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我必从他儿子的手里将国夺回”——2019年1月6日主日讲章/晓峰 牧师


Listen Later



经文:王上十一14-43节

前言:

十一章是对所罗门王朝的一个总结记叙,而本段经文主要是神对所罗门王朝的警诫、管教和审判以及所罗门的离世。这段经文并未出现在历代志,这是列王纪特有的记载。如果说,之前的十章经文中对于所罗门的责备是隐含的,那么这关于所罗门王朝的最后一章经文,就是直接记叙了批评和审判。耶和华神对于自己子民的审判通常是通过周边势力的兴起来进行的,这与士师记中的“悖逆-审判-呼求-拯救”的循环类似。以色列的王犯罪,神就警告他,他还是不听,神就兴起周边的国家与以色列为敌,藉着外邦来管教以色列。因此,以色列人的平安不依靠他们的战车马兵,完全在于他们对上帝的敬畏和顺服上,他们若听从神的话,那么神就使外邦虚弱,如果他们悖逆,神就兴起他们的仇敌。即使所罗门为自己建立了精良庞大的军队,这军队却不能成为他们的保护。五章四节在建殿前,所罗门说“神使我四围平安,没有仇敌,没有灾祸”,到了本章已经出现了两个外部仇敌,和一个内部巨大的危机。

一、从外邦来的两个警告

这两个外邦敌对国,一南一北,对以色列形成夹击之势。

1.以东人的为敌

这南方的敌人就是以色列的“亲戚”却做他们世代仇敌的以扫的后裔以东人。以东人曾被所罗门的父亲大卫彻底击败,当时只有以东的王子逃到了埃及并得到庇护。按说,到了所罗门时代以色列的国力比大卫时期还要强盛,以东的逃亡王子应当心灰意冷觉得复仇无望才对,但是就在以色列最为强大的时候,这位力量弱小的战败者竟然想要重整旗鼓与以色列人为敌。一个弱小力量敢于挑战如日中天、闻名内外的智慧之王,他的胆略和内心的刚强从何而来的呢?

经文在论到“以东人哈达兴起做所罗门的敌人”时,我们要留意“耶和华使……”以东人兴起并做所罗门的敌人。这一方面说明,以东人哈达的兴起是神对于所罗门的审判,另一方面可以表明人类历史的兴衰变迁是神为了自己旨意而安排的。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以东王子的逃脱是约押的遗漏,或者说是以东王臣仆的拼死忠诚所致;法老的收留也可以从大国政治平衡的角度来解释,以东王子哈达的被欣赏是因为他自身的聪明伶俐,法老不但收留而且还想更多培养他因此将王后的妹子嫁给他。但这一切事件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约押的得胜是神的恩典,以东王子的逃脱也是上帝的允许,因为争战得胜全在乎耶和华(撒上十七47);法老的收留和欣赏,也是上帝对于君王心思的掌管,因为君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二十一1)。连哈达的恩赐能力都是出于上帝。

// 凡世事,背后都有属灵的原因。“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十六9)。世人就在还不认识耶和华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上帝的计划中被安排了角色和任务。对于哈达来说万幸逃脱了大卫的将士,还幸运地被法老收留,更意想不到地蒙了王后的青睐,这些都为他为自己父亲复仇预备了条件,他心里所想的是复仇,在上帝那里他的作用却是用来作为对所罗门审判的力量,在此,世人心里的筹算和上帝的旨意就这样交互在了一起。哈达不知道他所经历的一切是出于上帝的作为,以智慧著称的所罗门王也不知道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他娶外邦女子并拜偶像而引发的。哈达的兴起与所罗门犯罪之间并无直接逻辑上的关联,这这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在上帝那里却有着某种超越人的理解的关联。

// 而且,哈达为敌对于所罗门来讲更具讽刺性。所罗门为了四围安定的目的与周围列国联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娶了埃及法老的女儿。但是,恰恰就是埃及收留了以色列的仇敌以东人,并将以东人的后裔培养起来成为以色列的威胁。这更是一个责备,所罗门想用自以为智慧的方法来安靖四境,但他的联姻方法非但没有产生四邻友好的效果,反而因为娶外邦女子将偶像的灾祸引进了以色列中。上帝之所以不允许以色列人与外邦通婚就是为了防止外邦的异教信仰对于他们的侵蚀。【申7:3】 不可与他们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所罗门却不是从一个属灵的智慧来看与埃及公主的结亲,他之所以选择娶埃及法老的女儿是从属世政治智慧的角度做的选择。属世智慧与属灵智慧有时候不是后者更好,而是两相敌对。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他自以为是的智慧成为了他的网罗。

