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Vol.32我邀请了在MSC咨询(一家专注可持续领域的咨询公司)独立孵化的乡村社会组织——【乡兴社】的负责人菜菜,做为前广告人的她现在投身到了乡村振兴的行列。过去几年她先后主导了四川大凉山、萧山楼塔镇、景宁澄照乡、湖南牙屯堡镇等多地的乡村振兴实践
这次请菜菜来坐客【循环往复】也是希望她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企业可以如何助力乡村以及她在乡村中做过的一些有趣文化挖掘
因为菜菜行程的关系我们这期播客约在了一个公共展厅来进行录制,可能会有一点嘈杂的背景音,也请大家多多担待~文中的视频及图片我将放在公众号【循环往复podcast】中,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部分剧透——音频时间轴
音乐人小河的寻谣计划——用音乐还原当地的文化传承
00:01:43
我们会去思考怎样的项目真的可以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会投身到这个行业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商业和公益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可以实现更好更有价值的事情
00:02:32
在湖南的侗族乡村做文化传承时在思考所谓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去帮他设计一个很美的产品卖出去吗?还是让他们自己参与进来传承自己的文化?
那里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侗歌特别土不想学习,想要去接触那些流行文化,他们认为流行的是更高级的。我在想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东西很好、很美
00:06:00
在一个乡建的场合碰到小河老师,我说想在侗族少数民族地区一起合作。但他一直在城市做,没有在乡村做过。侗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它的语言学习门槛比较高。
但我仍然觉得需要一个外界的刺激来告诉他们自己的文化特别棒,我就想找一个特别平易近人的音乐人来合作,因为很多艺术家是带着自己的创作理念过来,他更多的是去索取,而不是给予
00:07:12
结果特别好,我们这次活动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我们找到了 80 多首没有被收录的侗族歌谣。我们也挖到一些奶奶辈的人小时候玩游戏唱的歌谣。
他们在回忆那首歌的时候,把之前的游戏也回忆起来了,然后就在自己世世代代传承的鼓楼下一个残破的凉亭里带着自己的孙辈边玩游戏边唱歌,这个场景特别感人
00:08:49
侗族人有一项传统乐器芦笙,小河觉得声音特别像远古的地方飘过来的,侗族人吹的拍子和现代拍子是不一样的,他们和小河一起演奏的时候也会去磨合尝试加入一些现代节奏。当时北京卫视有一个纪录片项目,帮我们全程拍摄了一个很棒的纪录片
视频发出来后,很多其他村的人说看到这个让他想起小时候的事情,他们现在才发现现在虽说都出去打工了,但这些文化和音乐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也想为自己文化的传承做点什么
这就激发了村民对文化传承的内生动力。这种内生动力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热爱,而不是我们外人说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虽然他们做的一些东西可能不精致但却是非常打动人的
乡村美育——还原文化的在地性与原发性
00:11:55
用文化的角度去切入乡村会容易跟当地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包括我们做的乡村教育和乡村美育。很多教育的问题是结构化问题,个人其实改变不了什么
但我们想在乡村打开一扇窗,让孩子有一个管道可以接触外界,同时更好的去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土地
我们90后和乡村是有一点脱节,我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乡村。乡村的变化成长也是渐进的,我们在乡村做公共图书馆就碰到了很多困难,才发现乡村家长的养育压力很大
00:16:30-00:19:52
夏令营、音乐会、建筑课上老师通过分享和展示自己的日常而给孩子种下的学科知识种子
乡村的创伤——留守儿童的隔代养育,手机成为唯一的消遣和镇静剂
00:20:23
乡村被压榨太久了,它一直是被吸血的过程。但城市给了它什么?其实什么都没给,城市给它的都是一些创伤
因为劳动力外流,很多乡村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那些爷爷奶奶隔代养育的负担很重
又要下地干活还要带两三个孩子,真的特别累。他也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就只能给一个手机让孩子玩,把手机作为镇静剂
这些我们看到的东西我们要怎么样去回应?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值得更多人去看见,更需要让更多青年人参与到乡村教育中
与小河的二次合作——在音乐之外加入更多的文化挖掘纬度
00:22:15
我们第二次做寻谣计划,加上了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观察纬度,看到了更丰富的内容。我们后来做了一个展览,把每天复盘的记录打印出来,让这个活动不仅是寻谣,而是一个既在非在的状态,通过观察去思考这项行动
00:24:07
种子教师的培训计划,让所有事情都能自我造血,持续下去
00:29:46——00:32:55
在广告行业时对无价值的流量产生了厌倦和怀疑,觉得投放的巨额广告费值得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不想再做社会的螺丝钉!不想再做违背自己价值观的事情!
去拍真正的乡村,而不是城市里想象出来的乡村!
00:34:11
外界对可持续社会价值项目的质疑,会不会只是流于形式或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告?
