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之声 | 线上家长会

线上梦想健康课 | 今天你洗手了吗?


Listen Later

今天你洗手了吗?


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宿宿。

同学们,洗手可以说很简单、很基本了,大家从幼儿园开始,人人都学会了洗手。特别是经过这一次新冠疫情的考验,大家都知道了,应对这种在空气中传播的病毒,戴口罩加上会洗手、勤洗手可以在很大程度保护我们的安全。

不过,你知道人类什么时候有了“洗手”这种卫生习惯吗?在2500年前的东周列国时代,洗手可不是一件小事。如果有人问:“你洗手了吗?”这个人可不是你的爸爸妈妈、老师、或者社区志愿者,而是大祭司、是朝廷里主管礼仪的大臣;被要求洗手的也不是老百姓,一定是贵族。只有贵族在参加非常重要的仪式时,才会有人很庄严地问:“今天你洗手了吗?”

贵族洗手可讲究了:古人认为静止的水不干净,所以洗手不是打一盆水,把手放进去泡着搓就行,而是需要有仆人帮忙,有人从上往下倒水冲,有人在下面端个盆接着。为了洗手这件事儿,咱们的祖先还专门发明了一个汉字——“盥”,对,就是盥洗室的那个盥字。你们仔细看,这个字像不像水从上往下倒,两只手在那儿搓呢?



一百多年前,洗手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从皇家礼仪变成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这中间肯定发生了什么,又有谁付出了牺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是谁让我们懂得洗手很必要这个道理。


赛麦尔维斯医生的发现

最早提出洗手很重要是一位产科医生,他叫赛麦尔维斯,来自匈牙利。1847年,赛医生发现手术前洗手,可以减少病人感染,从此在医生中间培养洗手习惯,建立手术前洗手的规范。

今天的医院里,医生都穿着白大褂,到处都有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其实这些都是赛医生推动的结果。之前的医院,普遍脏乱差,遍地血污和脓液,空气腥臭,简直跟屠宰场一样。那时候人们还不懂病菌、微生物会导致传染,也没人觉得医院脏乱差有什么问题。

但赛医生是个特别较真的人,他工作的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产科分成两个科:第一科是由男性的产科医生和医学院学生负责接生;第二科是由中年女性助产士接生。按理说,经过医学院专业训练的医生来接生应该是比较好的,事实却相反:平均每1000次接生当中,第一科死亡产妇98.4位,第二科死亡36.2位,整整少了三分之二。这样的事实医生们解释不了,民众就更不能理解了。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言,有人说男医生接生手法比中年妇女粗糙,也有人说男医生的知识干不过中年妇女的经验等等。



赛医生也在思考。有一天,他的一位同事解剖尸体时不慎割伤自己,引发伤口败血症去世了。赛医生发现同事的死亡症状和很多产妇非常相似。当时第一科的医生或多或少会接触一些尸体,而第二科的助产士不会。于是,赛医生有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一定是尸体上某些看不见的东西污染了医生们的手!这些手没有清洁就直接去给孕妇接生,而手上不干净的东西带来的感染,导致第一科产妇死亡率更高。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赛医生亲自带头,要求第一科的医生和助理们学习他,在解剖尸体后、做手术之前认真洗手!在推广洗手习惯几个月之后,第一科产妇的死亡率就掉到1%以下,这是惊人的进步,也证明了洗手可以降低感染。


在验证了“洗手”这个假设后,赛医生开始到处推广这样的习惯,提升医生救治效果。但是,移风易俗、改变认知的难度超过他的想象。1850年,他在维也纳医生工会发表演讲,宣布“是医生们受污染的双手和器械,把灾难带给了产妇”,现场哗然,大部分医生和各种专家都无法接受。理论上,当时细菌、感染等原理还没有问世;实践上,赛医生除了自己在医院推广洗手的实践,拿不出其它证明来解释他发现的现象,结果可想而知,当时整个医学界都认为他是“叛徒”,更加不理会他提出的洗手消毒法。

