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2017年2月12日主日讲章/曾淼 实习传道


Listen Later

https://t3.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17/02/2017-e5-b9-b42-e6-9c-8812-e6-97-a5-e8-ae-b2-e9-81-93-e5-bd-95-e9-9f-b3.mp3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经过了上一章献以撒的信心考验,亚伯拉罕的故事已近尾声。在这一章中,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寿终,这次他真的经历与至亲的生离死别,并且要购置产业来埋葬亲人。这是创世记十二章进入族长故事单元以来,第一次关于死亡的完整记录,其中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思想和学习的。

一、存着信心而死

我们先看前两节。“撒拉享寿一百二十七岁,这是撒拉一生的岁数。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如果当时也有追思礼拜的话,我想这就是印在小册子上的话,以及追思礼拜上的场景。一个人到了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就显出上帝赐给这个人在地上生活的年日;他/她葬埋之处显出哪里是这个人的故土;以及生者当中何人追念他/她。撒拉作为亚伯拉罕的妻子,当年与亚伯拉罕一同领受上帝呼召、出了迦勒底的吾珥往迦南地去。虽然圣经记载的多为亚伯拉罕的事迹,但我们应当记得,在这整个过程中撒拉同样地信靠上帝、经历信仰的起伏挣扎,有时甚至因为丈夫的软弱而陷自己的生命于危险之中。出吾珥之前,撒拉“不生育,没有孩子”(创11章30节),死的时候却育有一子。希伯来书11章的“信心榜”这样评价撒拉:“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来11章11-12节)。因此撒拉的一生,是活出信心的一生。
她死在、也埋在希伯仑,就是亚伯拉罕自与侄儿罗得分离之后所居住之地(创13章18节),更是上帝许诺在将来要赐给他们后裔作产业的应许之地。 而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他对撒拉的爱和不舍。哀恸和泪水是上帝赐给我们纾解心中伤痛的方式。旧约、尤其是诗篇当中有大量的篇幅描述上帝子民心中的哀恸。

死亡而来的地上生命的终止,带来两方面的断裂与张力。第一,撒拉死了,而上帝的应许还没有完全实现。当年亚伯拉罕初到迦南地,耶和华向他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创12章7节)。现在撒拉死了,过不多久亚伯拉罕也会跟着离世,然而他们在上帝所赐给他们后裔的应许之地上,定准所拥有的不过是一块坟地。第二,罪带来死亡,死亡带来分离。每个人活在世上所必然要经历的,就是与亲人的生离死别,区别只在于早点或晚点。做心理辅导的弟兄跟我讲,当人所处、或认知的不同现实出现断层时,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他们所做的,就是在二者之间搭一座桥。那前面提到的这两方面断层如何衔接呢?关于第一点,土地的应许虽然还没有实现,但是后裔已经有了,而这后裔的出生完全出于上帝的大能。有了这原本不可能、但是因着上帝的大能和信实成为可能的后裔,对于那看不见、还未得着的土地也就有了盼望。 因此,死亡不能胜过或阻断上帝的应许所带来的盼望,反而是承受神应许之人的盼望能够超越死亡。第二点则更关乎我们信仰的核心——那就是,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终将再来、把我们带到面见上帝的永恒国度里;但是在那之前,我们必须要经历死亡。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说,“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 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基督徒的死,是存着信心的死,是今生没有完全得着、却盼望着那将来完全成就的应许的死,是带着喜乐奔赴未知的死。如何面对死亡,也许正是表明我们信心、以及显出我们与世人之分别的最好时机。

二、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

而这样的对待死亡的态度,定会带来与之相匹配的人生态度,因为如何看待死亡——确切地说是如何看待死后,必然显明在我们如何活着、如何度过每一天。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而对于基督徒来说恰恰相反,是未知死,焉知生。我想这也就是孙长老所分享过的——“从终末的角度来看待生命”。这个基督徒的人生观,用刚才所引用的希伯来书作者的话是“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用亚伯拉罕在赫人面前的话说,就是“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创23章4节)。这是我今天想要重点跟大家分享的。