00:36:20
我常常觉得自己在村子里做的事情还不够多,不够专业。我们基本上都是在项目碰壁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村民承担后果的。但他们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宽容度
有时候你没法想象,竟然可以进入到一个乡村,他可以无私的跟你做那么多的配合。他也花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来跟你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甚至他跟你讨论说我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要怎么样调动村民一起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已经有很多超预期的收获了,这已经是我能够收获的最大值了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微信:Hval-xuxin
Vol.32我邀请了在MSC咨询(一家专注可持续领域的咨询公司)独立孵化的乡村社会组织——【乡兴社】的负责人菜菜,做为前广告人的她现在投身到了乡村振兴的行列。过去几年她先后主导了四川大凉山、萧山楼塔镇、景宁澄照乡、湖南牙屯堡镇等多地的乡村振兴实践
这次请菜菜来坐客【循环往复】也是希望她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企业可以如何助力乡村以及她在乡村中做过的一些有趣文化挖掘
因为菜菜行程的关系我们这期播客约在了一个公共展厅来进行录制,可能会有一点嘈杂的背景音,也请大家多多担待~文中的视频及图片我将放在公众号【循环往复podcast】中,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部分剧透——音频时间轴
音乐人小河的寻谣计划——用音乐还原当地的文化传承
00:01:43
我们会去思考怎样的项目真的可以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会投身到这个行业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商业和公益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可以实现更好更有价值的事情
00:02:32
在湖南的侗族乡村做文化传承时在思考所谓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去帮他设计一个很美的产品卖出去吗?还是让他们自己参与进来传承自己的文化?
那里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侗歌特别土不想学习,想要去接触那些流行文化,他们认为流行的是更高级的。我在想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东西很好、很美
00:06:00
在一个乡建的场合碰到小河老师,我说想在侗族少数民族地区一起合作。但他一直在城市做,没有在乡村做过。侗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它的语言学习门槛比较高。
但我仍然觉得需要一个外界的刺激来告诉他们自己的文化特别棒,我就想找一个特别平易近人的音乐人来合作,因为很多艺术家是带着自己的创作理念过来,他更多的是去索取,而不是给予
00:07:12
结果特别好,我们这次活动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我们找到了 80 多首没有被收录的侗族歌谣。我们也挖到一些奶奶辈的人小时候玩游戏唱的歌谣。
他们在回忆那首歌的时候,把之前的游戏也回忆起来了,然后就在自己世世代代传承的鼓楼下一个残破的凉亭里带着自己的孙辈边玩游戏边唱歌,这个场景特别感人
00:08:49
侗族人有一项传统乐器芦笙,小河觉得声音特别像远古的地方飘过来的,侗族人吹的拍子和现代拍子是不一样的,他们和小河一起演奏的时候也会去磨合尝试加入一些现代节奏。当时北京卫视有一个纪录片项目,帮我们全程拍摄了一个很棒的纪录片
视频发出来后,很多其他村的人说看到这个让他想起小时候的事情,他们现在才发现现在虽说都出去打工了,但这些文化和音乐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也想为自己文化的传承做点什么
这就激发了村民对文化传承的内生动力。这种内生动力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热爱,而不是我们外人说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虽然他们做的一些东西可能不精致但却是非常打动人的
乡村美育——还原文化的在地性与原发性
00:11:55
用文化的角度去切入乡村会容易跟当地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包括我们做的乡村教育和乡村美育。很多教育的问题是结构化问题,个人其实改变不了什么
但我们想在乡村打开一扇窗,让孩子有一个管道可以接触外界,同时更好的去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土地
我们90后和乡村是有一点脱节,我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乡村。乡村的变化成长也是渐进的,我们在乡村做公共图书馆就碰到了很多困难,才发现乡村家长的养育压力很大
00:16:30-00:19:52
夏令营、音乐会、建筑课上老师通过分享和展示自己的日常而给孩子种下的学科知识种子
乡村的创伤——留守儿童的隔代养育,手机成为唯一的消遣和镇静剂
00:20:23
乡村被压榨太久了,它一直是被吸血的过程。但城市给了它什么?其实什么都没给,城市给它的都是一些创伤
因为劳动力外流,很多乡村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那些爷爷奶奶隔代养育的负担很重
又要下地干活还要带两三个孩子,真的特别累。他也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就只能给一个手机让孩子玩,把手机作为镇静剂
这些我们看到的东西我们要怎么样去回应?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值得更多人去看见,更需要让更多青年人参与到乡村教育中
与小河的二次合作——在音乐之外加入更多的文化挖掘纬度
00:22:15
我们第二次做寻谣计划,加上了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观察纬度,看到了更丰富的内容。我们后来做了一个展览,把每天复盘的记录打印出来,让这个活动不仅是寻谣,而是一个既在非在的状态,通过观察去思考这项行动
00:24:07
种子教师的培训计划,让所有事情都能自我造血,持续下去
00:29:46——00:32:55
在广告行业时对无价值的流量产生了厌倦和怀疑,觉得投放的巨额广告费值得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不想再做社会的螺丝钉!不想再做违背自己价值观的事情!
去拍真正的乡村,而不是城市里想象出来的乡村!
00:34:11
外界对可持续社会价值项目的质疑,会不会只是流于形式或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告?
00:36:20
我常常觉得自己在村子里做的事情还不够多,不够专业。我们基本上都是在项目碰壁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村民承担后果的。但他们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宽容度
有时候你没法想象,竟然可以进入到一个乡村,他可以无私的跟你做那么多的配合。他也花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来跟你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甚至他跟你讨论说我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要怎么样调动村民一起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已经有很多超预期的收获了,这已经是我能够收获的最大值了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微信:Hval-xuxin
21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