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惟义人必因信得生——2019年12月1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Listen Later

经文:哈巴谷书2章

回应诗歌:141首《南风吹来北风兴起》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上一周小白牧师分享了《哈巴谷书》第一章,我们今天要接着分享第二章。

「祷告」

一、概述

上一周小白牧师已经分享了《哈巴谷书》的背景。哈巴谷先知服侍的时代正是犹大灭亡的前夕,这时的犹大国不仅在政治上风雨飘摇,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灵性和道德陷入极度的黑暗和败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哈巴谷先知怀着沉痛的心情向上帝求问,甚至可以说是追问:“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哈1:3)”而上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祂将要兴起巴比伦刑罚犹大。但对上帝的这个回答哈巴谷先知很难理解和接受,因为在他看来巴比伦比犹大更坏,让更恶的胜过比他义的真的好吗?上帝这么做岂不是没有拯救犹大,反而让情况变得更糟糕了吗?所以,哈巴谷先知再向上帝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行诡诈的,你为何看着不理呢?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你为何静默不语呢?(哈1:13)”。以上就是《哈巴谷书》第一章的内容,就是哈巴谷的两个问题和上帝的一次回答。而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第二章,就是上帝回答哈巴谷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哈巴谷书》第二章一共20节,第1节描述哈巴谷先知如何切切的寻求上帝。第2~20节则全部都是上帝的回应,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2部分。2~5节概括了上帝对先知问题的全部答案:第一、上帝完全知道巴比伦的不义,完全知道它如何自高自大、狂傲、诡诈、贪婪和种种侵略的行径;第二、上帝已经定下了审判巴比伦的计划,上帝决不会任凭罪恶泛滥而无所作为,但是上帝自有祂的时间表,所以神的子民需要忍耐等候;第三、义人必因信得生。

而6~20则包括对巴比伦的5项指控并预言上帝的审判。6~8节指出巴比伦的第一项罪——“祸哉!迦勒底人,你增添不属自己的财物,多多取人的当头,要到几时为止呢?(哈2:6)”、9~11节指出巴比伦的第二项罪——“为本家积蓄不义之财、在高处搭窝、指望免灾的有祸了!(哈2:9)”、12~14节是巴比伦的第三项罪——“以人血建城、以罪孽立邑的有祸了!(哈2:12)”、15~17节是第四项罪——“给人酒喝、又加上毒物、使他喝醉、好看见他下体的有祸了!(哈2:15)”、18~20节是第五项罪——“对木偶说:醒起!对哑巴石像说:起来!那人有祸了!(哈2:19)”。

接下来就让我们逐一思想这三部分的信息。

二、1节——哈巴谷寻求上帝

1、迫切的寻求

在第二章中虽然只有第1节提到哈巴谷的表现,但是这一节足以让我们看出先知寻求上帝的态度。第1节说“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楼上观看”。“守望所”和“望楼”就是哨兵瞭望的地方。圣经常用守望来比喻先知的工作,意思是先知应当警醒,应当比常人更敏感于上帝的作为,守望者的角色是及时发出警报,而先知的角色也正在于要早早明白神的心意并发出呼吁。咱们教会取名叫“守望”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希望我们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能够保持清醒和警醒,也希望我们对神在这个时代的工作是敏感的而不是迟钝的,还有就是希望我们有勇气发出先知的声音,而不因为懦弱而沉默。如果我们迟钝、懒散又胆怯,那么我们就实在不配再叫“守望”。其实神的心意对他的教会和百姓都是如此,所有教会都当警醒,每个基督徒也都当刚强壮胆勇于发声。


守望除了表示警醒,在此也代表一种急切的心情。哈巴谷并非不知道神的计划,但他对上帝的第一次回答仍存疑虑,所以他要在别人都休息,都睡觉的时候起来寻求神。圣经在此并没有说哈巴谷多少次来到守望所和望楼观看和祷告,很可能不止一次。正如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三次祷告神,他才预备好去面对前面的十字架。同样,哈巴谷先知也可能无数次如同守望者,在别人照常生活、照常娱乐、照常睡觉时,他却迫切的来到神面前寻求。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如同守望者一般的警醒和迫切,就是先知寻求神的特点之一,也是我们都应追求的祷告态度。我们都明白神的旨意吗?对神的旨意我们都没有疑问?都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吗?恐怕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对神的旨意不明白,不理解,也不情愿接受,却不寻求神,也不反复追问他呢?求主怜悯我们,愿我们都有迫切寻求神的心,但愿我们无论在认识神的旨意上,还是在宣讲神的旨意上,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守望者!

