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为什么作这事呢? ——2022年10月16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2/10/e50436a75b1a77d2a32a07038cb58972.mp3

 

证道经文:使徒行传 14:8-20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无论是外出宣教还是做其他圣工,都免不了要遭遇各种各样的处境与挑战,有时是微风细雨,有时则是暴风骤雨。主的工人必须像保罗所说的那样:“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 4:12)指望一帆风顺是不切实际的,也没有一招吃遍天下的捷径。因为这世界是多面的,魔鬼撒旦更是狡猾异常的。

以这样的角度观察,保罗与巴拿巴到目前为止在宣教旅程中的遭遇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帕弗是晴空无雨,大大得胜;彼西底的安提阿是微风细雨,所遭遇的逼迫还算“比较文明”;以哥念是山雨欲来,虽危机四伏,但却得以及时逃脱;今天这段经文所记载的,则是狂风暴雨,保罗因此险些丧命。路司得的遭遇,尽管是“使徒行传”所记载保罗服侍过程中最危险的经历,但这位英勇无畏的使徒依旧能够靠主得胜!

今天这段证道经文可以用“反应”一词作为分享的主题线索——从那位生来瘸腿的人,到路司得众人,再到使徒们,最后到追踪而至的犹太人、被挑唆的路司得人以及被迫害的使徒们,环环相扣,惊心动魄——而这一切都源于福音和传福音的使徒,这两者又都源于教会的元首、我们的主救主耶稣基督。

瘸子的反应

保罗一行逃离了危机四伏的以哥念来到路司得,没有任何犹豫与胆怯,而是立即着手新工场的福音工作。这城里的犹太人似乎不多,可能没有犹太会堂。因此,保罗他们不得不一改以往从犹太会堂开始传福音的策略,沿途随走随传,对路人讲道——路司得的传奇故事就由此开始。

对使徒所传福音做出积极回应的竟是一位“两脚无力、生来是瘸腿、从来没有走过”的人!也许他经常在这附近,也可能只是今天“碰巧”赶上了,但他却没有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留心听使徒讲道,并因此引起了保罗的注意,因为经文记载:“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于是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神迹随即发生!福音的大能借着使徒与这位瘸腿之人再次彰显,正应了主耶稣自己对门徒所说过的话:“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约 9:3)

经文说保罗看出这人有信心,可得痊愈。保罗有使徒的职分与权柄,又被圣灵充满,当然能看透万事。我们在实际的服侍中,往往达不到这样的灵性与生命状态,也就不容易看出来,或者自以为是地盲目宣告。圣经的原则是“要照着 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自己合乎中道”(罗 12:3),既不盲目自大,也不胆怯害怕。

这里所说的信心,除了相信使徒所传的福音、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以外,是否还包含其他的意思呢?对比当年使徒彼得在圣殿的美门口医治另一位瘸子时,“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徒 3:5)来看,这里的瘸子可能也对使徒保罗有所期待,指望得着些什么。尽管不一定是能起来行走,但他显然不想错过眼前的机会空手而归,就像当年美门口的那位一样。主耶稣的应许是:“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 7:7) 不仅如此,神的恩典与大能更是超乎想象,这两位瘸子都立时得了医治,以致能跳起来(非常生动!)行走。这是“因信称义”的典型实例,为要证明耶稣基督才是那位使“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路 7:22)的独一真神的儿子。

路加的记载可能是有意对比外邦人的使徒保罗与犹太人的使徒彼得,以此显明他们使徒的身份、权柄与能力都是一样的,都来自于呼召他们的主耶稣基督,以免在犹太与外邦教会中分门别类,从而保守教会的合一。

这段经文也鼓励我们大胆传福音,因为总有神预定的得救之人在等着听道,并因此归信主耶稣基督,就像这位瘸子一样。只是神的预备可能与我们自以为的不一样,什么人都有可能。我们在做主的圣工时切不可心怀成见,那样很容易错失或是拦阻神的工作。

路司得人的反应

当众的神迹必定产生轰动的效果,犹太与外邦都一样,否则怎么叫神迹呢?当年彼得美门口的神迹叫犹太人满心希奇惊讶,归荣耀与神。现在保罗在路司得所行的神迹,所产生的效果更是令人惊讶,颇有点“空前绝后”的味道。