2.亚兰人的为敌

如果说以东人哈达的兴起有着当时大国埃及的庇护和帮助,能成为所罗门的心腹之患还可以理解。那么亚兰人利逊的兴起就更具独特性,这人的主人是琐巴王哈大底谢,哈大底谢被大卫所杀,利逊作为哈大底谢的部下,就召集残部,在大马士革自立为王,始终与以色列为敌。利逊只是一个强盗头目而已,并无其他强大势力的帮助,纯粹自力更生,就竟然发展壮大成亚兰人的王,成为以色列北部的威胁。神给所罗门这一南一北的两个警告,一个起于王宫,一个起于草莽,让所罗门找不到什么借口来为自己辩解。这两方的敌人在大卫时期都被杀的望风而逃,在所罗门时期却都兴起。

// 这两个典型事件被特别拿出来记载下来,就是为了表明所罗门在世的年日里,以色列周边从开始的四围安靖,开始出现敌对和扰乱。所罗门如果真有智慧的话,他就应当根据这两个敌对力量的兴起来思想上帝为何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从而或许可以明白上帝对他的不悦和警告,从而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能得以悔改呢。但所罗门却对此反常情况好像不以为然。所以,新约时保罗说“属灵人能看透万事”(林前二15),智慧如斯的所罗门王竟然看不透这两件事情背后的属灵原因,就表明这位娴熟运用属世权谋策略的君王,在属灵洞见上却浅薄愚昧。因为这世界不单单是人类的世界,人类的历史也不单单只有人类自身力量(或好或坏)的推动,这是上帝的世界,历史的走向并不掌握在人的心思和力量中,乃在上帝的意念和能力之下。因此,要想看透这个世界,明白一件事情发生和消灭的原因,必须有一个超越世界的更高的视角,那就是与上帝的关系。一个活泼的灵性,不但能看透世事,更能从世事的变化看到上帝的心意,因此这人就能对上帝的子民来解读历史和当下处境,以便神的子民都能明了上帝的心意,也能知道自身的问题和使命,以及该如何应对的“真智慧”。

二、内部的极大的警告

显然,自称为智慧的所罗门王对于上帝从外部所给的两个警告无动于衷,他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情。可能在所罗门看来,以当时以色列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这两个势力如跳梁小丑,不足挂虑,他们对以色列不构成什么威胁,因此他不那么在意。既然遥远的外部敌对力量不能引起所罗门的悔改,那么,上帝就让一个内部可以撼动所罗门麻木属灵神经的大事来刺激他一下。就是藉着先知将以色列王朝将来要面对的重大变故宣告出来。

1.“示罗人先知亚希雅在路上遇见他”

所罗门的时代里就从未记载有先知曾对他说过什么话,都是神直接在梦中给他启示,也给他一切治理的智慧和属世的见识。因此,在所罗门身上就集中了君王与先知的双重荣耀。他知道上帝的一切命令,不需要谁来告诉他。但是当君王不再遵行上帝的命令,开始悖逆犯罪的,而且不思悔改时。先知就出现了,出现要宣告审判和管教的信息。这是列王纪记载所罗门执政后先知的第一次出现,一出现就是对于灾祸的宣告。

2.“他是以法莲支派的洗利达人”

对于所罗门来讲的内部灾难就是王国要被另一个人分走大部分,那个人叫耶罗波安。耶罗波安照这里的记叙,是个大有才能的人,而且还很殷勤。有才能,还勤奋,一定会引起善于慧眼识英雄的所罗门的注意,果然“就派他监管约瑟家的一切工程”。这里的约瑟家是北方十个支派的另一种称呼。耶罗波安不是只监管以法莲和玛拿西两个支派的人手,而是北方十个支派的大总管,用自己人来管理自己人,这原本是世界常用的统驭手段,并无大碍。所罗门似乎从未担心过这样会让北方十个支派产生出一位有威望的领袖人物。联想到四章所罗门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式的治理结构,他可能觉得北方十个支派分裂的可能性为零。所以,他也敢于大胆使用耶罗波安这个出色的人物。所罗门却不曾想,他所用的这些政治策略能让人心归服吗?北方十个支派从扫罗时代起就与大卫有裂痕和隔阂,大卫费了很大的心力才让北方众支派支持他作以色列的王,但是后来大卫在押沙龙叛乱一事的善后事情上,处理不当偏袒拉拢犹大支派,使得北方十个支派与犹大便雅悯两支派再次产生裂痕,到了所罗门作王时,苦工更多让北方十个支派来承担,更是加深了南北之间的裂痕。耶罗波安的出现,一方面正好使得北方十个支派有了一位大家都能认同的领袖人物,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北方十支派的内部凝聚力,或者说离心力。

