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2023年2月19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3/02/2b0f8fb67d92b54413e0a49b27b9c7f0.mp3

 

经文:徒22:30~23:10
徒22:30 第二天,千夫长为要知道犹太人控告保罗的实情,便解开他,吩咐祭司长和全公会的人都聚集,将保罗带下来,叫他站在他们面前。
23:1 保罗定睛看着公会的人,说:“弟兄们,我在 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2 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3 保罗对他说:“你这粉饰的墙, 神要打你!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吩咐人打我吗?”4 站在旁边的人说:“你辱骂 神的大祭司吗?”5 保罗说:“弟兄们,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经上记着说:‘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
6 保罗看出大众一半是撒都该人,一半是法利赛人,就在公会中大声说:“弟兄们,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7 说了这话,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就争论起来,会众分为两党。8 因为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也没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赛人却说,两样都有。9 于是大大地喧嚷起来。有几个法利赛党的文士站起来争辩说:“我们看不出这人有什么恶处,倘若有鬼魂或是天使对他说过话,怎么样呢?”10 那时大起争吵,千夫长恐怕保罗被他们扯碎了,就吩咐兵丁下去,把他从众人当中抢出来,带进营楼去。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经文是保罗在犹太公会受审。之前保罗已经面对过耶路撒冷的群众,而今天他所面对的是犹太的权贵。在这两个场景中,保罗都大胆的发言,而他所说的并不在于为自己辩解,而是为信仰做见证。正如下周我们要分享的11节告诉我们,保罗在公会受审的当晚,主耶稣向他显现,并且对他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
「祷告」

一、一次非正式会议

上周我们分享到千夫长看出保罗不是一般人,他不仅会说希腊话,也会说希伯来话,他自称犹太人,却又生来拥有罗马公民身份。这一切使千夫长不敢轻易对待保罗,于是他就召集祭司长和犹太议员聚会。让保罗面对这些犹太权贵,以便了解保罗究竟是谁并且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对待保罗和他引起的这场骚乱。

有人质疑千夫长的地位并不比祭司长高,所以他无权命令祭司长开会。而且作为罗马人,他也无权要求召开犹太公会,因为召开公会属于犹太的内部事务。这样的质疑其实是合理的,所以我们把这次的聚会理解为一次非正式的,带有咨询性质的会议更加合适。而且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保罗在这里没有认出大祭司,因为这不是一次正式的会议,所以祭司长没有穿着正式的礼服,也没有坐在专设的座位上,而且保罗本身视力又不太好,因此保罗没有认出大祭司就不难理解了。

二、保罗的心态和目的

那么,保罗在这次和犹太高层人士的会面中想要做什么呢?这一段对保罗的发言记录不多,明显和前面保罗面对群众说了一大段话不同。那么保罗在此的心态和他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句话中揣摩。一句是第5节【保罗说:“弟兄们,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经上记着说:‘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

关于这一节,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保罗在第3节对祭司长发怒说【“你这粉饰的墙, 神要打你!】确实是出于血气,所以第5节就是真诚的道歉。也就是说保罗在这一段面对犹太上层人士和面对犹太普通百姓是一样的,并没有抵触、对抗的情绪,而是一样的想要沟通,想要设法打动他们的心,使他们能够接受自己为福音所做的见证。
而另外一种解释认为,第3节保罗咒骂祭司长没有问题,保罗没有做错,因为祭司长确实如他所言【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如果是这样解释第3节,那么第5节保罗的意思就不是道歉,而是明知他是祭司长却故意讽刺他——“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意思是“这样的人还配当大祭司吗?!”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保罗对大祭司是这样一个讽刺挖苦的态度,那么他还能在此为福音做见证吗?

