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提前六11-21节;
前言:
曾淼姊妹上周主日分享了对于一个人来讲何谓真正的利益,主要是从贪财和敬虔的对比上来讲的。今天所分享的经文是整卷提摩太前书的最后一段经文,一方面这段经文是接续上周保罗对提摩太论到一个传道人应有的基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导,另一方面这段经文也是对于整卷提摩太前书关于一个在上帝教会中事奉的教牧工人品格和使命的总结。
一、属神之人的逃避与追求
1.“但你这属神的人”
如果说六章3-10节主要讲到了假教师的特点和本质(其特点是看似敬虔,实则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辞,本质上他们并不看重真道,敬虔只是得利的门路和手段,他们做事不是因为基督的缘故而是出于贪财和谋生)。那么,保罗在11节就以“但”这个转折词,来强调提摩太与这些假教师之间应当有着方向性的不同,他们为今生得利,提摩太要为永生。这种强烈的对比也是对提摩太的一个告诫,你决不能成为那样的人!
因为你是“属神的人”!保罗提醒提摩太与那些看似敬虔实则贪婪的假教师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身份的认知,提摩太乃是属神的人。“属神的人”是一个尊贵而荣耀的称呼,在旧约是专属那些上帝特别拣选为上帝所差派和使用的人,就是“神人”这个称呼,曾被用在摩西、撒母耳、以利亚等先知身上。但在新约不单单是像保罗、提摩太这样蒙召在教会做全职工人的神的仆人可以被称为属神的人,这个称呼可以用在每一位圣徒身上,因为每一个认识基督的人都是有君尊的祭司,都是有着荣耀尊贵之属天身份的人,与神有着特殊的关系。具体到服事上特殊呼召各不相同,但是身份与使命本质上都相同,凡是属神的人都要为了神的荣耀见证基督而活。
身份的归属是一个基督徒面对在世生活任何事务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我是谁”,可以说,所有的困惑和软弱,都因此而来。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归属,不知道自己从神所领受的是什么,不明白神所给的恩典、盼望和身份是何等的宝贵,就造成一旦面对挑战、挫折、伤害和苦难的时候,就没有可以应对的力量和依靠。要想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有使命感和意义感,有生活中的动力和规范,有面对未知和患难的力量和勇气,首先在乎一个人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属于谁,知道自己的来历、自己的去向,自己从归属之对象那里领受了什么。// 其实,不认识基督的人也同样需要藉着自我身份的认定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分配时间和经历,限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要逃避这些事”
但是,纵然提摩太是一位真传道人,也并不表示那些假教师所行、所想的事情对于他不会产生影响。事实上,我们曾多次看到有媒体报道教会牧者的跌倒,起初真的被基督的爱所激励和感动了人,后来却陷在金钱、性和权力名誉的网罗中。每当看到这样的报道都会令基督徒格外难过。这样的消息之所以令人震惊和惋惜,正是因为这些牧者落在与假教师类似的罪中,不但令世人轻视基督信仰,也令众圣徒心生疑惑。
因此,保罗对于提摩太的首要劝勉就是要逃避那些假教师所作的事。之所以在这里用逃避这个词,是因为自高、无知、争辩、嫉妒、纷争、毁谤、妄疑、贪婪等等,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里,这些东西离我们并不遥远,反而时刻就在我们周围缠绕,追逐着我们。就像神对该隐所说的“罪就伏在门前”(创四7)。对于基督徒来讲,应对的方法首先是躲避,不要让自己进入到试探中,不要实验自己;不要试图凭着自己的力量去胜过这些。躲避,是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智慧。// 在本段经文最后保罗对提摩太的叮嘱中,依然提到了要“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
3.“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
不要被罪追上的方法单单靠逃避就可以吗?就像被一只狮子或者恶人追赶,如果漫无目的地逃跑,没有方向和躲避之处,一定会被追上。不是单单要逃避,而是要找准一个方向去逃,要及时、快速地跑进坏人不敢也不能进入的区域。就像旧约先知曾说的“在那里必有一条大道,称为圣路。污秽人不得经过,必专为赎民行走,行路的人虽愚昧,也不至失迷。在那里必没有狮子,猛兽也不登这路,在那里都遇不见。只有赎民在那里行走”(赛三十五8-9)。所以,保罗对于提摩太的教导是,想要不被自高、无知、争辩、贪心等罪追上,就要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 公义敬虔,主要指一个人内在品性上的公平正直,对上帝的敬畏和顺服,信心爱心则是一个基督徒公义敬虔生命的基础,就是对基督的认识和爱,而忍耐和温柔是作为教会工人在牧养中特别需要建立的两种品格,牧羊除了需要真理之外,还需要恒久忍耐以及与忍耐相匹配的温柔,像后来保罗给提摩太的另一封书信中所说的“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诫那抵挡的人(提后二24-25)。
