌战争让我们揪心,我们依然可以祷告说:至高的主啊,你是创造天地万有的那一位,这世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你都知道,也都掌管。

其次,门徒们在祷告中直接引用圣经,将心思意念浸泡在神的话语里。他们所引用的经文是诗篇第二篇的1、2节。当他们透过神的话语去看,就发现现在所遭遇的这一切,不正是这两节经文中所描述的情形吗?希律和彼拉多是世上的君王、臣宰和外邦人,祭司和犹太官长则是以色列人,而他们都一齐起来抵挡耶稣。这样看来,这一切无非是上帝已经预定一定会发生之事的应验。由此可见,福音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场宇宙性的争战——一方面,耶稣将我们从黑暗权势下拯救出来、带我们进入光明的国度;另一方面,依然伏在撒旦权势下的力量就来逼迫这群有着耶稣生命的新人。

最后,门徒们不让惧怕占据他们的心,求神赐给他们勇气继续讲道,也求神继续行神迹、医治疾病。面对当局的逼迫,他们向神坦然承认受到恐吓;但是他们并没有针对那些人祷告什么,只是云淡风轻地向神陈明、并且将这个情况交托给神。而他们真正向神求的,却是继续做神要他们做的事——就是为复活的耶稣作见证,也求神继续做祂该做的事——就是以大能来释放那些被掳的和医治那些破碎的心灵。从这个角度来说,福音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工作——上帝行大能医治疾病,人放胆传讲神的道。

这段祷告是《使徒行传》中所记载的最长的一段祷告,显然是被路加当作一个值得效法的典范。如果从这段内容来总结祷告是什么的话,我想祷告可以说是——在与神和好的关系中、以神的话语回应、突破人生际遇的现实和自我的局限。门徒们遇到逼迫求赐勇气的这段祷告,真实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一种不一样的生命状态。当年,耶稣向门徒们预言自己的受难与复活,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太16:22) 耶稣听了以后怎么说?他对彼得说:“撒旦,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太16:23) 如今,当门徒们独自面对逼迫时,不仅彼得不再顺从人的意思,所有的门徒们都为着福音活出了“向死而生”!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两个这样祷告,而是“同心合意地高声向神说”(24)。想象一下,他们的信心多么饱满,他们的合一又是多么有力量!他们深信自己所做的事是出于神、忠于神,也清清楚楚地看到惟独神的大能所能成就的事情,就笃定不疑、绝不退后,继续勇敢地为着福音争战。

或许现在,这群人的形象慢慢在我们眼前清晰了起来——这的的确确是一群在地上为天国打那美好之仗的天路客。这个同蒙天召的群体彼此忠诚、相互属于、同心祷告、扎根话语、勇敢传讲耶稣——为的是让更多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被真光照亮,得蒙拯救和医治。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我们都知道,想要真正活出这样的群体是何等地难!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会友”这个词只出现了一次、且只出现在这里。从保罗的书信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教会当中各式各样的问题。可能唯一比较接近的就是腓立比教会了,因为他们“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腓1:5)。保罗在给他们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身处罗马的监禁,然而他说,“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腓1:12),正如当初使徒和会友们所认信的那样。

今天,许多弟兄姐妹、尤其是信主年日比较久的基督徒,都苦恼与自己生命的枯干和瓶颈。固然,外在的压力、聚会的艰难是我们实实在在面对的挑战;但是当我思想耶路撒冷这群会友的祷告,再来反思自己的生命和教会的光景,我想或许我们在祷告的方向上和生活的重心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活出信仰、也想看到我们的下一代继续跟随耶稣基督,那就让我们效法耶路撒冷的初代门徒,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认认真真地为着福音而活!阿门!

The post 同蒙天召的群体——2022年4月3日主日讲章/曾淼传道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7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5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