我们另外要揣摩的一句是第6节,保罗说【“弟兄们,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这句话又是什么用意呢?这也是这一段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

有人认为,根据这一节的前半句【保罗看出大众一半是撒都该人,一半是法利赛人,就在公会中大声说】认为保罗是在是故意挑拨犹太公会的成员。那么保罗故意挑拨他们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挑动敌人内讧以致保住自己的性命吗?这样解释第6节和刚才那样解释第5节,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愤怒的,并且耍小聪明的保罗,而不是一个深爱自己的同胞,无论他属于哪一个阶层,都愿意竭力向他们见证福音的保罗。我相信的保罗是后一种保罗,也就是挚爱自己的同胞,又极力向所有同胞传福音的保罗,而不是前一种的属血气又狡黠的保罗。

所以,我理解第5节不是保罗在讽刺祭司长,而是真诚的为自己的急躁和冲动道歉。第6节也不是保罗在挑拨离间,而是保罗在寻找见证的切入点,是在尝试拉近福音和犹太人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来思想这个问题:保罗在此见证福音的两个切入点。

三、保罗的宣教策略

1、良心

这里记录保罗向犹太公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提出良心这个问题。他说【“弟兄们,我在 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

良心这个词是保罗常常使用的,不仅在这里,保罗还在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中都使用过它。

良心是什么?良心就是神放在每一个人里面的那个是非之心,正义之心,遵循真理之心和向善之心。良心既是一种尺度,使人知道是非善恶;良心又是一种动力,使人趋向真理。当人性没有被罪玷污前,人的良心和上帝的心意高度一致,并且提供足够的动力使人顺服神。但是当人性被罪玷污后,人的良心也在两方面受到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判断力上,真理对人不再清晰,是非善恶变得模糊甚至颠倒。另一方面体现在动力上,也就是人即使知道善恶,但是却无力行善,甚至倾向屈服于邪恶。这就是罪对良心的伤害,所以,对于罪人来说,仅仅凭着良心并不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因为他的良心已经残破。

但是对于罪人来说,良心也不是毫无用处。在一定程度上良心仍然能抑制人犯罪,并且催促人寻求真理。保罗在此说“我在 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这不是指他信主后才凭着良心行事,而是包括他信主前也是一个努力遵循良心指引的人。他在腓3章为自己做见证说【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这明显是在说他信主之前的状态,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保罗信主前良心在他身上仍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只不过这良心在被光照前看不清真理,用保罗自己的话说【向 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罗10:2)】

但是有热心总比没热心强,寻求真理的态度总比无所谓的态度强。所以良心在人信主的过程中并非毫无意义,而是会被神使用。我们在传福音时也会感到那些有寻求真理之心的人,也就是良知未泯的人,要比那些对什么主义、什么道理都不感冒,只在乎谁给自己发工资的人更有希望。所以保罗在此提到良心不是为了夸耀自己,而是为了激发在场仍然天良未泯的人。他相信在公会中也有和他一样寻求真理,爱上帝过于一切的人。他此时盼望的是透过自己的见证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寻求真理,他也巴不得圣灵藉着他的见证感动他们,开他们的眼睛。

所以保罗在此讲良心的目的其实在于福音,良心是他传福音的一个切入点,是他期望能够引起他人共鸣之处。其实我们今天向人解释我们信仰的时候也会诉诸良心,例如:政府工作人员拿着法律条文说我们违法的时候,我们也会诉诸良心说:“按着良心究竟是我们违法呢?还是这样的法律不合理呢?”

2、复活

除了良心,保罗在此还使用的另一个切入点,就是第6节下半句【“弟兄们,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

刚才我们讲了,有人误解这句话是保罗的狡猾,目的是挑拨公会的成员。但是我们对比26章保罗在亚基帕王面前所说的一句话,就是徒26:5、6节保罗说【我从起初是按着我们教中最严紧的教门作了法利赛人。现在我站在这里受审,是因为指望 神向我们祖宗所应许的。】可以看出,这两节经文非常相似,都包括保罗强调自己法利赛人的身份,另外就是都用了最简单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信仰。