3.“你可以拿十片”

亚希雅以一种戏剧化、可视化的方式将他所领受的上帝的话语表达出来,这是旧约先知特有的风格。耶罗波安可以带领北方的十个支派自成一国,大卫的后裔依然还有两个支派的跟随。这对于耶罗波安来说不是他因为他的能力被神欣赏,神兴起耶罗波安,是神要以这样的方式来作为对所罗门的管教。是耶和华神拣选了耶罗波安,给他这样的尊荣。以耶和华为神在大卫家族之外,再立一国。耶和华是独行奇事的神,扫罗悖逆,上帝就不让他的家族持续坐在王位上;大卫忠诚,神就应许他的家永远有灯光坐在王位上。但是当大卫的后裔也悖逆的时候,上帝在保持大卫家一直有人作王的前提下,还可以在大卫家之外再立一国。这恐怕是所罗门的智慧不能想到的,耶罗波安也不敢这样想。他并非是主动起来要反抗所罗门,而是上帝藉着先知将分裂王国的旨意先宣告了出来,让耶罗波安知晓。就是说,如果耶罗波安真的听从耶和华的话,敬畏顺服神,那么当时世界上将会有两个以耶和华为神的王国的存在。// 当然,这不是说耶罗波安将来就取代了大卫来承受神的永恒应许,给大卫的应许依然会实现在大卫的子孙中。

// 以耶和华为神的国家,必须听从上帝的命令和话语,否则就不能称为这是属神的。神对于祂仆人和子民的犯罪必定管教,甚至兴起外邦使他们亡国。宁可令其亡国,也不可令其打着以耶和华为神的旗号拜偶像。即使南北两国都灭亡了,上帝给大卫的应许还是会实现。

4.“所罗门因此想要杀耶罗波安”

以色列经过短暂的统一王国后,即将迎来分裂王国时期。北方十个支派的分裂,看起来有各种因素所促成的,比如大卫晚年对于犹大支派之外其余支派的不信任,所罗门大兴土木带来的沉重税赋,等。但从根本上这事是出于耶和华神对所罗门王犯罪的管教。

相对于所罗门对于外在两个敌对力量兴起之属灵含义不明白、无所谓的态度,面对内部竟然王国竟然会分裂的预言,所罗门的反应就有更多可责之处了。其实上帝完全可以不让先知这个时候把将来所罗门儿子在位时的事情说出来,等到所罗门死后他儿子继位后再说也可以,但是之所以趁着所罗门还活着,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预先宣告出来,是为了所罗门的益处,乃是以宣告一个他无可回避、必须面对的严重后果的方法,让他来反思和悔改。这管教的力度之大,所罗门必须回应。这是上帝给所罗门最后的机会。

但所罗门此时的表现,令人非常意外和失望。与之前他安静等候、求智慧和建殿时的属灵状态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此时的所罗门王没有一点智慧的影子了。他竟然要杀死耶罗波安。所罗门此时的表现,与当年扫罗面对他父亲大卫时的做法毫无二致。扫罗将上帝所赐的王位看为是他应得的,他私有的,看为这不是属于神的;因此扫罗竟然想要以杀死大卫的方式来保住“自己的”王位。所罗门此时同样,只在意“他的”王国,而不在意神的旨意,(先知所讲的话就是上帝的旨意宣告!)。以色列民并非是他的臣民,而是上帝的子民,神愿意将国赐给谁,就赐给谁,愿意分几国就分几国。所罗门此时已经将上帝的国据为己有了,在他眼中,上帝不能插手“他的”国家事务。// 甚至所罗门想杀耶罗波安的举动可以跟新约时代大希律要杀耶稣的举动很像。

此时的所罗门已经对上帝没有了丝毫的敬畏。听到了先知所说的话,就是上帝的话,他的反应不是悔改,反而是想把耶罗波安给杀了。他不以为这是上帝给他的最后悔改的机会,反而想要以杀死耶罗波安来废除先知所宣告的审判,这在本质上是对抗上帝。上帝的话语岂是他可以抗衡的吗?难道杀了耶罗波安他的问题就解决了吗?或者说,他以为他能杀得了耶罗波安吗?(就像扫罗是不可能杀死大卫的一样)。他自以为有智慧,竟然做出如此愚蠢的反应和举动。可见,他的智慧如果失去了对于上帝的敬畏,就不是智慧,而是骄傲、愚昧和悖逆。所罗门将上帝所给的最后一次悔改的机会给舍弃了。

