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修理殿的破坏之处——2019年7月21日主日讲章/曾淼 传道


Listen Later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继上一章中耶何耶大奋勇自强、一举推翻亚他利雅的统治并将藏了七年的约阿施拥立为王之后,南国犹大终于结束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重新回到了大卫后裔执掌王权的轨道上。从约阿施开始,犹大开启了一段连续四任好王(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在位、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即便如此,在列王纪作者的笔下,这几位所谓的好王也是乏善可陈,甚至晚节不保。这四位王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王下12:3、14:4、15:4、15:35)。也就是说,这几任王虽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却无力带领百姓遵守神的约、照着神的心意来敬拜祂。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那几任王当政的时候世俗化严重,百姓一面去耶和华的殿献祭,一面又忍不住在家附近的邱坛拜着各路偶像;他们的信仰不是不信耶和华,而是除了耶和华之外、其他的也都信一点。面对这种情况,王能做些什么呢?从我们今天所读的列王纪下第十二章来看,圣殿再一次成了王所关注的焦点,只不过这次不是建造圣殿,而是修理圣殿。不过读完这一章,可能大家会感到有些扑朔迷离和费解。首先,约阿施没头没脑地就说要修理殿的破坏之处,可是祭司们横竖就是不修。后来不知道怎么着,众人就痛痛快快把殿的破坏之处就都给修理好了;可是打了一场仗,殿里的一切就又都没了。最后,约阿施遭到臣仆背叛,突然就被暗杀了。好在历代志下24章的平行经文或多或少给我们补充进来了一些信息,使我们可以将整幅图画拼凑得更加完整,从中看出上帝的心意和工作。

本章的一开头,是关于约阿施的一段小传。“耶户第七年,约阿施登基,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亲名叫西比亚,是别是巴人。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1-3) 经过了亚他利雅篡位的那一段历史,当我们再次听到这个评价模式时—不管是参照北国以色列王的在任时间、还是在耶路撒冷作王的年数、以及母亲的名字与出处,都体现着约阿施作王的合法性;而这些记录是亚他利雅所没有的。我们也知道,这段小传当中最重要的评语就是这个王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还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那句话,因为列王纪的作者所关注的是王和神的关系,也就是王是否遵行神的约、并且是否带领百姓遵行神的约。相应地,后面所记载的具体事件也是为了反映这个视角。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试着理解,为什么在约阿施相对漫长的四十年执政时间里,作者只选取了修理圣殿这个事件来记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建殿、修殿这些事情是王的职责所在,做成这些事同样是王权合法性的印证。不过约阿施这段评语里面最特别的、也是让他跟其他所有王都不同的,是作者在说他跟神关系之前的那句限定—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历代志下24章清楚地告诉我们,耶和耶大死后不久,约阿施就在其他犹大首领的引诱下“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神的殿,去侍奉亚舍拉和偶像”(代下24:17-18)。换句话说,约阿施之所以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主要是靠着耶何耶大的强大属灵影响力,是因着常处在耶何耶大的教训、引导、监督的属灵遮盖下才有的。就像神在北国以色列处于亚哈和耶洗别统治之下的最黑暗时期为他们预备了伟大的先知以利亚、以利沙作神话语的出口,神也在南国犹大王室几乎遭灭顶之灾、大卫血脉命悬一线的最危难时刻为他们预备了忠心且勇敢的大祭司耶何耶大作扶持和帮助。可以这么说,神将约阿施藏在耶何耶大的羽翼之下,也将约阿施的灵性托付于耶何耶大的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约阿施倡议修理殿的前后。