2、与神对话

在第一节的下半部分,哈巴谷先知说他要在望楼上“看耶和华对我说什么话,我可用什么话向他诉冤”。这一句描述了先知准备如何和上帝对话,这个对话既包括他要仔细听神的启示,也包括他要向神坦诚的表达自己,还意味着哈巴谷准备和神你来我往的辩论,“我可用什么话向他诉冤”说明哈巴谷想要设法说服神。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认为先知如此寻求神怎么样呢?是我们的榜样?还是反面典型呢?我们透过《约伯记》、《诗篇》,还有《约拿书》,就可以知道,其实上帝并不怕人的质疑,上帝也不会怪罪人有情绪或者对他的旨意不理解,他反而乐意与人对话,向人显现、赐人启示,以致使那真正愿意寻求他的都能重拾信心、获得安慰。所以,对于哈巴谷先知的“放肆”,我说“放肆”是加了引号的,意思不是说哈巴谷先知不敬畏神,而是指他在寻求神上是真诚、真实和大胆的。而对这样的寻求态度,我相信上帝不仅不会怪罪,反而是喜悦和鼓励的。

此外,哈巴谷先知与神对话的模式也显示出有效寻求神应当具备的三点要素:第一,寻求神要花足够的时间。无论读经还是祷告,如果既包括思想神的心意,也包括整理自己的内心,还包括人和神之间反复的求问和辩论,我们想这样的寻求岂能匆匆完成呢?

其次,寻求神应当深思熟虑。深思熟虑的意思是仔细思想神的话语,也深刻反省自己的观念和感受,这样我们才能真知道我们的意思和神的意思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所在,然后我们才知道要向神求什么或者与神辩论什么。如果我们的思考不深入,我们的祷告就会不知所云,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内心如何,我们也就难以分辨神对我说了什么。林前14:20节说【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心志”这个词在圣经中只出现过这一次,它的原意就是“理解和思想”。所以保罗的意思很明显,就是鼓励信徒都应当善于思考和思想,而不应任凭自己头脑简单、思想混乱。一个人的思想能力也是他成熟度的标志,神的心意明显是愿我们都成熟如成年人,而非停留在小孩子的程度。当然小孩子也能够认识神,但是上帝启示小孩子的方式和启示大人的方式肯定不同,上帝对小孩子的托付和对大人的托付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愿意上帝对我们如同对一个成年人还是如同对一个儿童呢?

第三,寻求神难免经历冲突和碰撞。有人用“雕削”这个词来形容基督徒的信仰经历。“雕削”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意味着被上帝加工改造,二是意味着痛苦折磨。我们可以想象,活人像木头一样被“刀砍斧凿”怎能没感觉,怎能不痛苦呢?当然这个痛苦主要不是指肉体,而是指心灵。因为这样的改造是要我们放弃老我的价值观、旧的生活方式,习惯的安全区和舒适区,这样人怎能不忐忑、不纠结、不害怕呢?所以,我们很多基督徒虽然信主多年其实却一直在回避这种信仰上磨合,一直拒绝上帝的意思和自己的意思冲突,更别说让这种冲突进行到底直至自己彻底降服。有时我们说不知道神的旨意,其实不是真不知道,而是我们对神的意思敬而远之,因为我们不愿意像哈巴谷那样与神辩论,不愿意经历心灵的煎熬,这样最终也就不能与神的意思合二为一。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真愿意寻求神吗?真愿意和神的关系不是表面客气,而是深刻想交吗?如果愿意,我们就当效法哈巴谷,在寻求神的方式和态度上都做出改变。第一,寻求神应当花时间,不应匆忙走过场;第二,寻求神应当深思熟虑,不应既不走心也不动脑;第三,寻求神必然经历心灵的煎熬,我们不应逃避磨合,而要与神摔跤并且坚持到底。求主帮助我们!

三、2~5节——上帝的回答

接下来我们再看上帝如何回答先知哈巴谷的疑惑。2~20全都是上帝的答复,但是第2~5节最重要,因为这4节概括了上帝给出的全部答案,哈巴谷的关切点也都在这几节中解答了,并且这几节也指出我们被神说服的关键所在。

1、神知道

首先,4节上和5节说【4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5 迦勒底人因酒诡诈,狂傲,不住在家中,扩充心欲,好像阴间。他如死不能知足,聚集万国,堆积万民都归自己】这两节就说明对于巴比伦的本质和他的所作所为上帝完全的知道。

我们在信仰上的疑惑之一,就是上帝是否知道。当我们疑惑上帝是否知道时,我们一方面是质疑上帝的知识,哈巴谷的疑惑之一可能就是“上帝知道迦勒底人有多坏吗?”但上帝的回答告诉他,上帝完全知道迦勒底人有多残暴,其实上帝还知道犹大有多悖逆,上帝也知道犹大落到今天的下场是如何一步步沉沦的。而人自己究竟知道多少呢?当我们同情文革中被迫害的官员时,你是否知道他们很多人在以往的政治运动中也迫害过别人呢?当我们对日本的侵略义愤填膺时,你是否了解我们周边的小国是如何写关于中国的历史呢?其实我们人的知识才是有限,并且倾向于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看待问题,所以我们岂有资格质疑上帝的全知和他的公正呢?