路司得人竟然认为“有神藉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这样激烈而荒唐的反应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但如果你知道流行于当地的神话传说,也就不会那么惊讶了。神话传说的大意是说:希腊主神宙斯(古译丢斯)和众神的信使希耳米曾化身凡人光临路司得城,但除了一对老夫妇以外,全城竟再没有别人接待他们。于是,两位神明大为恼火,降灾除灭了老夫妇以外其余的众人,这令路司得人刻骨铭心、耿耿于怀。

现在路司得人亲眼目睹保罗与巴拿巴二人以及所行的神迹,联想到那个神话传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大概巴拿巴长得仪表堂堂,保罗则是出头传讲福音之人,于是众人认定巴拿巴为主神宙斯,保罗则为信使希耳米——两位神明又一次降临了!这可是千载难逢补救的机会,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次错过了。于是,全城的人奔走相告,以致连城外宙斯庙的祭司都紧急行动起来,来朝拜他们自以为的神明,为要大献虔诚与热心。

由此可见,面对眼前所发生的事,特别是神迹奇事这一类超常规之事,人们总是会依据自身固有的信仰、文化、传统等观念加以解释,并据此作出回应,就像中国人对任何事都流行阴谋论的解读一样。作为对这些因素陌生的外来之人,有时难免会感到困惑不解。为此,宣教培训强调对当地文化、风俗及历史的了解,目的就是为使宣教士能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从而减少误解,以利于福音的传播。

这同时提醒我们,初到一地开展服侍,若当地人反应强烈,也不要贸然全盘接受,以此沾沾自喜。因为当地人所理解的与你所希望他们理解的,可能相距甚远。人为情感与氛围所影响是合乎情理的,但因此被牵引就不智慧了。愿主的工人能稳行在高处,常常被圣灵充满,从而可以参透万事。

使徒的反应

使徒们显然感受到了路司得人反应的强烈,但由于他们说得是本地吕高尼的方言,使徒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宙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要来向他们献祭,使徒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危险性,于是他们也以非常激烈的方式做出回应,按圣经的记载就是:“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

撕裂衣服,是犹太人极度震惊与悲哀的表达。当年大祭司听见耶稣承认自己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的时候,曾撕开衣服,因他以为主耶稣说了“僭妄的话”。使徒们此时撕开衣服,却是为路司得人深陷偶像崇拜的迷信,以致做出向人献祭的疯狂之举而悲哀。跳进众人之中,表明了使徒们企图拦阻众人,不要继续犯罪的急切心情。而喊着说,不仅是为拦阻众人,而且也显明使徒们借此机会,向在场的祭司及众人宣讲真道,正应了后来保罗吩咐路司得人提摩太的话:“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 4:2)

保罗与巴拿巴的讲道尽管简短,但包含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质问众人“为什么作这事呢?”从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入手切入主题,是相互沟通的基本方式,也能自然而然地抓住众人。

二是强调使徒们也是人,与路司得人一样,并不是神明。圣经强调神是唯一的造物主,世上的一切,包括人,都不过是受造物而已,不可能与神等量齐观。外邦人因为不认识真理,故混淆了神人之间的界限,甚至把人抬上神坛,以致犯下僭妄与亵渎之罪。保罗与巴拿巴在此也不提自己使徒的职分,同样是为避免引起误解。

三是强调使徒来此的目的,也就是他们正在做的,恰恰与路司得人所期待的相反,就是为要引领他们通过福音认识真神,从而脱离这一切虚妄,包括路司得人眼下的所作所为。路司得人以前不认识真神,陷入偶像崇拜的迷信之中,也是出于神的安排,因为神的时间还没有到。但即便是在这些看似虚空的年日,神依旧施恩保守他们直到如今,以便他们有机会听到福音。如今神的时间已到,于是使徒们来到这路司得城传扬福音,叫众人因此可以出黑暗入光明,不再行虚妄之事。既然如此,路司得人理应立即停止这些迷信之举,专心听使徒所传讲的福音。

使徒们的回应也给我们为主做工时的几点提醒:当遭遇极端情况时,要及时做出正确的回应,此时切忌犹豫不决,以免事态不可收拾。回应的方式也往往与平时不同,因为非常时期理当采取非常的措施。