“外人”这个词是说不是源自本地,“客旅”和“寄居”是说此地不是最终目的地,只是作为一个阶段中转、过渡,原文这个词一般用于希伯来人支搭帐篷的游牧生活方式的语境中。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回溯到创世记十二章的开头——“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这是亚伯拉罕客旅、寄居生活的开始,它源于上帝自己的拣选和呼召。弟兄姊妹,我想请大家花一点时间来思想,在亚伯拉罕那个没有任何现代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的时代,“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与过去与他生命相关、他所倚靠的一切都割断联系,从此他必须将旧有的一切抛在背后、从今以后只能唯独仰望上帝前面的应许和带领。而这就是自创世记十二章起上帝所开启的有关创造和拯救的新计划。作为上帝所拣选与呼召、以显明这新创造与新拯救的对象——亚伯拉罕,他所要回应的是相信、是跟随,是踏上一条前途未卜、孤独而漂泊的旅程。正如他第一次听到上帝呼召就启程了那样,之后亚伯拉罕也一直过着支搭帐篷、随时准备好起行的游牧生活。不仅他如此,以撒如此,雅各也如此。“旅程”也成了贯穿整本圣经的一个母题——出埃及的旅程、旷野的旅程、征战的旅程、被掳的旅程、归回的旅程、宣教的旅程。放在整本圣经的框架下来看,创世记十二章以后的这种种旅程,无不是对应着前十一章人类犯罪以后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创3章23-24节)、又不断从他的面前被放逐和分散(创4章16节、6章13节、11章9节)的回归之旅。若要概括的话,我想应该是“朝圣者之旅”或“天路客之旅”。而亚伯拉罕与撒拉,正是最先踏上这样旅程的我们的信心祖先。

所以,当亚伯拉罕在迦南地的赫人面前作出“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这样的身份宣告时,他绝不仅仅是在说“我是从大河那边来的”,或者“我只是路过此地”。不,他是因着上帝的应许而来,又是带着对应许的盼望而离世。所谓“外人”,他那不同的源头来自上帝;所谓“寄居”,对于天上那永远的家乡,地上的这有限年日可算为寄居。这从亚伯拉罕向赫人买地埋葬撒拉可以看出:第一,对于上帝引导他走的这条信心之旅,他没有回头。哈兰和吾珥的印记褪去,应许之地取而代之成为了新的家园与故乡。第二,亚伯拉罕坚持从赫人手中足价买下麦比拉洞作为坟地,与他之前不接受所多玛王的战利品思路一致,就是他知道现在还不是上帝应许成就的时候、却又坚信上帝将来会将这地赐给他的后裔作产业。正如一位解经家所说,“族长们活着的时候过着寄居的生活,在死亡里他们却是应许的继承人,并且占有这块土地。”经文当中的“地”、“坟地”的原文是ahuzzat,意为“定准的产业”,就好比是将来所得产业的一个象征。如今在新约时代我们也得了这样一个“定准的产业”,那就是所应许的圣灵。保罗说这圣灵是我们得天上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弗1章14节)。藉着被这位圣灵所感,不仅以色列人、就连外帮人也都得以进到父面前了(弗2章18节)。因此,向着世界我们是寄居、是客旅,但是向着神,保罗又说:“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

今天中国基本上是个全民“寄居”的时代,刚刚过去的春运可以证实这一点。我想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有过离开家乡、在另一个城市求学、就业、生活的经历,差别仅在于出来得早和晚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被迫地离开了本地、本族、父家,也已经跟过往的生活之间发生了断裂。我不知道弟兄姊妹有没有过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回到家乡发现已经不能完全与亲人们认同,回到城市又觉得这里仍然不是我的家。我们被结婚、买房、养育小孩这些很现实的需要裹挟着,因为那种不安定带来的焦虑非常真实。我想单身弟兄姊妹在这些方面的孤独感和疏离感会更加强烈,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即便如此,我们当中大部分人好歹还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体面的工作,那些在城市里面打工的群体、他们在城里无法受教育的孩子、留守儿童,他们所面对的生存压力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当我思想今天这章经文的主题——死亡、寄居、盼望,我觉得它对我们思考当下的生活、我们是谁、以及如何与周遭的世界共处有着重大的意义。那么亚伯拉罕是如何做一个寄居的客旅呢?首先他以信心回应上帝、勇敢地迈出了他的舒适地带、踏进了未知。我之前就读的维真学院,每年会给当年的毕业生举行差遣礼。前任校长在这差遣礼上的著名讲话,即“只有在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时我们才需要信心”。其次,从亚伯拉罕与赫人的交易过程、以及他之前与外人的相处,可以看出亚伯拉罕与外人交往的态度是——友善来往,却不相交融合;极其谦和,但不妥协(买地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他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在赫人以弗伦面前请求);把他们放在心上、为他们代求,却不受他们影响。从始至终,他与周...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2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