在保罗看来,要胜任教会工人的职分,要完成神所交付的使命,秘诀和方法不是如何做事,不是一个说话和讲道的技能训练,而是要以建立生命品格作为事奉的重心和根基。通常我们说,职业并无圣俗之分,在教会做传道与做医生、工程师并无二致,都是在事奉神。但牧者与其他职业相比有一个特殊要求,这一要求就是生命品格与其事工之间的紧密相关性。比如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其属灵生命不好,并不太影响他在手术台上施展技能治病救人;也很少有医院因为婚外情会辞退一名出色的大夫。但对于教会工人其生命品格与其工作之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关联,事奉就是其生活。
二、“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
1.“打…仗”
因此,保罗接下来所说的“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就侧重在对提摩太要胜过自身的劝勉上。“仗”这个词有“争战、竞赛、赛程”等含义,在此主要是体育竞赛的含义。// 这句话吕振中本译为“信仰上的美好竞斗你要奋力斗胜”,思高本译为“要奋力打这场有关信仰的好仗”。
用打仗来形容基督徒的生活形态,主要是因为我们蒙召认识基督之后,都进入到了属灵争战当中了。信主不但是加入了基督的身体,也是参军进入了基督精兵的队伍中了。基督是教会的元首,也是我们救恩的元帅。对于基督呼召的工人来讲,跟随基督会面对更多的挑战,不但“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犹3),而且宣讲和见证福音还会面临逼迫患难。所以,保罗很喜欢用打仗和比赛的意象来形容基督徒在地上的生活,比如“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林前九24-26),再比如“你要和我同受苦难,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凡在军中当兵的,不将世务缠身,好叫那招他当兵的人喜悦”(提后二3-4)。还有保罗对提摩太所说的临终自述“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四7)。因为,跟随基督真的像是进入了战场或者竞赛场,基督徒尤其是基督的工人要看自己是战士和运动员,基督徒不单单是鸽子和绵羊,不但要驯良无声,更要奋起努力,全心投入体力和心力,要训练自己,一心追赶。得胜需要投入和代价,但相对于基督徒已经得到和将来要得到的,无论是舒适、财产还是今世的生命其实都算不得什么。
可能有人会有疑惑说,基督信仰的特点难道是与其他弟兄姊妹在赛场上竞赛,努力要得第一名吗?圣经从来就没有说过我们需要跟周围的弟兄姊妹一较长短,反而说不要彼此争竞,那么这里所说的竞赛就不是跟我们之外的其他人比,而是跟我们自己比,就如同保罗所说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我们生活在一个邪恶的时代,无数力量在你四围寻找机会侵蚀你,对于基督徒更是要知道信仰不进则退的危机。这就是保罗说的“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时代邪恶”(弗五16)。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用于看电影就不能读书,用于读小说就不能读圣经,去了植物园就不能去博物馆。而且我们的时间精力心思却又有明确使用目标,就是保罗所说的“要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西三16),“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但每当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罗七21,23)。所以,基督徒每日的生活就像是一场战争,很多意念、习惯、试探、引诱来争夺我们的头脑、口舌、身体,很多的东西要占用我们的时间,消耗我们的精力,我们看见的、听见的、遇见的很多事情都会成为盘踞缠绕我们的一种力量,要拉扯着我们,使我们不能去做我们想要做成的事。我们自身就是一个战场,我们就是竞赛场,这很像橄榄球比赛,你要躲开诸多抓抢,冲抱,不要被抓住,放倒,你要冲破很多伸向你的手臂的拦阻,挣脱一切撕扯,奋力向前。你的目标不是要与对方纠缠,而是要用尽全力跑到得分区触地得分。
所以,虽然基督徒在世上会有很多挑战,但是真正的挑战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在自己里面。提摩太事奉中的很多挑战看似是这些外在的异端教导、假教师等等,但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位基督徒来说无论他是否是教会工人,真正的挑战都是自身。要胜过自身的骄傲、贪心、恐惧等。
2.“持定永生”
那么保罗勉励提摩太要尽心竭力的目标是什么呢?吕振中本译为“将永生把握住”,思高本译为“要争取永生”,现代中文本则译为“为自己赢得永生”。可见,永生就是这场竞赛的奖品。当然这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