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一些以人名当地名的地方。
比如,闵子骞路,刘智远村,王舍人镇。
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以孝出名,二十四孝中他排名第三。第三集说过他“单衣顺母”的故事。
刘智远是后汉的开国皇帝,有出戏专门讲他,叫《白兔记》,“四大南戏”有它一份。以后会做一期他的节目。因为济南有一个刘智远村。
今天主要说的是王舍人镇。
王舍人镇在历城区,东边是郭店,西边是全福,以前不熟悉不要紧,以后肯定会熟悉,因为济南新东站就建在这里。
王舍人镇这个地方,春秋时期叫“鲍城”。鲍是鲍鱼那个鲍,也是一个姓氏。
为什么叫鲍城,这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鲍叔牙。
鲍叔牙,不是龅牙叔。不是俞伯牙,也不是姜子牙。为了好记,咱们就叫他鲍叔叔吧。
鲍叔是齐国的官二代,他有个穷八代的好朋友叫管仲。鲍叔经常拿家里的养乐多给小管仲,小管仲很感动,俩人关系老铁不扎心。后来齐国内乱,太子登基,开始追杀其他皇子。其中有两个皇子就逃走了,一个叫小白,一个叫大纠。也巧,鲍叔辅佐的是小白,管仲辅佐的是大纠。再后来,齐国现任老大挂了,现在齐国需要一个国王。人事经理一查,有资格当国王的就俩人,一个是小白,一个就是大纠。为了避免再起战争,不排队,不抓阄,谁先来到谁当国王。
当时,小白和鲍叔在莒县,距离临淄城150公里。大纠和管仲在兖州,距离临淄城200公里。管仲一算,肯定是小白先到啊。他就跟大纠说,人家近,咱们肯定赶不上了。大纠哭了,那怎么办?这个国王的名额对我很重要。管仲说不要紧,我一个人骑一匹快马,拦住他,我弄死他。管仲就快马加鞭,在路上拦住小白和鲍叔。管仲还挺客气,天气不错,看大灰机。大家抬头一看。管仲就射出一箭,正中小白心口,小白就口吐鲜血从马上掉下来了。管仲就跑了。
其实那一箭没射死小白,小白赶紧回齐国当国王了。这个小白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桓公当上国王,要封鲍叔当相国,鲍叔说你想要齐国强大,就别封我当相国。有一个人比我的能力强一千五百万倍。齐桓公说谁?鲍叔说管仲。齐桓公听到这种情况鲍叔还能推荐比自己优秀的人,眼泪留下来了:鲍叔,你是怕寡人死的不够惨吗?那一箭之仇我依然记得。鲍叔最后还是说服齐桓公接纳了管仲。管仲也很感动,我做梦都想辅佐个国王。鲍叔说我做梦都想当管仲的小弟。这俩人的交情称为“管鲍之交”。俩兄弟让齐国变成第一强国。因为功劳很大,人品贼好,齐桓公就把一块地给鲍叔,就是现在的王舍人镇,当时就叫了鲍城。后来鲍叔死了,葬在一座山上,这山就起名叫“鲍山”。现在的鲍山公园,上面还保留着鲍叔牙墓。
鲍城一直叫到隋朝。因为鲍城是交通要道,人来人往非常多,这地方就形成了百货交易市场,慢慢地鲍城就不叫了,都叫“杂货店”。
唐朝李世民时期,有一个人叫王玺,这个人当过“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什么玩意呢?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央书记处秘书。王玺因为当过中书舍人,所以人们都称呼他王舍人。这个王舍人退下来,就来到鲍城,开了一个杂货店,他开的店就叫王舍人店。毕竟是伺候过皇帝的人,王舍人的店规模很大,他在此地乐善好施,五讲四美三热爱,赢得当地百姓的爱戴。为了纪念他,当地百姓就把他开店的这个地方改名叫王舍人店。一直沿用到现在。
鲍山还叫鲍山,因为当时鲍叔牙的影响,后来也没有人动过它。鲍城呢,却改成了王舍人店,因为王玺的影响又盖过了鲍叔牙。王舍人也不一定能叫的长久,说不定以后还会因为新东站改为其他名字。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
然而,我们会记录他的每一步,会了解他的前世今生,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彩的地方。想想人生,都会死,为啥还在那里辛苦地学习工作,一个道理。
关于王舍人,这期到这里,下期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