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條路

為台灣文學奮力的詩人羊子喬


Listen Later

作家向陽老師說:子喬兄以詩和散文崛起於1970年代台灣文壇,早有文名,他的散文集《太陽手記》於1974年由水芙蓉出版,當時我才大二,捧讀他的散文,心嚮往之;也知道他是主流詩社的同仁,而主流是老師初習現代詩的必讀和投稿的詩刊。但等到與他認識時,老師已退伍來北,在海山卡片上班,也和一群詩友創辦了《陽光小集》,因為詩人黃進蓮的介紹,兩人這才相識,當時他已在遠景出版社擔任主編,影響台灣文學研究的關鍵選集《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十二冊,就是在他擔任主編時著手整編所成。當時的子喬兄,意氣風發,言談豪邁,他們也就因為詩和這套全集成了常相往來的朋友。

老師說:真正和子喬兄協力工作,無話不談,則是1982年秋天老師進入自立晚報編副刊之後,也已經過世的詩人杜文靖兄,和羊子喬此時正協力鹽分地帶文藝營營務,我因職務的關係,每年都要和他們兩人一起工作,討論邀請作家名單、排課表,聯絡作家,確定後再於自立副刊刊登預告,以及預編文藝營當天的副刊上的作家演講稿;再加上文藝營五天朝夕相處,晚上大夥聊天,有六年之久。子喬兄、進蓮兄和鹽分地帶的詩友們為了延續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的香火,可說用盡心力,讓老師相當感佩。

老師進入政新聞系博士班就讀,羊子喬則進入立委彭百顯辦公室擔任主任。印象最深刻的是,1995年5月30日,他協助台灣筆會與彭百顯辦公室在立法院舉辦了一場「大學文學院應設台灣文學系」的公聽會,由彭百顯和當時的台灣筆會會長李魁賢共同主持。這場公聽會正式向台灣政府及社會要求應在大學廣設台灣文學系,可說是點燃了第一把台灣文學設系的火炬,影響非常深遠。

1997年,彭百顯當選南投縣長,子喬兄也因此獲延聘進入縣府,擔任縣長機要秘書,這四年他為老師的故鄉南投規劃了「玉山文學獎」和「駐縣作家」這兩個重要的幾項,以玉山為南投縣文學獎之名,足見他作為詩人的命名巧思,駐縣作家前後舉辦兩屆,分別延聘陳若曦、吳晟到南投縣駐縣寫作。這個壯舉使得使南投縣的文學氛圍增強甚多。

他年輕時就揚名文壇,詩文雙擅,也曾任台灣最重要的文學出版社遠景的主編,是一個能寫能編能論的文壇英才,但他的中年人生,並不順利如意;他心心念念於台灣文學的重建,從日治文學的整編、台灣文學設系的推動,到以詩文為西拉雅文化發聲,則一路如一,從不動搖,也以他的生命為此付出。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寫作這條路By 徐凡, Rti


More shows like 寫作這條路

View all
阿愷之聲Podcast by 阿愷之聲相當有限公司

阿愷之聲Podcast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