一、仍未修理殿的破坏之处

约阿施对众祭司说:“凡奉到耶和华殿分别为圣之物所值通用的银子,或各人当纳的身价,或乐意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你们当从所认识的人收了来,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4-5) 这是列王纪中第一次提到修理圣殿的事宜。对于约阿施如何起意要修理圣殿、以及何时开始提议修,圣经都没有明说。不过历代志下24章提到,“那恶妇亚他利雅的众子曾拆毁神的殿,又用耶和华殿中分别为圣的物供奉巴力。”(7) 一方面,圣殿从外表看来的确遭到破坏、有待修葺,而且重修圣殿也有助于去除掉巴力崇拜的痕迹、恢复对耶和华的单一敬拜;但另一方面,从约阿施直接对众祭司下指令这一点来看,在主动提出来修理圣殿这件事上,约阿施至少带着一点要增强对圣殿事务管控的意思;如果往远了猜测,或许还有一点想要跟耶何耶大分庭抗礼的意味。不管怎么说,约阿施为耶和华的殿大发热心,值得肯定。接下来的问题是,要如何筹措资金来修理殿呢?约阿施提出了三方面的来源:一是奉献到圣殿里面的分别为圣之物所折算的金额(利27:1-25),一是各人为自己的生命所献上的赎价(出30:11-16),一是人们甘心乐意、自愿的奉献(出35:5、21-22)。其中前两项属于圣殿的经常性收入。“从所认识的人收”(5),是说祭司和利未人要往犹大的各城去收取银子(代下24:5),好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这个政令的结果如何呢?结果是到了约阿施二十三年,祭司们“仍未修理殿的破坏之处”(6)。虽然我们不知道约阿施最早是何时倡议的,但我们可以想见这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于是,王召集大祭司耶何耶大和众祭司,责令他们不再收取银子,而是把所收的交出来修殿。结果依然是无果—祭司们不再去收取银子,但也不修理殿。王想让祭司群体自掏腰包来修理圣殿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他不得不换一个办法来达到他的目的。

二、修理殿的破坏之处

王改令,让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百姓采用摩西在旷野里吩咐以色列人为会幕的需用乐捐的方式,来为修殿的专项事工自由奉献(代下24:9)。结果这回成功了!首先,耶何耶大取来一个柜子,在上面钻一个窟窿,放在圣殿一进门的右手边。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奉献箱就是从这儿来的!令一发出,众首领和百姓都欢欢喜喜地将银子送来(代下24:10),由守门的祭司将奉献的银子投到柜里。这守门的祭司是由耶何耶大所设立、把守在圣殿各门拦住不洁净的人不让进去。等到柜里的银子多了,守门的祭司就把王的书记和大祭司或大祭司的代表叫来,他们就一起开奉献箱、数算银子,然后交给督工、就是耶和华殿里的办事的人,再由督工转交给下面实际负责修理殿的所有工匠们。由于工人们办事诚实,所以督工不用跟他们算账(15)。而且这笔奉献专款专用,只用作修理殿的破坏之处和各项需用,没有用来置办殿里的圣物;同时这笔奉献里面也不含赎罪祭和赎愆祭的银子,那些照律法都归祭司。

这一段里,列王纪的作者几乎是以会计的笔触,细致地详述了从收取修殿奉献到修殿顺利完成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用甘心奉献、权力制衡、流程清晰、用人不疑、界线分明来形容。为什么这一前一后两个阶段的差别这么鲜明呢?之前,王是让祭司群体来自行承担修殿的事情,不仅管收取奉献,也要把所收的都交出来修殿。不管祭司是出于自私、懒散,还是因为所收上来的不足以负担圣殿的修葺;甚至可能是因为此前不久亚他利雅将圣殿用来崇拜巴力、祭司们不能相信王将银子都收上来之后不另作他用。总之,祭司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所作为,就是不修理殿的破坏之处。而之后,王将修殿的需要带到百姓面前,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奉献;然后由王和祭司双方的代表协同收取奉献,并且把任务直接交给专门的负责人和可信赖的、专业的工人。另外还有,之前是王一个人在推动修理圣殿;之后大祭司耶何耶大身体力行地出面参与执行王的指示。历代志下说,“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众人常在耶和华殿里献燔祭。”(24:14) 燔祭是将祭物全然奉献烧在坛上,献与耶和华作馨香的火祭,可为自己赎罪,也意味着愿将自己完全献给神。可见一个忠心侍奉神的仆人对于其他人奉献心志的激励和带动。虽然这段记录的重点并不是用来作为所有事工的范本,但是从中我们能看到神所赐下的许多智慧和祝福,使得修理圣殿的这项善工终于在君王与祭司、圣职人员与平民信徒的彼此配搭服侍之下得以完成。此后,这个修理圣殿的模式就一直沿用下去,到了约西亚王的时候还是这样(王下22:3-7)。