// 所罗门所采用的方法跟今天的世界君主在面对问题时的思路一样,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去掩盖问题。当然所罗门还没有大胆到要去杀死神所差派的先知,但他觉得杀死一个无名小辈应该算不得什么。在他的想法里,先知可以这么说,我不敢动他,毕竟这是上帝的仆人,但先知敢说,你耶罗波安是谁竟然就敢听。他们不是去解决问题的本质,而是解决问题的表象,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就是解决掉那个出问题的人。此时,所罗门的灵性糟糕到已经不去思想问题的真正所在,或者说,此时的所罗门就不是从属灵的角度来考虑先知所宣告的后果,而是单纯从一个属世政治的角度来考虑这个审判的宣告。因此,他此时已经不是以神国度的君王来考虑问题,而是以迦南地君王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他远不如他父亲大卫。

// 在今天我们以一个读者的眼光来看的时候,觉得所罗门如此智慧之人怎么落到了如此愚昧的地步,但是当我们自己处在某个处境中的时候,岂不常常也是这样吗?我们从自己属世利益的角度考虑一件事情该怎样解决,而不是去考虑这件事情为何会发生,上帝要藉着这件事情对我们说什么,上帝的旨意为何?事情其实不重要,上帝的旨意才重要。甚至,很多时候上帝的话语一宣告,这件事的结局就不可挽回了,处理这件事的重心就已经不是怎样避免这件事的发生,而是我们该怎样以上帝喜悦的方式来接受这件事的结果就好了。

三、所罗门的去世

耶罗波安也跑到埃及去了,所罗门就死了。所罗门死于主前932年,享年60岁左右。二十岁登基,作王40年,正好一个世代。但我们要留意本章42节所说的“所罗门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共四十年”中的“众人”一词,列王纪作者特别指出,这是以色列联合王国的最后一位王,大卫家族在联合王国的王位上只做了两任,王国就分裂了,这不仅令人扼腕叹息。虽然王位还在大卫家延续,但是他将失去北方的十个支派,只留下了犹大和便雅悯支派。

所罗门离世的记载是标准的列王离世记叙手法,极其简略。相比于所罗门王朝十一章的篇幅而言,有些不成正比。这种篇幅大小的对比是否也暗示了所罗门从神所领受恩典和他自身对于恩典负面回应所形成的盛极而衰的落差对比呢?

大卫离世时,给所罗门留下的是四境平安与建殿所需的一切材料和预备。可以说,与其说是所罗门建殿,不如说是大卫-所罗门建殿,所罗门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大卫给所罗门王朝留下了一切他所需要的,从属灵律法到政治(周边国家的关系),从建殿的命令样式到前期物质的充足准备。这才有了所罗门盛世。但所罗门离世时,留给他儿子罗波安的却是内忧外患,四伏的危机。圣经没有记载他给儿子留下什么遗言的叮嘱,或者治国的方略,或者其他什么。这就与大卫临终时给所罗门一系列的叮嘱、帮助、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罗门王朝用尽了大卫王朝所积累的一切“福分”,留下一个危机四伏的局面给了他毫无灵性的儿子。

四、结语

所罗门王朝是以色列历史最为平安兴盛的时代,这是以色列国辉煌的顶峰,但最终对所罗门的评价却是负面的。从辉煌到分裂就在一代之间。所罗门最智慧的事情是第一曾求智慧,第二曾尽心建殿。

就求智慧这件事,他所求的智慧并非最高等级的智慧。当然,求智慧已经很好了,所罗门的治国及其他智慧也是上帝所赐。但真智慧不是谋略和知识,而是对赐一切智慧的上帝的敬畏。智慧和恩赐也会成为一种试探。所罗门的一大问题就是,他依赖智慧过于对上帝的依靠。所罗门对于怎样解决一件事情的关注,过于对于上帝心意的关注。他对国位的关注,过于对他与上帝关系的关注。我们可能留意到了扫罗的时代有先知撒母耳,大卫的时代有先知拿单和迦得,罗波安时代有示玛雅,但是所罗门时代好像就没有先知似的,当然我们从本章可以知道所罗门执政的时候也有先知,但是先知亚希雅却不对王讲话,反而去对另一位将来要作王的人讲话。可见,所罗门智慧到一个程度,他不需要先知告诉他上帝的律法和心意,他全都知道。“但知识是让人自高自大”(林前八1),摩西曾颁布过君王命令中关于律法书的条例“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免得他向弟兄心高气傲,偏左偏右,离了这诫命。这样,他和他的子孙便可在以色列中,在国位上年长日久”(申十七18-20)。显然,所罗门并未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律例,也向弟兄心高气傲,也偏左偏右离弃诫命。律法他都知晓,但是他并未把律法书上所说的律例放在心上,放在眼里。真正的属灵智慧不是有属灵的知识,而是能照着自己所知道的去行。所罗门求有判断臣民的智慧,却忽略判断自己的智慧。他可以审断别人的是非,却不能认识自己的对错。所罗门作他人的王,却轻忽自己的王。有智慧的人竟然轻视智慧之主的话语。