就在他公开演讲这一年,赛医生离开维也纳总医院,之后一直颠沛流离,被各种保守医学界势力排斥、驱逐,郁郁而终,年仅47岁。

令人感慨的是,在他去世的186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证实了传染病是微生物在生物体内孳生引起的;1867年,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首次阐明了细菌与感染的关系,提出了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与医生的手、患者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关。有了这些理论依据,又过了十年,赛医生当年推广的洗手消毒法才成为全球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工作规范,使用杀菌剂洗手也成为产房医护人员的惯例。当然,直到那个时候,医院才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模样。


伤寒玛丽的故事

从医护人员勤洗手,再到普罗大众勤洗手,中间还隔着一个“伤寒玛丽”的故事。

1906年8月,美国纽约长岛的牡蛎湾富人区突然爆发伤寒,那里卫生设施很好,居民都是一些富裕之家,发生这种贫民窟传染病令人费解。医生们在排查后发现,所有传染的源头,都指向一位名叫玛丽的厨师 —— 这位爱尔兰移民,靠着出色的厨艺,受到了不少纽约富豪的追捧,纷纷请她上门烹饪。玛丽先后为那里8个家庭工作过,其中7个家庭群发伤寒。


那个年代没有“无症状带菌者”的概念,玛丽自己也没觉得她的身体有什么异常。直到后来,纽约市卫生局对她进行强制隔离和检测,才证实她是伤寒病菌携带者。在询问中,玛丽承认,她从来没有洗手的习惯 —— 当地伤寒的爆发正是她上厕所以后不洗手造成的。


后来,医生们尝试用药物给玛丽除菌,没有成功。在把玛丽关押了一年多之后,纽约市的卫生主管决定:如果她不再当厨师,而且每个月向卫生部们报告,接受体检,就可以释放她。玛丽同意了,还宣誓自由后会采取措施,防止再传染别人。可惜只过了一年,她就不再提交卫生报告,还改了名字,重操旧业,陋习依旧。结果自然是她去到哪里,哪里就爆发伤寒。由于她到处接活,行踪不定,纽约市卫生局又花了几年功夫才找到并逮捕了她,把她送进医院终生隔离。然而,“伤寒玛丽”点燃的导火索并没有就此熄灭,她感染的伤寒患者后来成为疾病携带者,在不经意间继续着疾病的传播。


人们从“伤寒玛丽”事件得到的教训,有对餐饮行业卫生习惯的关注,也有公共卫生习惯的推广,个人卫生习惯的宣传。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10月15日为“全球洗手日”,号召全世界各国人们培养洗手习惯。大家熟悉的“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样的小学生守则,最初就是为了防范伤寒、痢疾这样的烈性传染病。要知道,我们的双手接触各种东西,最容易沾染病菌,一天没洗的手,至少会沾上几十万个病菌,其中有些病毒可以在潮湿和温暖的手上存活七天,耐心地等待着侵占我们的身体。然后再通过我们去危害更多人。

如今,国家在传染病防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很多烈性传染病已经销声匿迹,正当人们有些麻痹大意的时候,一次对中华民族甚至世界各国带来重大的挑战的新冠疫情,又给我们当头棒喝,带来及时的提醒:洗手很重要!不止是饭前便后,平时从外面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最好也是先洗手,把外面带回家的细菌清洗掉,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所以说,孩子们,我们要记住:勤洗手,就可以消灭病菌,保护我们自己和身边人;不洗手,咱们有可能就会成了“杀手”,把疾病和灾难到处传递,害人害己。我们谁都不想当这样的公共健康“杀手”吧!那么,咱们去好好洗一次手吧。


《真爱之声》栏目已经在苹果播客以及喜马拉雅电台上线,同时可通过新华网、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客户端阅读,也可以通过小雅nano音箱、小米音箱语音点播来收听我们的节目。

谢谢你收听今天的节目,这就是本期《真爱之声》,如果你觉得节目有意思,欢迎转发到你的微博、QQ同学群、微信朋友圈和家庭群里。

我是宿宿。


真爱之声,明天见。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真爱之声 | 线上家长会By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More shows like 真爱之声 | 线上家长会

View all
凹凸电波 by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425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30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