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欣赏陈瑞泉老师这首洞箫和琵琶作品《秋箫诉》已经有好几天了,
越听越有味道,洞箫古朴的音色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结合更加让作品精致优雅。听这首作品的时候会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些往事,沉浸在音乐中胡思乱想。那就让我们一起伴随这首《秋箫诉》一窥陈老师的创作过程吧...
洞箫与琵琶《秋箫诉》
作曲:陈瑞泉
洞箫:陈瑞泉;琵琶:房崇洁
古有《梅花》《阳关》诸曲,皆三弄焉,唐诗有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仿古曲之意境作此曲,命曰《秋箫诉》...
《秋箫诉》缘起
这首箫与琵琶《秋箫诉》初创于2015年。时已深秋,北风渐起,树叶凋零。想起宋代词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诸曲,皆为姜夔感怀之作:“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姜夔号为“格律派”词人,其作品风格大都旋律优美、婉约伤感,亦是其一生浪迹江湖、羁旅生涯的生动写照。
姜夔的词乐作品结构简约,但简约而不简单,他在作品中能够兼收并用雅乐音阶、燕乐音阶及清乐音阶,也就是说,一首短小的词乐作品中可以包含多种音阶的使用,曲调依然优美流畅,这是其自度曲创作的最大特色。
贺成 玉人何处教吹箫 己巳冬月贺成作于金陵
《秋箫诉》亦有仿古之意
唐代诗人杜牧有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乃是姜夔最推崇的诗人,姜夔曾在《扬州慢》中写道“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当繁华的扬州被金兵洗劫一空,姜夔想到即便才子杜牧再来游赏亦会吃惊。想必杜牧的诗作与姜夔的词作在风格上具有相似之处,也算是文人惺惺相惜。
晋代有箫曲《梅花三弄》,唐代有琴歌《阳关三叠》,皆为历史流传经典之作。《秋箫诉》在结构上亦由引子加“三段”相同素材的旋律发展而成。但在音阶调式上吸收宋人姜夔词乐的调式调性写作手法,即这首小曲,如果按洞箫的小工调(筒音作5)演奏记谱(简谱),则谱面显示为燕乐七声音阶徵调式,如果按照正宫调(筒音作2)演奏记谱,则谱面显示为雅乐七声音阶和清乐七声音阶相混合的商调式。
在伴奏的考量上,首先考虑的是琵琶,因琵琶是唐宋时期最广泛使用的乐器。其音色与洞箫相融,相辅相成,仿古之意更浓。
《秋箫诉》记谱
作者简介
陈瑞泉,现任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曲阜师范大学雅乐团常务副团长,副教授,笛、箫演奏与教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民主促进会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笛、箫演奏与教学研究以及中国音乐史等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研究,并兼任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乐团指挥。2010年应邀参加加拿大多元文化节并获音乐类比赛一等奖;2014年获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2014年获山东省社科联首届人文艺术大赛一等奖。曾主持山东省社科研究项目《西周宫廷仪式音乐研究》、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孔庙音乐的国际性传统及其比较研究》、山东省文化厅《埙的传统与革新》等多项研究项目;在《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天籁》等音乐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指导研究生、本科生获各类奖项二十余项,深受师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