保罗强调自己是法利赛人其实不是为了讨好在场的法利赛人,而是想要表达自己对信仰是认真的,而且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因为法利赛人其实在当时的犹太社会很有影响力,并且他们正是以对信仰认真和对圣经有研究著称的。法利赛派虽然有自以为义和假冒为善的问题,但是他们中也确实有很多人比一般人,比撒都该人更自律,更热心,对信仰更真诚。

所以保罗首先强调自己是法利赛人,意图就是要使听众信任自己的真诚和他信仰的根基,然后他好再进一步解释自己的信仰。在这里他说“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在26章他对亚基帕王说“我站在这里受审,是因为指望 神向我们祖宗所应许的”。两个回答看似不同,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点出他和听众的共同点,拉近对方和福音的距离。保罗和法利赛人的共同点是都相信复活,都相信弥赛亚,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探讨谁是弥赛亚了。而保罗和亚基帕王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犹太人,都熟悉犹太人的盼望,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解释他们所盼望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保罗提到复活、提到祖宗的应许都是抓住了这些和听众的关系,是把它们作为切入点,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见证福音。保罗对雅典人说【我游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徒17:23)】也是这个道理,也是先抓住一个共同点作为突破口好进一步见证福音。当福音进入中国时,很多宣教士穿中国的服饰,熟读中国的典籍,并从中寻找符合真理或与真理相近的信息作为对话的契机,也是这个道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见证福音。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保罗在这一段中虽然说的话不多,只有四句,但是这些话已经足以证明保罗的心态和他的用意。他的心态是爱他的同胞,是盼望他们得救,他的目的是要向他们做见证,是想进一步使他们认识福音。

四、保罗的道歉和神的掌管

在这一段中还有一点可以证明保罗的心态,就是第5节保罗的道歉。虽然有人认为保罗其实不是道歉,因为大祭司确实做得不对。但是做得不对就应当被讽刺,被咒诅吗?如果是这样,主耶稣在冤枉他的人面前为什么默默无声呢?为什么他在十字架上会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如果大祭司不义保罗就该揭露他、羞辱他,那保罗在罗马书里说【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罗12:14)】又在哥林多前书中说【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林前4:12-13)】应当如何解释呢?所以,我相信保罗在此的道歉是真诚的。因为大祭司对待他虽然不公不义,但是保罗却相信神的心意,就是【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虽然保罗发脾气说明他也是人,也会偶尔动血气,但他及时道歉更说明他愿意顺服神的心意,愿意效法基督的榜样。

此外,这位不公义的大祭司最终的结局也值得我们思想。圣经虽然没有再交代他的事,但是作为一位重要人物,历史记录了他的结局。这位大祭司因为倾向投靠罗马政权,以致在主后66年被犹太激进分子刺杀,可以说没有善终。而这可以说是上帝对他的审判,但却不能说是保罗咒诅的结果。作为基督徒,我们不应被报复心充满,盼着罪人遭报不应成为基督徒活着的动力,唯有爱人和盼望罪人悔改才应是支撑我们生命的力量。大祭司遭报并非证明保罗的咒诅有效,相反却证明他在罗马书中所教导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罗12:19)】

此外,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争论我也相信并不是出于保罗的计谋,而是上帝亲自的引导和安排,正如上帝曾经藉着迦玛列的发言使使徒们得释放。所以我们基督徒不要想从圣经中学到某种保命的策略和计谋,我们应当从圣经中学到的功课是:我们只管爱,只管做正确的事,只管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上帝始终掌管,若没有上帝的允许我们一根头发也不会掉在地上!阿们!

五、结语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几个要点:

1、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传福音。

2、我们需要从神而来的智慧,发现传福音的切入点。

3、不要咒诅,只要爱;不要自己算计,上帝自有安排。

峰牧今天就要被释放了,相信这些天他一定见了各路政府工作人员,也一定面对了各种恐吓和羞辱。等我们见了他,可以问问他的心态如何。但愿他已经得胜,但愿他像保罗一样面对逼迫仍能够爱,面对抵挡仍能够见证福音,但愿我们每一位神的儿女也都能如此,阿们!

The post 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2023年2月19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7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5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