三、究竟应当修理什么?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正当耶和华殿的破坏之处都修理好,亚兰王哈薛就来犯,攻下了当时称臣于犹大的一座非利士城邑迦特,继而要来攻打耶路撒冷。这时,“犹大王约阿施将他列祖犹大王约沙法、约兰、亚哈谢所分别为圣的物和自己所分别为圣的物,并耶和华殿与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子,都送给亚兰王哈薛;哈薛就不上耶路撒冷来了。”(18) 如果说,前面从祭司不修理圣殿到后来人们修理圣殿的反差很大,那么犹大王约阿施从前面为圣殿大发热心、到后面将殿中的所有圣物和金子都拱手奉上给亚兰王哈薛作为停战贿赂的反差就更大了!这中间所发生的事情,记载于历代志下:“耶何耶大死后,犹大的众首领来朝拜王,王就听从他们。他们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神的殿,去侍奉亚舍拉和偶像,因他们这罪,就有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24:17-18) 那曾经让约阿施为之大发热心的耶和华殿,随着耶何耶大的离世,转眼也就成了约阿施所离弃的对象。原来在约阿施心中蠢蠢欲动的,就是众人的朝拜;为此他就听从他们,离弃神的殿、转向偶像—其实那不过是他内心真实的显露。即便如此,神仍然有恩典、有怜悯—神差遣先知去警戒他们、引导他们归向耶和华,他们不听;神又感动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去责备他们离弃耶和华,然而众民却同心谋害撒迦利亚。那曾经被耶何耶大救下、藏于圣殿的约阿施,竟然在耶和华殿的院内,授意众人用石头将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打死!最后,神藉亚兰人的手惩罚约阿施(代下24:24),又使他遭到臣仆的背叛,死于非命(王下12:20)。

列王纪虽然没有像历代志那样交代约阿施背道的细节,却通过他的结局揭示了他那没有根基的敬虔。的确,约阿施看到了殿的破坏之处,也看到了重修圣殿的需要;可是当圣殿修好了,邱坛还是没有废去,约阿施自己也在众人的朝拜中,随流离弃了神。我们不禁要问:在他的信仰中,究竟遭到破坏的是什么?需要修理的又是什么?如果我们再重新把整幅图画拼起来,我们会从约阿施最一开始独立主张修理圣殿时耶何耶大的缺席、约阿施对众祭司强硬的语气、约阿施独立主张时众祭司的无动于衷(4-8)和耶何耶大出手之后事态180度转变的大反差,以及耶何耶大与约阿施天壤之别的人生终局当中看到,那遭到破坏的是约阿施与耶何耶大以及祭司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修理的是他在面对神所使用的施恩管道与保护时自己的态度。诚然,作为一个生下来即沦为孤儿、成长期间要听命于大祭司的年幼的王,约阿施可能心里一直默默地有一个愿望,就是长大以后可以像周围那些国家的君王一样独立执掌大权。可是以色列中君王与祭司的关系不同于其他国家。在别的国家,君王是作为他们所拜之神明的直接代表来施行统治;而在以色列,上帝是藉着所立的“约”来统治他的百姓,君王是否合法、称职,取决于他有多忠于这约。因此,君王不仅不能为所欲为,还要受教于教导、实践上帝律法的祭司与先知。因此 ,当约阿施在圣殿的事务上行使权力和发挥影响力时,无可避免地就会导致祭司收入的减少和职责的削弱,使得王权与祭司之间出现了相互抗争的张力。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约阿施在耶何耶大死后,才会疏远祭司群体,而与握有属世权力的犹大众首领们亲近。虽然他取得了修理圣殿的成绩,最终却落入悲惨的结局。而持定耶和华所立之约的大祭司耶何耶大却既没有专权、也没有越界,而是不偏不倚地行在上帝的托付与使命中,最后不仅日子满足而死(死的时候年一百三十岁)、得以葬在大卫城列王的坟墓里,就连修理神的殿也同样被算在他的头上(代下24:15-16),就给后世作了大祭司的榜样。

从约阿施的身上,我们可以借鉴、思想三点:第一,神在我们的生命中放了哪些人、使我们常常可以藉着他们得着保护和引导?我是否足够谦卑、受教,从而得着神为我预备的这些恩典?第二,在我的生命中,哪些地方是需要神来修理的破坏之处?我是否愿意让神来堵住我生命的破口?第三,在教会当中有哪些人是让我产生竞争之感的?我是否会因着躲避这个张力而转向世俗的安慰、从而使我远离神?

感谢神,耶稣基督已经将自己无瑕无疵地献给神、为我们作了赎罪祭(来9:14、26),又已经成为那升入高天尊荣的、更美之约的大祭司(来4:14、8:6)。如果在约阿施的时代,神能藉着耶何耶大来拯救、保护、引导他的子民,我们岂不是更能坦然无惧地来到主的施恩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吗?(来4:16) 但愿我们这些尝过主恩滋味的人,都能持定神在耶稣基督里与我们所立的新约,将自己完全献上,作神所悦纳的活祭。

The post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6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