但同时必须保持冷静,以免因急躁或惊慌而落入试探之中。比如,使徒们在此就不能将错就错,试图就着路司得人的思路展开工作,那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造成误解与混乱。汉贼不两立,宙斯与主耶稣,希耳米与使徒能有什么关联呢?前者为假,后者为真,彼此完全不容。但后来保罗在雅典时,那个“未识之神”却可以利用,不会造成误解,因为雅典人确实从未听说过这位独一的真神。

传福音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对于像路司得这样没有旧约背景的外邦人,从普遍恩典的创造论开始,是常见的切入方式。保罗后来在雅典布道,以及“罗马书”中同样都是依循这一进路。同时,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讲道的内容必须简明扼要,直奔主题,细节等以后有机会时再慢慢梳理。

使徒们的激烈反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祭司及众人终止了献祭的事,危机得以暂时化解。但路加记载不过是“仅仅”而已,预示着危机并未完全消失,依旧有再次爆发的可能。

犹太人、路司得人及使徒的反应

果然,随着犹太人的到来,路司得人被挑唆,危机再次爆发。属灵争战常是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既有逼迫,又有试探。但使徒们虽“经过死荫的幽谷”,却依旧靠主得胜——路司得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

犹太人真的很执着,他们一路从彼西底的安提阿和以哥念追踪而来,定要将使徒置于死地,从而阻止福音的传播与教会的建立。他们本是神的选民,主耶稣道成肉身也取了犹太人的身份,但他们却一再悖逆,成为初代教会福音最大的拦阻。作为外邦人使徒的保罗,一生深受其害,这一次甚至险些丧命。但保罗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同胞,甚至愿意为此与主分离,实在令人动容。

路司得人一如既往地狂热,一经挑唆,立即死灰复燃,再次燃起熊熊大火。只不过这一次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上一次是要把保罗当做神明,这一次却是拿石头要打死他。

其实路司得人这样的反应也不奇怪。保罗和巴拿巴既然坚持自己是人而不是神,就等于让路司得的祭司和众人再次出丑,因为这一次又错了。可以想象他们退去时的尴尬与怨恨,现在受犹太人的挑唆,又来了帮手,正可以趁机施行报复。于是,邪恶的势力就联合在一起,对使徒保罗下了毒手。

由此可见人心的善变与恶毒。你以为那些高抬你的人是真心对你吗?其实未必,不过是为满足他们自己的私欲而已。你如果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不能为其所用,翻脸不过就在刹那之间。当年主耶稣有类似的经历,使徒保罗也有,我们同样不可能避免。

也许是因为保罗说话领首,言辞犀利,暴民就拿石头打他,就像当年司提反所遭遇的那样。保罗遭遇的迫害非常严重,以致众人都以为他死了。暴民把他拖出城外,意思是弃尸荒野;门徒们却围着他,为他悲伤并恳切祷告。但保罗见主的时候还远未到,正如“传道书”所说:“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传 3:1-2)。因为后面还有许多的工场等待他去开拓,于是这位使徒犹如从死里复活一般,竟再次出现在路司得城里。

使徒保罗实在是刚强,令人钦佩!他既不顾身体的疼痛,也不怕暴民的迫害,毅然回到城中。这不仅可以坚固路司得教会,鼓励他们靠主得胜;而且可以再次向路司得人见证福音的大能与主耶稣的保守。什么叫“万事互相效力”?这就是最鲜活的注释。

无论是宣教还是其他的圣工,都可能遭遇危险,都需要做好付代价,乃至殉道的准备。作为宣教士或教会领袖,更是义不容辞。当然生命与事工都在主的手中,时候未到,纵然遭遇危险,但依旧可以安然度过,就像保罗这次一样。

保罗与巴拿巴的路司得之行决非徒然。当他们离开时,留下了门徒,路司得的基督教会得以建立并初步坚固。这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保罗亲密同工与属灵儿子的提摩太。保罗在本次旅行的回程以及后来的宣教途中也多次造访此城。

最后,我们以使徒保罗写给罗马教会之信中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证道——这既是保罗自己服侍的感受与写照,又是给历世历代为主做工之圣徒的劝勉,更是主对其仆人的期望——愿我们一生忠心,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

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 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谁能控告 神所拣选的人呢?有 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 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 8:31-39)

阿们!

在主里纪念所有为主的名争战的兄弟教会、牧者和弟兄姊妹们!
求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

The post 为什么作这事呢? ——2022年10月16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8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7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