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我愿男人……又愿女人……——2018年7月1日主日讲章/袁灵 牧师


Listen Later


经文: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或译:疑惑),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 又愿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只要有善行,这才与自称是敬 神的女人相宜。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 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 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提前2:8~15节 )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经文是《提摩太前书》2:8~15节。这是《圣经》中论到男女角色的一段关键经文,也是很有争议的一段经文。

「祷告」

一、互补主义与平等主义

提前2:8~15节,林前11:2~16节,还有林前14:34~36节是保罗论到男女角色问题的三处关键经文。任何人探讨《圣经》男女角色的问题,都绕不开对这三处经文的解读。

按照传统的解释,保罗的观点很清楚:就是男女受造位格平等,身份和价值没有高低之分,但是角色和功能不同。男人作头,女人作帮助者,彼此配搭,在这样的秩序中共同荣耀上帝,这在神学上称为“互补主义”。

但是现代很多人已不认同这种传统的观点。他们根据加3:27~28(【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以及其他一些经文推论:在基督里男女的恩赐和功能,以致在教会中扮演的角色已经完全没有区别了。他们认为,保罗对男女角色不同的态度,就如同他对奴隶制的态度,其实是不认同的。但是保罗因为顾虑时代的限制,为了不使人误解基督教激进和反文化,所以就暂时允许男人继续处于领导地位,但是他的思想里其实早已蕴含了打破男女差异的种子。这样的观点在神学上被称为“平等主义”,与我们刚才提到的“互补主义”相对。

这样的观点在今天其实已经被相当广泛的接受了,我们很熟悉的《新约圣经背景注释》和被认为比较有分量的麦种释经,还有天道释经,都持这一观点,而所有接受女牧师的教会也基本都是认同这一观点的。

那么,我为什么先向大家介绍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呢?因为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决定了如何解释和应用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一段经文。你是互补主义者,你就看出这一段明显是支持男女有别的,并且这是到今天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但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你就认为这一段只是应付当时的处境,只是针对当时教会里某一些嚣张的女性,而不是针对所有时代和所有女性的角色问题。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先有立场,再解释圣经,那就叫“把自己的意思读进圣经”,而不是“把圣经的意思读出来”。我的意思乃是说,我们对某一段圣经的解释其实离不开你对圣经整体的把握。也就是说,我今天无论以平等主义的观点,还是以互补主义的观点解释这一段,其实背后都是我对圣经所有涉及这个问题的经文的解读。我也因此提醒大家,无论我们自己研经,还是小组讨论分享,当我们提出一个观点或者亮光,那么也要想到圣经其他地方对这个问题的主张,如果彼此印证,就说明可能是从神来的,如果彼此矛盾,就要慎重三思。

说了这么多,可能弟兄姊妹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我的立场是什么了?那么,我就告诉大家,我的立场其实也是咱们教牧团的立场是“互补主义”。这不是我们个人的喜好和偏见,而是我们研究了所有相关经文,包括《创世记》、《士师记》、《福音书》、《使徒行传》、《哥林多前书》、《加拉太书》、《提摩太前后书》……还包括研究了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现实处境的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我们认为:互补主义的解释最符合《圣经》一贯的思想,对圣经采取的是最自然的解释,并且经文间彼此最容易协调,而且它是延续千年的传统。我们对传统的看法是,如果没有非常明显可靠的证据,我们就不轻易挑战传统,因为真理不在于轻易改变,而在于经得起考验。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考察这一段经文。

二、提前2:8~15节

1、结构和背景

这一段经文的结构很简单,一共8节,除了第1节论到男人,其他7节都是对女人的劝勉,这是因为当时以弗所教会面临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有女性,很可能是那些特别富有的女性在教会极其活跃,我这里说的活跃含有贬义,不是为主热心的意思,而是好表现自己,不仅在穿着上以夸张的服饰吸引人的眼光,而且好说话,虽然懂得不多,但是却好为人师,甚至挑战弟兄带领者的地位。这都是从经文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的线索,所以保罗针对这样的危机特别对教会的秩序问题给予指导。虽然这一段经文确实有它特定的背景,但是类似的情况在教会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和任何教会中都是常见的,因为任何时代的人性都是一样的,正所谓日光之下没有新事,所以这一段的教导完全可以应用在任何时代的任何教会中。

2、第8节

第8节说“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在这一句之前,原文中其实有一个“助词”表示叙述的连续。《吕振中译本》和《新译本》都把它翻译了出来,译为“所以”或者“因此”。这就说明8节和1~7节是连在一起的,都是指在公开聚会中应当注意的一些事,当然也可以引申应用在私下的场合,但他原本是特别针对公开聚会给予的指导。所以,保罗在此的意思是什么呢?他的意思是愿意看到弟兄常常负起带领的责任,其中表现之一就是在公开的聚会中勇敢的带领祷告!这里说“随处祷告”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坐在家里,行在路上”随时随地的祷告,当然这样也是好的,也是应该的。但这里的祷告首先是指在正式的公开的聚会中代祷。所以《思高本》和《吕振中译本》是把这一节翻译为“我愿男人在各地”或“各地方祷告时”。《现代译本》直接译为“在各地的聚会,我希望男人祷告”。可见这里是特别鼓励男人在正式的聚会中祷告,也就是鼓励男人在教会中要积极发挥带领的责任。

