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一月,我在《台灣中信月刊》寫了一篇「以聖經為本的親子教育」,那是牟維華與陳曦兩位母子的生命故事。由於中信月刊篇幅有限,我不能太多敘述,藉此補充讓讀者能更多認識他們的故事。
2016年十一月,我到新店某個教會講道,看到維華的三歲兒子陳曦,心中有個感動,便對她說:「你要教孩子寫靈修筆記,你可以唸聖經給他聽,用詢問的方式聽他的感受,並為他作記錄。」她接受我的建議,且為孩子寫了三年零八個月的靈修筆記。
2020年八月,陳曦從小一升上小二的暑假,維華把寫筆記的責任交還給陳曦。經歷三年多的歲月,已讓陳曦養成專注、紀律、負責的習慣。當我第一次看他寫的,裡面多是注音,卻充滿有趣、富思考、有意義的內容。
我教了許多父母陪伴孩子寫靈修筆記,維華與陳曦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所以無論到哪裡,我都會述說他們的故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若他們年紀小還不會寫字是正常,但等到能拿筆時,他們是不是記錄與神的關係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陳曦今年九歲,已記錄一本《五年讀完一遍聖經中英筆記》,現在進入第二本了,且完全由自己寫。我相信藉著寫靈修筆記,六年來,他對神、對自己、對別人必有不一樣的理解。
今年二月,陳曦獨自去台東參加一個冬令營,晚上孩子們都在玩耍,他卻拿起《我喜歡耶穌》和他的靈修筆記,讀完聖經、寫完筆記才去睡覺,這令輔導感到不可思議,覺得他怎有如此的習慣呢?輔導不得不去詢問維華:「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當然,維華不會吝嗇教她,正如六年前,我也沒吝嗇教維華一樣。
您曾思考「尋找掃羅」這件事嗎?當時,掃羅還在大樹(徒11:25),若不是巴拿巴去找到他,帶他到安提阿教會單獨培訓,他也不會成為日後的保羅。之前,巴拿巴並不知道他所帶的掃羅,會成為影響世界的保羅,只因他去找他、陪伴他、訓練他,最後成就的乃是神,這原則值得我們效法。
若您覺得寫靈修筆記這方法不錯,從明年一月一日為自己寫,為孩子作記錄,都是最好的開始。若需要進一步諮詢,歡迎跟我連繫,line ID:0986011596,我很樂意教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