其次,人们质疑上帝是否知道的另一层含义是怀疑上帝的良善和慈爱,也就是感受不到上帝的同情。当我们在重病中,在失去挚爱的亲人时,或者在被恶势力欺压时,我们都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上帝知道我的痛苦吗?上帝了解我的遭遇吗?”这疑问说明我在独自承受痛苦,却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和安慰。那么上帝真是良善、慈爱、有怜悯、会同情的神吗?关于这一点,我们并不乏见证人,而且整本圣经也都为此做见证,而其中最大的见证就是上帝使他的儿子道成肉身来到我们中间。我们知道神是全知的,全知的意思是他的知识不会加添,不会减少,不用学习也用不着微服私访或者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道成肉身不是为了使神理解我们,而是为了使我们相信他真知道我们,他也真同情我们。所以,希伯来书的作者鼓励我们说:【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5-16)】主耶稣在复活拉撒路之前在众人面前哭了,更说明神的知道是怎样的知道,这知道既包括知道拉撒路何时死,也知道拉撒路必复活,但他还知道众人的痛苦和难过,所以他哭了,这眼泪就是他同情人的证据。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有一天我们质疑神是否真知道一切并且是否同情我们,那么以上圣经的启示就是回答,然后这个挑战就回到我们面前:神已经见证,我们是否相信呢?

2、神有计划

其次,我们信仰中常见的第二个疑惑是:神如果知道并且同情,那他为什么不介入也不拯救呢?2章3节就回答了这个问题【3 因为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应验,并不虚谎。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这默示就是指这一整章神的启示,特别是指6~20节上帝对巴比伦覆灭的预言。所以,上帝是对罪恶置之不理吗?是对他子民的苦难无动于衷吗?不是的。上帝当然要介入、要拯救,而且不是我们祈求和质疑了他才行动,而是他早就有计划,他从来没有袖手旁观。而且圣经不仅启示了神对犹大余民和巴比伦的计划,神也启示了他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计划。这计划就是藉着弥赛亚使罪人的拯救,这计划早已开展,今天仍在继续。

3、义人因信得生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对我们的疑惑上帝并非没有启示答案,关键是我们能够接受吗?说到底这是信心的考验。我们若相信将来必有绝对公义的审判,我们就不会因为恶人暂时嚣张而愤愤不平了;我们若相信天上有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我们就能看今天的苦楚不过是至暂至轻的了;我们若相信基督再来时我们必要复活,那今生我们就能不怕经历疾病和死亡了。所以在这一段经文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第4节下半句“惟义人因信得生”,这是解决疑惑的最终出路,也是前两个解释能否有效的关键。我们若对神有信心,圣经的话就足够安慰我们。但如果我们不信神有慈爱,有怜悯,有智慧,也不会犯错误,那神的话说的再清楚也不能解决我们的困惑。

“义人因信得生”在新约中被引用了三次,就是罗1:17,加3:11,来10:38。在新约中这一句引申为“因信称义”的道理,但在哈巴谷书中它的原意是犹大余民必因信存活,这个生不是指永生,而是指在被掳之地,在艰难的处境中神的子民仍然会生存下来、甚至会兴旺起来。这一点在历史中已经被印证,那些相信神旨意的虽然被掳却不至灭亡,但那些硬要靠自己的力量,甚至不断依靠势力和权谋争取解放的倒要失败灭亡。

这一节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实在也是特别的提醒。它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的信心坚固,我们就仍然能在今天的处境中看到无数服侍神的机会,我们也仍然能够服侍的轰轰烈烈,有滋有味。我们为什么低沉呢?其实不是环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心的问题。我们灰心不是因为仇敌强大,而是因为我们以为上帝不再掌管。我们气馁也不是因为环境艰难,而是因为我们以为神的计划被破坏被拦阻了。求主开我们的眼睛,愿我们重拾失落的信心,也愿我们再活出信心的见证。

四、6~20节——巴比伦的罪孽

最后我再讲一点关于巴比伦的罪恶。6~20节指出5项巴比伦的罪恶,就是“因贪婪而侵略”、“依靠不义之财”、“靠剥削压榨求繁荣”、“放荡淫乱”和“侍奉偶像”。这几项罪让我想到今天的世界,让我想到这个世界仍然有战乱,有饥荒,有掠夺式开发,有血汗工厂,有对金钱和成功的疯狂崇拜。但我认为,与其说巴比伦代表世界上的某一个最坏的国家,不如说它更是整个人类败坏的缩影。它是败坏的,但又是那么有吸引力,但最终它必要被上帝审判。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愿我们最真实的盼望不要在地上,而应在天上,不要渴望成为巴比伦的公民,而应切切呼求主:“主啊!我愿你来!”阿们!

「祷告」

The post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8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