而什么样的祷告是神喜悦的呢?或者说男人应当具有哪些美德才使他适合承担带领的责任呢?这一节告诉我们三点:第一,无忿怒;第二,无争论;第三,举起圣洁的手。

“忿怒”这个词在新约中出现过30多次,几乎都是贬义,例如弗4:31节说【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忿怒这个词里面是含着报复,怨恨、不宽容的意思,所以神不喜悦它。而神喜悦的性情是什么呢?应该正相反,就是:温柔,宽广,包容,这才是爱的体现。所以主耶稣说【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马太福音 5:22-24)】

“争论”的意思就是争执辩论。而这种辩论的背后并不是纯洁的动机,而是罪性里那种好斗和好争竞的态度,用一个我们熟悉的词就是“争强好胜”,这在上帝面前不是可喜悦的,而是应当被更新的。我们其实不难发现男人们好辩论的特点,大到国际形势,国内政治,小到世界杯哪只球队好,哪种战术灵,几乎没有什么话题是男人不争的。而男人所争的有多少是他们真正了解的呢?他们在争的时候是否也认真在听别人的意见呢?其实往往都没有,因为争的目的不是为了辨明真理,而只是为了压倒别人,这就说明这是出于罪性的,所以这样的争论只能带来纷争。而上帝喜悦什么样的男人呢?上帝喜悦的乃是和平之子,所到之处带来和好,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到处挑起争端,布散纷争。

可以说保罗就是这样的男人,因为他从不为显示自己争,而只为神的荣耀争,他也不是像刺猬一样到处扎人,而只在真正关键的时刻勇敢。更多时候,他哪怕被敌人逼迫,被弟兄姊妹误解,他也不争,而是忍耐和祷告。正如他自己见证说【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哥林多前书 4:12-13)】即使他不得不为自己辩解,也不用狠话,而是流着眼泪。所以亲爱的弟兄们,愿我们都成为保罗那样的男人,对真正的仇敌,在关键的时刻要像狮子一样勇猛,但更多时候,特别是在弟兄姊妹面前要像羊羔一样温顺,不张扬,宁可示弱,宁可吃亏,为了成就和平。

第三,举起圣洁的手。这一条的重点不是举手,不是说举手祷告这种姿势最正确,坐着、跪着祷告都不属灵,经文肯定不是这个意思。这一条的重点是圣洁,也就是祷告的人要“手洁心清”,他的祷告才不会被拦阻。所以教会的带领者需要在神在人面前都有无愧的良心,也要有无可指摘的见证,这样的人才能担负带领教会的使命。

3、9~10节

接下来的经文,保罗的劝勉就转向了姊妹。如果说男人常常用争论的方式表现自己,那么女人常常用什么方式表现自己呢?保罗在此指出女人常用来表现自己的方式之一就是打扮,我们想想今天的女性是否也是如此呢?虽然男女表现自己的方式不同,但是本质一样,都是出于骄傲,都是罪性的反映。9、10两节就是保罗教导姊妹在教会内,其实也是在神面前应当如何打扮。

第一,“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

廉耻的意思就是自尊自重,自守的意思就是节制谨慎,而所谓正派衣裳,就是庄重而不使人想入非非。

第二,“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

这不是说基督徒绝对不能化妆和使用昂贵的饰物。因为有的民族就喜欢鲜艳的衣服,也有的民族虽然不富裕,但是人人都佩戴首饰。所以如果某个群体或文化中人人都佩戴黄金,那么在他们当中戴金饰就不成问题了。所以保罗在这里的意思不是绝对反对任何装饰,或者佩戴奢侈品,而是指基督徒穿着打扮不应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刻意吸引别人的眼光,在聚会中尤其应当注意不使别人在敬拜中分心,更不应激起别人的嫉妒和争竞的心。今天有个词叫做“炫富”,保罗在此所批评的现象之一就是这种出于炫富心态的打扮,而另一种他所批评的现象就是前半节暗示的“放荡的打扮”。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对于基督徒来说,什么是合宜的服饰和装扮呢?就是在他们自己的文化中,那些既不昂贵也不华丽,庄重而不浮夸,朴素而不使人想入非非的服装和饰品。

第三,关于穿着问题,保罗在第10节还给了我们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善行比打扮更重要,或者说美德比美丽更重要。