所罗门所求的智慧其实是一种恩赐或者能力,但恩赐不等于属灵的敬虔。就像主耶稣所说的那样“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七21-23)。进天国的不是有很大能力,为神做了很大事情的人,而是唯独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我们不是说所罗门是不得救的,也不是说所罗门在建殿这件事上没有遵行神的旨意,而是除了建殿这件事,所罗门在很多事情都没有遵行神的旨意。

就建殿这件事,这是所罗门在世最大的功绩。但这可能也是所罗门后续失败的因素之一。因为他尽心建造了圣殿,所以他觉得他已经完成了在上帝面前的交托和使命了。圣经的原则是听命胜于献祭,从尽心建造圣殿的角度看,这就是所罗门的听命;但是他却将他对圣殿的建造看为是他在上帝面前的献祭,而非是听命。换句话说,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的听命看为是自己的功德,并以此在上帝面前自夸、骄傲和懈怠。在所罗门的眼中,只要他将上帝藉着他父大卫所交付的建殿使命完成了,他就是对得起上帝了。其实,最大的成功乃是对于上帝话语的遵从,建殿只是上帝给所罗门诸多命令中的一项而已,这殿并不算什么,遵行神的旨意才是更重要的。建殿固然是对于上帝话语的遵从,但这并非可以代替对于上帝其他话语的遵从。并非是说,只在一件事上遵从就可以交差了,而是在所有事情都都尊主为大,才算是敬虔。但我们往往就在最为明显的事情遵从了上帝的心意,在不被人特别关注层面的软弱、私欲等一些方面却放纵自我,以为这是小节,是不重要的无所谓的事情。// 神有时候允许人有软弱,也宽容和忍耐,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帝不知道,或者不在意。

娶很多妃嫔并非是所罗门特有的问题,当时所有的属世君王都如此,以色列的两位王扫罗和大卫也这样,似乎上帝并未就此事严严地责备过当时代的人。可能所罗门因此就觉得,虽然摩西律法说“他也不可为自己多立妃嫔,恐怕他的心偏邪。也不可为自己多积金银”(申十七17),但实际上这都无所谓。正是这一点上的放纵,成为了所罗门失败的开端。从某个角度上帝对于所罗门的责备重点并未落在不可多娶妃嫔上,而是落在“他的妃嫔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别神,…,随从西顿人的女神亚斯他录和亚扪人可憎的神米勒公,…,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亚扪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筑邱坛”(王上十一4,5,7)。

第三,就是他枉顾上帝所给的恩典和警诫。十一章6节所说的“不效法他父亲大卫专心顺从耶和华”,不专一,这就是所罗门生命中最大的问题和失败。大卫被上帝如此喜悦的王也有很多的失败和跌倒,但大卫对上帝的专一顺从就体现在从不寻求外邦偶像,而且一旦被提醒和责备就立刻悔改。从某个角度,所罗门可以暂时骄傲,也可以暂时不看重神的律法,甚至神对于他多纳妃嫔、积攒财宝、多增马匹也能忍耐,但是他第一不能随从外邦偶像,第二不能面对上帝三番几次的警诫却置若罔闻。单从领受的恩典上来说,以色列没有那一位王超过所罗门的,有一位敬虔的父亲做榜样,所继承的是一个强大稳固的国家,有荣耀的使命,有神所赐的超人的智慧,有神的亲自显现,有各样祝福,但他却在很多事情上不遵从上帝的命令,最终竟至随从了外邦的偶像,为偶像建坛。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诗一一一10)。没有对上帝的敬畏,智慧就会引发人性里面的骄傲,并最终成为愚昧。认识神并遵行祂的命令,这才是最大的、真正的智慧。

回应诗歌:《74 我时刻需要主》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6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