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6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羊城晚报记者再次见到了黄健伦。相比几个月前的见面,黄健伦的身份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今的他,是奥雅纳东亚区业务战略发展负责人。
这次,奥雅纳负责了“融通互联一体工程:共启全球基建合作新机遇”分论坛的承办。随着全球基建合作的持续深化,奥雅纳在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及工程设计咨询等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如今,奥雅纳在全力推进和中国企业的合作,助力中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更多的全球发展机遇。
从1984年奥雅纳参与建设内地的第一个项目——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将海外经验引入本地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钢框架-混凝土结构系统,开启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到新世纪参与一系列城市地标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鸟巢、水立方、央视总部CCTV大楼、中国尊、上海前滩太古里、广州塔、港珠澳大桥……作为全球工程咨询领域代表企业,奥雅纳进入中国市场的40多年,也是见证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经济腾飞的40多年。黄健伦直言,“我们在内地的发展是紧跟政策和经济发展步伐的。”
从“一体化设计”到数字化赋能
从1970年开始,奥雅纳就提出了“一体化设计”理念。黄健伦表示,正是源于这个理念的驱使,奥雅纳并不将自己局限于一个工程咨询企业。他进一步解释,“‘一体化设计’的优势在于能够为项目提供从设计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这种模式强调技术和资源的整合,以及与全球合作伙伴的协调合作,这正是奥雅纳的专长所在。”
一个较为典型的“一体化设计”项目案例,是不久前刚举办完摇滚乐队Coldplay演唱会的香港启德体育园。从机场改建而成的可容纳5万人的建筑综合体,除了建筑的结构、机电和交通、消防、安防等设计保障外,由于要具备举办体育赛事、演唱会等大型活动的功能,其场馆的灯光、声学、数字技术和可持续设计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奥雅纳担任了此项目的一体设计工程顾问,为其量身打造整体设计方案。“一个建筑项目里,涵盖众多技术专业。只有工程师们的一体化意识足够强,才能克服诸多工程技术挑战,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整体使用体验感。”黄健伦称。
随着双碳计划和高质量发展策略的提出,以及行业技术的更迭,如今的奥雅纳,开始拓展新的发展方向,自主研发数字化工具,在应对气候变化,构建城市社区韧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黄健伦看来,当下建筑环境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步调无法避免。他认为,“应该加大数字化投资,通过增强AI工具的研发来促进建筑环境减碳、绿色发展。此外,也应该重视打造韧性基础设施来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推动城市的可持续的发展。”据了解,奥雅纳在上海中心城雨水排水规划项目中使用了自主研发的Terrain工具来分析城市类型,通过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技术等,开发基于自然的城市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发挥蓝绿空间和基础设施的潜力。相比传统的纯灰色空间方法,降低碳排放约30%。
2024年,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总体投资高达2520亿美元。据黄健伦透露,奥雅纳在持续推进与企业伙伴合作研发的AID系列智能辅助设计软件。其中PKPM-AID,借助智能算法驱动的设计流程,能够有效解决了传统设计流程中出现的指标调整、成本控制等多项难题,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和项目经济性。他进一步解释说,“AID已从单点突破逐步拓展为系统化布局,演进为覆盖多维度、多场景的智能设计工具体系,我们希望为业界带来智能辅助设计的革新体验。”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破解“标准”难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出海”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词,奥雅纳作为跨国企业在资源整合、技术协同及国际项目管理方面的优势也在凸显。助力中国基建企业出海拓展海外市场,成了黄健伦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而粤港澳大湾区这个位置的链接价值,也因此更明确地被看见。“中国企业‘出海’前的第一步准备通常是试水港澳市场,因为这里的语言、文化和市场与海外更为接近,非常适合作为中企过渡的平台。”
本届高峰论坛上,有多个奥雅纳的合作伙伴。黄健伦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当前奥雅纳和多家央企在港澳有近20多个项目合作。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客运大楼和站坪工程,是北京城建集团在境外机场建设项目之一。这个项目全港瞩目,是香港三跑系统项目的关键工程之一,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包括客运大楼、近机位停机坪、远机位停机坪、联络道、滑行道、附属楼及站坪内市政工程等。
由于北京城建团队需要面对香港本地的规范、标准、规则、流程带来的挑战。奥雅纳作为北京城建集团的本地顾问,从投标到落地、从技术问题到非技术问题,在项目的不同层面支持项目顺利推进。
“标准”与“规范”,不同国家市场的规则差异和跨文化沟通影响,是包括北京城建在内的中企在在海外市场拓展和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而这正是奥雅纳能够补齐的一块拼图,精准把握国际市场结构和经营环境,使中企本土经验适用于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此外,还有与中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的澳门轻轨东线南段设计连建造工程项目等,都是奥雅纳在助力中企出海过程中的成功案例。
领跑中国“城市更新”新赛道
今年年初,位于广州珠江新城CBD东侧的天河领展广场历经了升级。这座运营超过十年的老牌商业中心优化了原有业态组合和空间配置,也获得了LEED铂金级认证。在改造工程中,奥雅纳提供了全过程机电工程咨询服务。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日前,《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
黄健伦也直言,奥雅纳未来在推进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会放在城市更新上。“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规模片区改造、老旧城区功能重塑以及基础设施系统性提升项目日益增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常态。未来的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实现宜居、智慧和可持续的城市生态。”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在保护环境和保留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更新,是建筑企业的重中之重。“在城市更新中,要保护历史文化,同时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政策和产业升级,让建筑在新环境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挑战,但也有很多的机遇。”
“很多时候,并非是产品不够好,只是无法完全预见未来用户的需求。奥雅纳在城市更新方面的优势正是在于深入理解市场、进行多元化商业布局,预判并把握未来趋势,真正满足用户的长远需求。这种前瞻性的规划能力,使我们在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中,能够打造出更加适应未来的城市空间。”黄健伦说。
策划|吴江
统筹|记者 刘佳宁 孙晶 何奔
文字|记者 杭莹
视频|记者 潘亮 实习生 曾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