当然,保罗的意思绝不是反对外在美,我们也不应把外在美和内在美对立起来。但是保罗的意思确实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他提出的挑战是:作为基督徒,我们的追求有多少是为自己,有多少是想到神和他人呢?我们的金钱和时间有多少用来化妆打扮购物,又有多少用来服侍神和服侍他人呢?在基督徒的价值观里,哪一个方向才是神喜悦我们追求的呢?保罗在此给我们的答案是清清楚楚的。

4、11~14节

接下来11~14节就是这一段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经文了。11、12节是保罗教导女性在教会中的角色,也可以引申应用在家庭中。而13、14节就是保罗如此教导的理由。

保罗在11节,12节吩咐说“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这两节的教导既是针对当时教会中的危机,就是有些妇女虽然知道的有限,却好表现自己,这与前两节有些妇女通过打扮表现自己的心态是一样的,所以保罗命令他们要安静。

但另一方面,保罗命令女人应当顺服男人,也不许她们辖管男人。我们认为这就不仅仅是针对某些不守规矩的女性说的,而是对女性在教会中扮演角色的普遍教导。因为保罗给出的理由是“ 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这就和林前11:8~9节说【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的意思一样。这两处经文的意思都是强调男人与女人的角色不同,但不是主张男人比女人优越。所以,保罗在林前11:11~12节紧接着补充说【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这不是保罗否定自己刚刚说过的话,而是为了消除可能的误解,就是以为女人比男人低等。而保罗强调男女角色不同也符合他说的“男人是女人的头”,以及《创世记》告诉我们的妻子是丈夫的帮助者的道理。所以我们认为:保罗在此教导的男女在教会和家庭中的位分不同,具体而言就是“男人是头,女人是帮助者,男人应当承担带领责任,女人应当顺服”,这是圣经一贯的主张。并且这样的安排不是堕落的结果,而是上帝创造之初的安排,所以没有理由认为信主后这一秩序就被取消了。而加3:27~28【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也并不能说明男女角色的差异消失,因为保罗还作过一个比喻,就是基督徒彼此为肢体。肢体彼此功用不同,但是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平等主义者如果承认恩赐不同,功用不同,不等于价值不同,那么为什么认为主张男女角色不同就是贬低女性呢?

至于12节保罗教导说“我不许女人讲道”,我们认为这又是针对以弗所教会的特殊情况说的,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因为保罗自己在林前11:15节说过“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这就证明女性讲道是存在的,也是保罗允许的。有些保守的宗派反对姊妹讲道,他们把这一节当作普遍的原则,但是我们教会的立场不同。我们认为反对姊妹讲道的圣经根据不足,但是弟兄作头的圣经根据充分。所以在咱们教会,姊妹可以承担教导的职分,但是弟兄要作头。具体而言就是弟兄承担第一带领人的角色。所以咱们教会的主任牧师是弟兄,治委会的成员都是弟兄,并且教牧团绝大多数成员也是弟兄,虽然我们有姊妹传道,但她是在弟兄们的属灵遮盖下。这就是我们教会对这一段真理的应用。

5、15节

最后,我们再来看这一段的最后一节,“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

“就必在生产上得救”是什么意思呢?对此有三种可能的解释:第一种解释:认为妇女如果敬虔就能在生产中被保守,不至于难产。这似乎也回应了《创世记》中对妇女生产的咒诅。但可惜古往今来死于难产的姊妹太多了,我们不能假设她们都是不敬虔的,所以这种解释虽然简单,但是不可取。第二种解释:认为这一节的女人因为是单数,所以不是指一般妇女的生育,而是指基督的出生,因着基督,救恩来到世界。而在这一段讲基督的出生其实是为了鼓励姊妹们,让她们看到女性并非是次等的,因为女性注定要参与基督降生这件大事,没有比这更荣耀的了。第三种解释:是把“在生产上得救”翻译为“借着生儿育女而得救”,这里得救的意思可能指免受属灵的攻击,也可能指通过成为贤妻良母获得尊荣,正如有句格言说的“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我认为第二种和第三种解释都可以接受,并且这两种解释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鼓励姊妹,保罗想要姊妹们知道,虽然男女在教会和家庭中的角色不同,但是姊妹的功用一点也不逊色,她们在上帝的计划中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功用有重大的价值。

总之,我们相信上帝创造了性别的差异,但这差异不应当造成歧视和压迫,而应当成为男女彼此欣赏、彼此需要的理由,这才是上帝的美意。这个世界一度盛行男尊女卑,就是在今天,那些伊斯兰国家的妇女还在为争取受教育、工作,甚至开车的权利奋斗。但是西方世界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彻底否定性别的差异和差异的价值,所以同性恋,性别自主的文化大行其道。这个世界总是在极端中摇摆,而教会的挑战就是不被各种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却能牢牢抓住上帝的心意,并成为指引正路的重要声音和力量。

求主保守他的教会!愿我们看得清楚!愿我们站立得稳!

「祷告」

回应诗歌:147首《同蒙天召姊妹弟兄》

The post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4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