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3月1日,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波兰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Share 肖邦练习曲集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By Marilyn_Hathaway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3月1日,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波兰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4 episodes available.
第12首《c小调练习曲》“大海”练习曲。是肖邦1831年11月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写成的。它和作品10号第12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差不多时间创作,而且调性还相同,都是c小调,有人称之为“大海练习曲”,因为它的乐思汹涌有如波涛。其实,这并不确切。这首练习曲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音诗,这里肖邦叙述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在川流不息的分解和弦和短小、坚毅、果断的插句里,都使人感到一股不可抗衡的巨大力量。
第11首:《a小调练习曲》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冬风”。它是肖邦用特定的练习音型,来更深一步描绘一幅革命失败的悲剧画面,开始4小节引子,就象是召换人们的号角声,接着是 一段带“圣咏”性质的庄严乐段。“旋风”式的“华彩”之后,突然出现了一段刚毅威严的进行曲。它的主题给人们以极为深刻的印象。这首《a小调练习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末乐章,它们表达了作曲家的革命意识和反抗压迫的心愿。彪罗对此曲评价:“在你能想象的范围内展现着最丰富的音。”
第10首《b小调练习曲》,八度练习曲。它的目的是练习八度音的演奏技巧,一连串的八度在不换变手指的情况下连起来演奏,加上巧妙地运用踏板,产生出绚丽的色彩。中段仍然保留着八度音进行, 但是它的性质改变了,象是一首温柔的情歌。然后又是前面快速八度音的再现。
第9首《降G大调练习曲》,“蝴蝶”练习曲。它的旋律优美、秀丽而轻盈,右手部分是六度练习。左手伴奏也有很大的难度。
第8首《降D大调练习曲》,六度双音练习曲。它是“触键练习”曲中,比较复杂而技巧较难的一首。两个外声部形成“二重唱”像是长笛与大提琴在对话 。
第7首:《升c小调练习曲》,“大提琴”练习曲。这是一首在左手方面很突出的作品,有点像李斯特出名的104号Petrarca奏鸣曲,都有着抒情的旋律,在感情方面有灼热的力度感。
第6首《升g小调练习曲》,三度练习曲。它又是一首优雅的、带有伤心的“触键练习”。西方音乐评论家说是:“透过眼泪而微笑。”关于这首练习曲,有这样一个传闻。据说肖邦在写作它的时候,心里想象着一个波兰流亡者在雪撬银铃声中,沿着茫茫无尽头的冰雪小道,流放到远方去的情景,这个传闻不一定可靠,但乐曲中那连续不断的、3535的三度和弦,确实有些象雪撬前进时送来的铃声。
第5首《e小调练习曲》。肖邦在这首乐曲的曲首,标明“轻快的小谐谑曲”(Scherzondoeleg giero)这就说明了乐曲的性质。这是肖邦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782—1840)的演奏之后,被他那魔鬼般技术所感召,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练习曲。这的A段由右手呈现焦急不安 、悠长的旋律,而左手用不谐和和弦,有如提琴嘲弄性轻快的拨奏。中段是从容流畅的旋律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A段再现,整首曲子带有幽默和谐谑情趣。
第4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通过移动重音位置的节奏练习曲。其阴郁的基调使练习曲具有小调的特性。像托卡塔一般的,几乎是在不断反复的左手音型与右手的和弦形成对比,感觉十分不安与不祥。库拉克对此曲注释:“切分音练习曲,必须把常规节拍与逆行重音配合恰当,和弦方面,像是由和弦生出来一般,在高音部有弱起拍的旋律,而且到处悬疑,当它一进来,旋律正好转慢,略有迟疑感,在流畅中有心神不宁的感觉,这是极具狂想曲风格的练习曲。”
第3首《F大调练习曲》它的情绪乐观、明朗,与上面《f小调第二首练习曲》形成了性格上的强烈对比。它要求做到演奏均匀而流畅,力度等把握得体。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4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