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早晨陪你起床

我们为什么选择做好人


Listen Later

雨后,小男孩在小路上发现一只蜗牛,他蹲下来捡起它,轻轻放进了草丛里。

“别乱跑!”奶奶喊他。

男孩扬起小脸兴高采烈地说:“我在救蜗牛。它在马路中间爬啊爬,多危险哪,我把它送回家了。”

奶奶觉得无趣:“蜗牛知道你救了它吗?”

小男孩想想:“它不一定知道。”

奶奶说:“那你这好事不是白做了。谁会知道你救了只蜗牛啊?”

男孩立刻说:“我自己知道就行了呀!我救了一只蜗牛,我很开心!”

——很简单的童真话语,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学:我做好事,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甚至连被帮助的人都不必知道,我自己知道就够了。

因为做这件事,使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使我更确信自己是个善良的好人,这符合我的期望,于是我更加认可自己,并为此感到快乐。

这应该是我们做好事的最大意义,也是最原始的初衷。

遗憾的是,我们大人常常怀有太强烈的功利心,并因此扭曲了自己的行为。我们去帮助一个人,总会隐隐期望对方能够感恩,并给我们力所能及的回报—— 哪怕是一句谢谢。或者,至少我们要让其他人知道这件事,以赢得肯定和赞美。

若得不到这样的好处,我们就不那么愿意做好事了。

其实,“让别人知道我做了好事”固然有意义,但远远没有“我知道自己做了好事”重要。因为我们活着,归根到底,是活给自己看,而不是给别人看的。他人的赞美和报偿的终极意义,也是让我们从内心里肯定自己。

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真心地认可自己。

否则,就算全世界都赞颂你,而你内心却觉得自己做过很多坏事错事,配不上这赞颂,那你依然不会快乐安宁。

很多哲学家都认为,世界只是个虚假的表象,我们内心的感受才最真实。其中是有深刻道理的。



前几天有个新闻,说一位施女士,四十年前读小学时,曾因为太饿,偷了好友的一毛钱去买饼。好友当时发现钱丢了,一边哭一边找。那情景一直印在施女士脑海里,久不能忘。

四十年后,施女士通过很多努力,找到了那位好友。她专程过去找她,并拿了一万元钱,说:“你一定收下,我一直为了当年的过错,心里受着折磨。”

其实好友早忘了这一毛钱,如果施女士不提,这世上不会有任何人知道她偷过别人一毛钱。

但施女士忘不了,并一直为此良心不安,深受折磨。于是,她千辛万苦地找到那位好友,并奉上一万块,以求得对方原谅,从而获得内心解脱。

许多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亏欠了别人。可能当事人并不知道,其他人更无从知晓,没有人来怪罪你,但你自己不能释怀,不能原谅自己。

人常说“不能做亏心事”,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亏了心,你会因为这份“对不住”而讨伐自己。这种良心遭受自我谴责的滋味,并不好受。所以那位施女士愿意用一万块,弥补一毛钱的亏欠。

还有一些错,当事人可能没有这么深的反省,但它仍会间接地带来坏影响。



有次我跟一个厨师朋友吃饭,他发现菜里有个黑东西,立刻警觉地挑出来左看右看,虽然最后证明那是一片炒煳了的葱花,但这菜他吃不下去了。他坦言: “我太知道后厨那些猫腻了,要多脏有多脏,所以我一般不在外面吃饭,有心理阴影。”

——因为自己做的饭不卫生,所以默认别人亦是如此,于是一片煳了的葱花,就能让他完全没了食欲。

其实就算没有那葱花,他也不可能像我们那样吃得酣畅淋漓有滋有味。

其他人想必也是如此。

盖过豆腐渣房子的人,自己住个稍微差点的房子可能心里就会不踏实,就会担心这房子会不会忽然塌掉。

入室盗窃过的人,家里有个风吹纸片的声音,大概都会担心是不是有贼进门。

在牛奶里加过三聚氰胺的人,也许再好的奶也不敢喝,因为总会觉得成分不明。

你的行为,会影响你的世界观。你做了不干不净的事,就算没有人知道,你也不会为此受到惩罚,甚至自己都没有良心不安,但你会对这个世界产生疑虑,你内心的安宁,已经被间接地破坏了。

我们之所以应该选择做好事不做坏事,不仅是因为做好事能得到外界的奖励,做坏事会受到社会的处罚,更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会直接作用在自己身上。

做好事最大的奖励,是灵魂的快乐。做坏事最大的惩罚,是内心的不安。

真正的“利己”,应该是尽力去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不管能不能获得客观上的好处。

因为你主观上对自己的肯定、悦纳,其实更重要。

你救了一只蜗牛,蜗牛并不感激,别人也都不知道,但你知道自己是个好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有价值,这就足够了。

好人未必一生平安,但好人,可以一生心安。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周末的早晨陪你起床By 晨露小站


More shows like 周末的早晨陪你起床

View all
靈魂相談室 by Rita Weng

靈魂相談室

18 Listeners

松茸的世界丨正念冥想 by 松茸怪

松茸的世界丨正念冥想

2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